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是张涵之的文学作品集。在《在路上》中,诗歌创作将张涵之的文学天赋袒露无遗,独特不柔弱,健康硬朗的感受力,创造了个性多彩的世界;随笔札记,能看到作者文学素质的全面和完整;小说和读书笔记略显薄弱,她还用别人的眼睛寻找共鸣。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张涵之会在未来文学路上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位置。
一本安安静静的小书,慢慢启开自己的求学生活。从府学小学到北京四中,她一直在路上……张涵之的阅读与一般少女不同,她并不偏爱所谓的青春少女文学,更不喜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文风,她的视角和胸襟根伟广阔,《在路上》的文字就更为“健康硬朗”。
张涵之,北京四中2013届初三(1)班学生,2010年毕业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现任北京四中校刊《踏歌行》编辑、北京四中初中部合唱团成员、第30届北京中学生通讯社西城分社社员。酷爱阅读,小学期间长期坚持国学学习,曾作为学生代表被《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中国少年儿童》和北京四中校刊《踏歌行》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荣获“2011年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第十二届读书小状元”称号,作品《抚摸远去的童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二等奖。
校园札记
江山不幸诗家幸
国?家
思考是什么
杜甫很忙
读《诗词曲五首》有感
从“执经叩问”到九年义务教育
我的语文老师们
渴望黑暗——吸血鬼
我们的青春期
20127我坦然
在路上——与苏格兰歌剧院合演有感
玉兰花开时
追梦的孩子
我懂得了古人情怀
校园札记
江山不幸诗家幸
国?家
思考是什么
杜甫很忙
读《诗词曲五首》有感
从“执经叩问”到九年义务教育
我的语文老师们
渴望黑暗——吸血鬼
我们的青春期
20127我坦然
在路上——与苏格兰歌剧院合演有感
玉兰花开时
追梦的孩子
我懂得了古人情怀
一人两面
那个夏天
见或不见
当道德受伤
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母亲的笑容
感谢你,老爸
玉兰花开呀开——告别初一
为她竖起大拇指
重拾信心——由一张照片所想到的
春天到了
国人之爱国
光
窗景
无奈中的周旋
倦
期末总结
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抚摸远去的童年
执著的韵律
斑斓初中
记忆深处的眼泪
晨记
小黄花
像小草,默默成长
四中初印象
给四中老师的信
随笔
京剧之美,京剧之哀
无求于你
北京精神北京人
留在心底的风景
鲁迅,鲁迅
以“牙”还“牙”
小巷风情
师道
书与穿越
文人的模样
花败花开时
我懂得了杜甫为什么叫“诗圣”
不会笑的猫
镜
再见,彼得?潘一写给自己十三岁的“六一”
左手荒凉,右手繁华
窗下歌声
地动之日——震后日本
当科技强势入侵之手机
当科技强势入侵之照相机
茶
书写光影
半生孽,半生缘
倾城之恋
脆弱的人
楼上的乌托邦——读《安妮日记》有感
门当户对——读《金粉世家》有感
读《雨季不再来》有感
一个永远的神话——观《凯撒大帝》有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读《小王子》有感
再读《西游记》
读书笔记——《彼得?潘》
读书笔记——《众神的风车》
读书笔记——《绝对小孩》
神秘文学之巅——侦探小说
大哉,图书!
春秋战国人物志(1)周游列国的万世之师——孔子
春秋战国人物志(2)远出函谷关的青牛骑者——老子
春秋战国人物志(3)智洒疆场的千古谋士——孙子
读书笔记——《行者无疆》
读书笔记——《让中国人汗颜的帖子》
读书笔记——《镜?织梦者》
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
读书笔记——《活着》
三毛与张爱玲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期望——读《根鸟》有感
观儿童剧《天蓝色的纸飞机》有感
游记
英国游(1)初见
英国游(2)公学
英国游(3)小镇
英国游(4)伦敦(上)
英国游(5)伦敦(下)
英国游(6)铁
英国游(7)花篮
英国游(8)食物
英国游(9)戏剧
英国游(10)青春无罪
印象?南锣鼓巷
印象?淹城
印象?世博会
诗歌、小说
爱的责任
无题
记大年初一
雪
圣诞之歌
外面的世界
愿
山行小记
我不会
再见,彼得?潘
六月的风
丁香花
五朵金花
花开花落
春天来了
糖果屋小传
来得晚不晚
小学掠影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第一次被认成男生
生命的权利
苦中有乐
我与祖国共奋进
府学古韵
文天祥祠
身边的艺术
雪中的关爱
购买“青翠”
我的“赖校长”
晚霞
我为府学唱支歌——天邑之音
我为府学唱支歌——素写大成门
我和鲁迅比童年
妹妹的别样“原则”
邻家大嫂
雨
走遍天下国旗为侣(课文仿写)
奶娘宋妈
乐极生悲
我叫张涵之
汉字单元总结
“馋猫”的最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