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闽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挖掘、整理,探寻从远古至近代的闽商发展史。从闽越遗风习俗入手,顺流而下,全方位展示了闽商自远古至现代的萌芽、形成、发展、辗转、复苏、再扩展的过程,多角度呈现了闽商在发展过程中的集团化、行业化、网络化特色。
福建省自2004年以来,利用世界闽商大会的平台,进行闽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研究及弘扬的工作。2010年开启十五卷本的《闽商发展史》编纂工程,探寻从远古至2010年5月的闽商发展史。此项工程将成为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商人精神史、区域社会发展史、中国海商史乃至于建构中国商人史、中国经济史等学科的最基础的积累与开创性的工作。
《闽商发展史(总论卷)(套装共2册)》为这一工程的第一阶段成果,以古代卷和近代卷两卷面世。从闽地遗风习俗人手,顺流而下,全方位展示了闽商自远古至现代的萌芽、形成、发展、转型、复苏、再扩展的过程,多角度呈现了闽商在发展过程中的集团化、行业化、网络化特色。
《闽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
第一章 闽商的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第一节 在闽的外资与外商
一、外资船舶修造业
二、俄国茶商的涌入
三、早期的外商其他加工业
四、外商锯木业的兴起
五、合作开矿未果
六、小结
第二节 洋务运动促使商人的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一、船政造船
二、其他洋务军工
三、官倡劝业
四、小结
第三节 闽商对产业资本的初步探索
一、闽商对近代工业的尝试
二、闽商在近海轮运方面的尝试
三、闽商在内河轮运方面的尝试
四、小结
第二章 闽地三口岸的开埠与闽商的对外贸易
第一节 外商在闽开埠口岸的茶叶贸易
一、在福州的茶叶贸易
二、在厦门的茶叶贸易
三、小结
第二节 外商在闽开埠[J岸的劳务市场
一、福建契约劳工的产生与发展
二、最大的契约华工中心——厦门
三、另一契约华工的中心一一福州
四、小结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中的闽商
一、福建对外贸易的概况
二、闽商经营对外贸易的特点
三、闽商在三港口的贸易状况
四、抗战期间闽商的海外贸易
五、战后闽商对外贸易的短暂回升
六、战后闽商海外贸易的衰落
第三章 闽商的发展工业
第一节 闽商发展公共事业
一、“电光刘”资本集团
二、闽商发展厦门公共事业
三、华侨船王林秉祥建设家乡
四、闽商发展福建沿海各地公共事业
五、闽商发展福建山区公共事业
六、小结
第二节 闽商发展资源加工
一、闽商在木材加工方面的成就
二、勉力维持的闽商火柴
三、闽商茶叶加工的新成就
四、闽商造纸
五、小结
第三节 闽商发展轻工业
一、众多小型粮食加工的闽商
二、陈嘉庚在厦门的投资
三、蓬勃发展的闽商食品加工
四、闽商榨糖
五、闽商染织
六、闽商制革
七、闽商印刷
八、闽商的其他成就
九、小结
第四节 闽商发展重化工业
一、闽商机器修造
二、闽商化工
三、闽商开矿
……
第四章 闽商发展交通运输
第五章 苏维埃时期的闽西工商业与闽商
第六章 抗日战争中的闽商门
第七章 抗战后闽商的复苏
第八章 闽商发展金融
第九章 闽商旗帜民族光辉
第十章 近代闽商组织的发展演变
第十一章 海外闽商网络与国际化经营
《闽商发展史(总论卷)(古代部分)》
实现近代化,就要使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在家庭手工业阶段,加工生产的资本,小户家庭便能自行凑集。掌握较大资本的是流通领域里的贩运商,特别是远程贩运商。还有包买商向手工业生产者提供原材料乃至工具,给予一定的酬金或工钱,然后收取成品向市场销售。因此,商业资本居于工商业活动的主导地位。
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领域资本的有机构成仍旧不高。除了个别官营的大型军工企业(如西洋的为建造舰队而设立的大型造船工场),一般民用乃至军用的手工工场,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所需资本并不十分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工人挣的是血汗工资。因此,流通领域里的商业资本,仍然居于工商业活动的主导地位。
机器大工业时代则不同,资本的有机构成很高。譬如,雇佣四五十个工人的手工踹坊或手工染坊,这种工场,固定资本仅数百两。而机器染织厂的全部资本通常需要五六万两,其中半数以上是固定资产。清季的纱厂更是需要二三十万两银子。
至于流通领域,也是运输的产业资本居主导地位。譬如,闽江内河航运,福州上游最大的帆船“鸠尾”,载重500担左右,仅值银500两左右;而闽江内河小轮船、汽船,每艘的价格约为银元16000~23000元。两者间有着数十倍的差距。因此,进入近代,贩运之间,重头在运的产业资本,而贩卖的商业资本(指大规模采购和批发)则相形见绌。
显而易见,进入近代以后,生意要想做大,就必须向产业方面投资,使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不过,在开始阶段,闽商尚未了解何谓机器大工业、何谓机器大运输业,因此,首先由外商在闽开始办近代产业。外商先在福州、厦门办起船舶修造厂。接着,俄国茶商为了方便陆路贩运茶叶至俄国,办起了砖茶厂,掀起外商在闽投资设厂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又向其他一些有利可图的类别投资办厂。
甲午战争后,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厂不再受限制,于是,外商投资设厂进入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商在福州办起了许多锯木厂。
外商还试图在福建办矿,但因资源所限,没能办成。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福建办起了官办军事工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福建船政,这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此外,还有福州机器局、洪山桥制造局、铜元局等官办企业。
外商在闽投资近代产业获利,鼓舞了闽商,闽商也办起了砖茶厂,这是全中国寥寥无几的首批华商企业中的一部分。
船政造船,使福建风气大开。闽商开始在内河轮运方面做出尝试,并有个别轮运企业得以长期维持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