《有自由才有成长》是孙云晓又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作品。书中他以大量的教育案例及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儿童教育的使命感——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他认为,儿童成长需要爱,但比爱更为重要的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命会窒息。本书有针对性的为父母、教师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实用建议,从中希望树立起“有自由才有成长”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找到真正的科学方法。
、序、后记
自序
读过一篇短文印象极为深刻,大意是说蛾子要从厚厚的茧里出来很不容易,有位好心人就把茧铰开一个口,蛾子轻松地钻出来了,却无法飞起来。原来,蛾子在茧里一遍遍冲撞茧壳,它的翅膀不断充血,是为了逐渐增强自己的生命能量。当它靠自己的力量破茧而出的时候,它才能够自由飞翔。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联想和忧虑。
今天的孩子多么像那只蛾子,而今天的父母多么像那位好心人。为了孩子成长顺利,父母们在生活方面包办代替,在学习方面费尽心机,甚至连课外时间也全部排满。可是,如此好心真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毫无疑问,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的规律也必然要符合人成长的规律。就像那只蛾子,它在厚厚的茧里撞得头破血流,这是生命成长的必修课,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经历。一个孩子的成长远比一只蛾子要复杂得多,需要更多的磨练,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成长当然需要爱,但是,比爱更为重要的是自由,即使有爱如果没有自由生命也将会窒息。
我的朋友程玮是一位旅居德国的女作家。她回忆起儿子在小学里学唱的第一首歌,写道:
他那时候还很小,拿了一张歌谱在那里来来回回地哼哼,却让我听得思绪万千。记得我刚学德语时,老师也教我们学唱这首歌《思想是自由的》。为解释这首歌,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这是一首德国19世纪的民歌,可以说是德国人都会唱,它在德国比贝多芬的《欢乐颂》还要普及。歌词说:思想是自由的,没有谁能够阻止。它们就像夜空里漂浮过的阴影,没有人能看见,也没有人能够追踪……
我过去和他一起练,一直练到他背出歌词为止。我问他,老师跟你们解释歌的意思了吗?他很奇怪地看看我说,为什么要解释,我句句都懂啊。我想,这确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确实不需要解释。可是每次我听这歌时,为什么总是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慨和感动呢?我很高兴他学的第一首歌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相信那也是一首好儿歌,但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这歌到底想跟孩子说什么。是让孩子们不抬头看马路上的车辆,一心一意去捡钱,还是在民警叔叔处理突发事件时,死活去把捡到的鸡毛蒜皮交给人家。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在马路边捡到过一分钱,就是捡到了我也决不小题大作去交给警察。我觉得除了这种道貌岸然的道德说教外,还有更重要的道理要教给白纸一样单纯的孩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是在中国广为流行的一首儿童歌曲,人们似乎只是对天真童年会心一笑而并未产生什么疑议,程玮却在中德教育比较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其实,德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或刻板,他们教育孩子自然也是具体细致的,比如不闯红灯、做事有计划等等,但他们更重视给孩子自由,因为有自由才有成长,有成长才有创新。中国的儿童教育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可是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如过于强调社会本位而忽视儿童本位,过于强调“听话”而抑制个性,过于强调遵守规范而较少给予自由的鼓励,其结果必然造成孩子成长的致命伤。
举个例子来说吧。衡量一个人现代性的重要标准是看他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但遗憾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2010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一天拥有3小时以上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少年儿童的比例仅占到15.9%,17.4%的少年儿童拥有31—60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但仍有8.4%的少年儿童完全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的儿童拥有的自由自配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相反,我们却用功课和其它有关学习的活动占满了孩子的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还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的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功需要。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当然,孩子需要的自由不仅仅是时间,而是体现在他们成长的方方面面。学者周国平推崇的教育箴言之一是西塞罗的名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他说,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写了这样一本书。我深知,父母和教师们渴望得到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本书也提供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实用建议,但我还是相信,牢固确立起“有自由才有成长”的观念,才会寻找到真正科学的教育方法。
……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从事青少年教育40年,其中24年做专职研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主要教育作品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教育专著《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为具有巨大冲击力的畅销书。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第一章 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玩是儿童的权利
童言无忌
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培养孩子不可急功近利
第二章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
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
世上没有坏孩子
警惕“暗示生短”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三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第一章 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玩是儿童的权利
童言无忌
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培养孩子不可急功近利
第二章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
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
世上没有坏孩子
警惕“暗示生短”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三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
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和谐的教育离不开沟通
第四章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过度的保护是一种伤害
以爱育爱
珍惜孩子的爱心
爱是一颗平常心
第五章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儿童教育应特别重视体育
解放学校才能解放孩子
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
不要让肥胖成为孩子健康的杀手
第六章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性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
别做“鸵鸟”父母
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呼唤“阳光法性教育”
第七章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打孩子是愚蠢的
巧妙运用自然惩罚法
对孩子说“不”是成年人的责任
第八章 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
反思教育习惯
餐桌训子有害健康
不要把家变成教室
父母无为乃大为
教子要做人中人
第九章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痛苦是一所学校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笑纳挫折
别让贫穷成为孩子的耻辱
自立是第一位的能力
第十章 “好孩子”可能是危险的
莫让“听话儿童”变成问题儿童
警惕“好孩子”
警惕“成就焦虑”
防止忌妒心
防止非人化的倾向
第十一章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首先发现孩子的优点
前进一步就是成功
教育是一种唤醒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
第十二章 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为人父母需要执照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
向孩子学习的五个原则
向孩子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