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斌所著的《区域耕地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实 践》依据区域耕地资源禀赋特点,结合土地资源学、 土地经济学、资 源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从耕地数量质量管理的技 术创新出发,针对区 域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耕 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 的需求,秉承研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宗旨, 通过10年的系统研 究,建立适合我国区域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 科技支撑体系。
《区域耕地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实践》可作为土 地利用与保护领域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的 技 术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 用书。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孔祥斌所著的《区域耕地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实践》分为6个部分,15章。第1部分对区域耕地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第2部分从2~4章重点介绍了区域耕地数量补充和数量控制实践技术,包括区域未利用地补充耕地潜力评价技术、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潜力评价技术、区域耕地保有量测算技术。第3部分从5~8章重点介绍了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的相关技术、机制与对策。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包括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技术、区域耕地资源和耕地表土资源价值测算技术、区域耕地表土剥离与覆土技术、区域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技术。第4部分和第5部分重点介绍了区域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和预警技术。第6部分主要介绍了耕地数量质量控制与提升的保障机制,包括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技术等。
孔祥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2003年至今从事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工作。2011~2012年先后两次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截至2013年年底,累积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在《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接受《国土资源部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科学时报》记者约稿,发表我国耕地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相关文章30多篇。独立完成《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大都市区域耕地利用与保护》《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研究》3部专著,主编了研究生教材《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参编教材5部,撰写国家级及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等省部级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报告20多部。
其中,学术专著《大都市区域耕地利用与保护》获得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科研项目中“大都市区耕地多功能保护理论与技术集成研究”(副主持人)获得了国土资源部2010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持续持续模式研究”获得200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科研项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获得国土资源部2012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3年至今被聘为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专家、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专家、农用地产能核算专家、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规划专家、国土资源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专家,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和天津市耕地质量利用与保护专家。2010年被聘为农业部“耕地质量利用与建设”专家,2013年被聘为“国土资源部专家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