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何子淮女科》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何子淮女科经验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介绍了江南绍兴钱氏女科第二十二代、杭州何氏女科第三代传人和集大成者何子淮先生的生平、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其中,临床经验独具一格、简明实用,医案陈述法理兼备、妙语连篇;其医论、医话又是从新近发掘出来的何老亲笔笔记中首次整理公开发表,提纲挈领、旨趣横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重订何子淮女科》可供各级中医内妇科医生,中医院校本科、研究生实践应用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总论
生平、何氏女科简介及学术思想特色
上篇 实践(临床、科研)篇
第一章 治疗经验
第一节 月经病的治疗经验
第二节 带下病的治疗经验
第三节 妊娠病的治疗经验
第四节 产后病的治疗经验
第五节 产后蓐劳的治疗经验
第六节 流产后常见证的治疗经验
第七节 不孕症的治疗经验
第八节 妇科调肝八法
第九节 扶正解郁法妇科临床应用 序
前言
总论
生平、何氏女科简介及学术思想特色
上篇 实践(临床、科研)篇
第一章 治疗经验
第一节 月经病的治疗经验
第二节 带下病的治疗经验
第三节 妊娠病的治疗经验
第四节 产后病的治疗经验
第五节 产后蓐劳的治疗经验
第六节 流产后常见证的治疗经验
第七节 不孕症的治疗经验
第八节 妇科调肝八法
第九节 扶正解郁法妇科临床应用
第十节 妇科生新法临床应用
第十一节 温病治疗八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第十二节 仲景妇科治法临床实践
第十三节 归脾汤治疗闭经、崩漏的临床应用
第十四节 血竭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第十五节 疏肝理气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第十六节 芍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第二章 诊余摘抄
第一节 月经不调(闭经)
第二节 赤白带下
第三节 妊娠病
第四节 产后病
第五节 助孕方节录
第六节 妇人杂病
第三章 常用验方
第四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中药安胎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第二节 安胎合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影响的研究(摘要)
第三节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诊疗规律研究
第四节 血竭化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和实验研究
第五节 中药欢乐宁口服联合足浴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
第五章 医案选萃
第一节 月经病
第二节 带下病
第三节 不孕症
第四节 妊娠病
第五节 产后病
第六节 妇人杂病
下篇 理论(医论、医话)篇
第一章 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及各家学说
第一节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第二节 中医药理论体系概要
第三节 各家学说源流的演变及分析
第二章 女科各家述评
第一节 月经病
第二节 带下病
第三节 嗣育门
第四节 妊娠门
第五节 胎前诸证
第六节 产育门
第七节 产后诸症
第八节 妇科杂病
第三章 泛论
第一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第二节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第三节 脏躁与癔病
第四节 对“二阳之病发心脾”的认识和治疗
第五节 略谈乙癸同源
第六节 略论“胎前宜凉”“产后宜温”
第四章 医话
第一节 证治心得
第二节 诊余漫话
后记
目 录
序
前 言
总 论
生平、何氏女科简介及学术思想特色 (3)
上篇 实践(临床、科研)篇
第一章 治疗经验 (13 )
第一节 月经病的治疗经验 (13)
第三节 带下病的治疗经验 (28)
第三节 娃振病的治疗经验 (36)
第四节 产后病的治疗经验 (51)
第五节 产后摩劳的治疗经验 (59)
第六节 流产后常见证的治疗经验 (62)
第七节 不孕症的治疗经验 (66)
第八节 妇科调肝八法 (68)
第九节 扶正解郁法妇科临床应用 (71)
第十节 妇科生新法临床应用 (73)
第十一节 温病治疗八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75)
第十二节 仲景妇科治法临床实践 (77)
第十三节 归脾汤治疗闭经、崩漏的临床应用 (81)
第十四节 血竭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83)
第十五节 疏肝理气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86)
第十六节 苟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87)
第二章 诊余摘抄 (92)
第一节 月经不调(闭经) (92)
第二节 赤白带下 (93)
第三节 娃振病 (94)
第四节 产后病 (100)
第五节 助孕方节录(102)
第六节 妇人杂病 (102)
第三章 常用验方 (104)
第四章 实验研究 (107)
第一节 中药安胎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07)
第二节 安胎合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影响的研究(摘要) (115)
第三节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诊疗规律研究 (115)
第四节 血竭化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和实验研究 (122)
第五节 中药欢乐宁口服联合足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 (128)
第五章 医案选萃 (130)
第一节 月经病 (130)
第二节 带下病 (161)
第三节 不孕症 (168)
第四节 妊娠病 (173)
第五节 产后病 (186)
第六节 妇人杂病 (197)
下篇 理论(医论、医话)篇
第一章 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及各家学说 (211)
第一节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211)
第二节 中医药理论体系概要 (213)
第三节 各家学说源流的演变及分析 (215)
第二章 女科各寂述评 (223)
第一节 月经病 (223)
第二节 带下病 (230)
第三节 嗣育门 (234)
第四节 娃振门 (241)
第五节 胎前诸证 (245)
第六节 产育门 (261)
第七节 产后诸症 (268)
第八节 妇科杂病 (282)
第三章 泛论 (289)
第一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289)
第二节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89)
第三节 脏躁与癔病 (290)
第四节 对"二阳之病发心脾"的认识和治疗 (291)
第五节 略谈乙葵同源 (293)
第六节 略论"胎前宜凉" "产后宜温" (295)
第四章 医话 (297)
第一节 证治心得 (297)
第二节 诊余漫话 (303)
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