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是在艺术领域里的一种再创造,是跨语境的审美交际和意义重构活动,译者需要发挥创造性从文学文本中发掘意义,译者总是从一定的文化语境出发,从文学文本中筹划意义。“筹划”一词,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译者的意义-意向性,即译者的意向性对文学翻译中意义生成的贡献。意义的生成与译者对意义的期待有关,译者的期待意义与文学文本中的蕴意达到契合,便是译者对意义的合理筹划。译者的自我表现应适度,既不能忽视自我理解在文学解读和表达环节中的作用,又不能过于显露自我,以致遮蔽了原作的本来面目。意义筹划的显化程度应该适度,保持原文的含蓄与模糊的美感,可以为译文的读者留下阅读释义的空间。意义筹划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是译者个人视域与作者视域和读者视域的交融,是“视域融合”后的创造与发现。译者筹划意义,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隐微写作”的趋向,但只要是有根有据,富有创新地有所发现,就可以为译本筹划到合理的意义。翻译的任务就是要符合文学文本事实进行意义筹划,这就是一种合理的意义筹划和预期出现。
序言翻译研究的“学”与“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方法、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节 中西方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概述
一、中国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现状
二、国外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对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问题的初步思考
第二章 作为交际行为的文学翻译
第一节 跨语言交际的翻译行为
第二节 跨语境审美交际的文学翻译行为
第三章 文学翻译――一种复杂的意义生成行为
第一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对话语境与主体问题
一、对话语境
二、主体问题
第二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主体与主体性
一、谁是文学翻译行为中的主体?
二、译者身份
三、作者和主人公
四、读者主体
第三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主观性
二、创造性
(一)文学翻译是译者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二)文学翻译是译者的语言艺术再创造
(三)文学译者――文学译本的再创作者
三、选择性
(一)译者选择的主观性
(二)译者选择的倾向性
(三)译者选择的和谐意识
第四章 文学译本的意义重构
第一节 文学原作中的意义分类和意义踪迹
一、意义的分类
(一)字面一语言意义
(二)意蕴一人文意义
二、意义的“踪迹”
(一)意象
(二)意境
(三)典型
(四)意图
(五)作者的声音
(六)情节与细节
第二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意义重构
一、意义感悟空间的重塑
二、《静静的顿河》翻译个案研究
(一)金人先生的翻译生平简介
(二)情节、细节的忠实再现
(三)意象、意境等艺术至境的重塑
(四)倾听作者的声音
(五)意义重构中出新意
(六)金人先生的翻译艺术特点管窥
第三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意义变异和新意衍生
一、文学文本中的意义的非终极性和衍生性
二、意义在迁移中的变异
第四节 译者的意义一意向性
一、“意义一意向性内容”及启发
二、译者的意向性背景(结构)及意向行为
三、在译者意向性中的意义实现
第五章 意义的筹划与突显
第一节 意义的合理筹划
一、意义的筹划
二、意义筹划的合理性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中的意义突显
一、翻译的基本思想――译意
二、文学翻译的特征之一:意义突显
三、意义突显的诸多方面
(一)明确――补足意义
(二)添加――衍接意义
(三)融合――精练意义
(四)优序――强调意义
(五)填充――实现意义
(六)重点――囫囵译意
四、意义突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意义突显仍讲究语言表现法
(二)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把握
第六章 文学翻译中的语境与意义问题
第一节 语境理论的概况
一、语境论的发展评述
二、语境的分类
(一)上下文或前后语
(二)语用环境
(三)个人语境
(四)时代社会语境
(五)虚构语境
第二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语境问题
一、文学翻译中的语境的特殊性
(一)文学翻译不同于普通的言语交际
(二)文学翻译不同于口译
(三)文学译者不同于普通读者
(四)外国作品的译者不同于其母语读者
二、文学翻译行为中的语境分析
第三节 文学翻译中的意义生成与语境的关系
一、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
二、言外之意寓于语用环境中
三、译者的个人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四、重塑意义感悟的语境因素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