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的概念与原理,分析了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的机理及其形成机制、实现机制、进化机制和反馈机制,讨论了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的模式和专利协同管理的协同效应识别及评价;在对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管理的一些应用问题。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供需网企业专利协同理论及其应用》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专利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为企业决策者制定专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也可为从事专利管理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王宪云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供需网管理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撰写出版专著、教材2部,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篇。
徐福缘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承担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获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10余项;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互联网的诞生及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经济,日益呈现出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的趋势。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创新经济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行业和企业界的共识,这使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价值日益彰显,政府、行业和企业合力打造区域专利优势成为明智而现实的选择。本章将介绍网络经济概念、特征及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创新,系统分析供需网及其协同管理、专利协同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供需网及专利的交叉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概括性的阐述,并最终指出本书的研究内容及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
一、网络经济及其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网络经济的诸多描述,但总体上可界定为两大类:一是从狭义的视角来分析,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群;二是从广义的视角来分析,认为网络经济应该是包括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在内的一个总体经济的概念。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书认为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经济,是通过网络(尤其是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信息、知识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应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呈现出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新经济形态。从内涵上看,网络经济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和飞跃性发展。从本质上看,网络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因素,以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及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生产工具的新的生产方式。网络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环境基础是信息网络的形成与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产业基础则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其商务基础则可界定为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网络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快捷性
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就是消除了人们的时空感。20世纪80年代注重质量,90年代注重再设计,21世纪的头10年则是注重速度的时代。因此,网络经济的特征之一应是对市场变化高度灵敏的“速度经济”。
2.高渗透性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呈现出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于1977年出版了题为“信息经济”(TheInformationEconomy)的九卷本报告,第一次采用四分法把产业部门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业按其产品或服务是否在市场上直接出售,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尔定律(Moore'sLaw)。它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名字命名的,该定律认为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元器件密度,每18个月左右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性能也会提升一倍。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sLaw)。该定律认为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即网络价值以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互联网用户大约每隔半年增加1倍,而互联网的通信量百日翻一番,这种宇宙大爆炸式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收益的快速增加。
三是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该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与范围下,人类社会中优势与劣势的累积过程是有偏向的,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即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四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未来的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周翻一番,而随着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近曲线”(asymptotic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以上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
不同于工业社会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网络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首先,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即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而其边际成本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其次,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也就是说,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信息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
5.外部经济性
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但网络经济却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的是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成员增加则价值提升,并进而吸引更多的成员,网络成为“特别有效的外部价值资源”。
6.直接性
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直接经济,将工业经济中迂回曲折的各种路径重新拉直,并对信息流、物流、资本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性重构,压缩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7.创新性
网络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高科技催生的网络经济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企业普遍重视研发和教育培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及相应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千方百计培育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网络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资源获取的限制,以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全球营销为根本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已逐渐形成。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将会在跨地区、跨国家的广泛区域内交换、流动和储存,这就使得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日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因此,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新需要,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应该再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而应该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在保留自身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把各种合作企业紧密地纳入供需网,强调合作,弱化竞争,共同发展,获得共赢。2001年徐福缘教授研究团队提出的“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upplyandDemandNetworkwithMulti-functionandOpeningCharacteristicsforEnterpri-ses,简称供需网或SDN)模式”,便是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徐福缘等(2007)在《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2020)回溯》一文中提出了供需网的概念,认为它是指以全球资源获取、全球研发、全球设计、全球制造、全球物流、全球销售为目标,相关企业之间由于“供需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多功能开放式供需动态网络,其管理理念更强调协同,这种协同不仅是企业内、企业间的协同,而且也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协同。供需网因具备网络性、多功能性、开放性、动态稳定性等根本特征,因此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从而有利于构建供需网企业专利资源的协同管理机制。
2.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能够以声音、影像、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高速、大量传递信息与知识,具有快捷省时、利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互联网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新的促销媒体和分销渠道。除了实物产品的运输,所有的营销活动都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没有店铺、工厂,以网络作为营销活动空间的虚拟公司也已大量出现。互联网使得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转变为生活服务者和生活者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了营销传播模式的革命。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陈刚教授提了“创意传播管理理论”,它强调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设立专门的传播管理部门,对传播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意传播;依托创意传播的核心要素―
沟通元,运用多种形式,触发数字生活空间的生活者不断分享和协同创意,共同不断创造有关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内容。
3.组织与制度创新
以信息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变革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突破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借助于因特网企业能够通过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急剧降低成本,极大提升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水平并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突破时空限制进入全球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企业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促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