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拘泥纯文本的解释。解读大约有三层思路:尽量尊重老子当时的本意;不回避当今视角;就现代人与生物圈的紧张关系,领悟老子的先知先觉。《老子的岁月》试图揣摩,在老子的岁月里,他老人家是怎样认识时光岁月的,尤其对岁月日子这样的自然时间单位,老子是怎样理解它们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因此,书名含有三层意思:老子的岁月,老子的时间,老子的时间单位。万物之禀赋无一不是经过岁月酿成的。若以道为岁月,德为禀赋,岁月酿成禀赋可揭示道与德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作为解读《道德经》的一把钥匙。
本书是一部对老子《道德经》进行独特视角解读的著作,从字源字形入手,广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进行阐述与佐证。在此基础上紧扣“时间与文明”的关系进行思考,揣摩老子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种关系,以此检讨现代人与自然生态圈的紧张关系。
第一章 名:时间单位
第二章 万物:美乎丑恶乎?
第三章 虚其心,实其腹
第四章 时间:万物先祖
第五章 橐籥:循环的边界
第六章 谷神:一年四季
第七章 人类:置后为先
第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
第九章 原罪:自遗其咎
第十章 畜:男耕女织
第十一章 有与无,利与用
第十二章 人:为腹还是为目?
第十三章 有身,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纪:时间之箭
第十五章 犹豫,清静,生动
第一章 名:时间单位
第二章 万物:美乎丑恶乎?
第三章 虚其心,实其腹
第四章 时间:万物先祖
第五章 橐籥:循环的边界
第六章 谷神:一年四季
第七章 人类:置后为先
第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
第九章 原罪:自遗其咎
第十章 畜:男耕女织
第十一章 有与无,利与用
第十二章 人:为腹还是为目?
第十三章 有身,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纪:时间之箭
第十五章 犹豫,清静,生动
第十六章 复命:复归原点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汉
第十八章 智慧出,有原罪
第十九章 绝智,绝巧,绝伪
第二十章 愚顽:我独遗以
第二十一章 时间:物象精真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人玉双全
第二十三章 变脸:自然不能久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天道难违
第二十五章 大道:周行而不殆
第二十六章 君: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无弃人,无弃物
第二十八章 知其荣,守其辱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三十章 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得已而用之
第三十二章 天道时间:朴
第三十三章 寿者:死而不亡
第三十四章 天道时间,万物归焉
第三十五章 道,淡呵其无味?
第三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
第三十七章 化而欲作,镇之以时
第三十八章 层次:道德仁义礼
第三十九章 一:天道时间
第四十章 时光岁月,万物生长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 万物:生于岁月日子
第四十三章 时光:至柔克至坚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人类: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祸与咎:戎马勖勃
第四十七章 人的尺度,人的眼界
第四十八章 益:多多溢恶
第四十九章 圣明:倾听民声
第五十章 兕虎生,人类才生
第五十一章 道之尊,德之贵
第五十二章 生命之母:时光岁月
第五十三章 盗:时空皆损
第五十四章 祭祀:文化传承
第五十五章 赤子:童年取火
第五十六章 文明:五光十色
第五十七章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第五十八章 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九章 啬:文明根基
第六十章 烹小鲜,若治大国
第六十一章 大小:各取所需
第六十二章 欲贵:变本加厉
第六十三章 事:多易必多难
第六十四章 学:始于爻变
第六十五章 明智,不如愚钝
第六十六章 不争,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慈:宝中宝
第六十八章 配:韬光养晦
第六十九章 执无兵,温兵器
第七十章 万变:不离其宗
第七十一章 不知有病,病矣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七十三章 超禀赋,陷天网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奈何?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缺奉余,达极限
第七十八章 弱胜强,柔胜刚
第七十九章 彻:分得一杯羹
第八十章 全球化,成负担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人之道
附录1 版本,读本
附录2 甲骨文金文章 序索引
附录3 甲骨文金文音序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