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首部探索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的著作! ☆ 王巍作序推荐! ☆ 两个IT男,从爬虫抓取P2P借贷和众筹的几亿行数据开始,磕磕碰碰,一直研究到比特币的技术和货币机理,思考互联网思想下金融行业的变革和路径。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作序推荐。
李耀东,工学博士,副教授,“零壹财经”研究员,互联网爱好者,热爱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一切事物,如P2P借贷、众筹、移动支付、智能理财、虚拟货币。合著《比特币》《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层次》等,目前从事P2P借贷、众筹等行业研究与行业报告的编写工作。
李 钧,壹比特数字科技CEO,专栏作家,互联网爱好者。著有《比特币》《数字货币比特币数据报告与操作指南》《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等。
Ⅲ 总 序/柏亮
Ⅴ 推荐序/王巍
Ⅷ 自 序
001 第一章 搅局者
003 阿里巴巴和它的小伙伴们
003 阿里巴巴跨界金融的初体验
008 阿里小贷
012 余额宝
015 阿里信用支付
016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
021 苏宁的银行梦
025 一个缩影第三方支付的成长史
025 全球电子支付鼻祖PayPal
Ⅲ 总 序/柏亮
Ⅴ 推荐序/王巍
Ⅷ 自 序
001 第一章 搅局者
003 阿里巴巴和它的小伙伴们
003 阿里巴巴跨界金融的初体验
008 阿里小贷
012 余额宝
015 阿里信用支付
016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
021 苏宁的银行梦
025 一个缩影第三方支付的成长史
025 全球电子支付鼻祖PayPal
033 中国第三方支付的群雄逐鹿
039 第二章 补局者
041 P2P借贷的野火春风
041 P2P借贷的诞生
044 P2P借贷的国内外发展
049 空白市场的遍地笋尖
050 智能理财
056 金融垂直搜索
065 第三章 变局者
069 马明哲重塑平安集团
069 平安集团的历史与概况
071 “三马卖保险”
072 面向互联网的业务整合
075 创立陆金所,试水P2P贷款
077 全面布局网络金融
081 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081 网上银行
084 网上炒股
086 网上基金超市
088 跨界电商
093 传统机构对空白市场的掘进
093 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
097 东方资产挺进小额信贷
098 民生银行的“两小战略”
103 第四章 新局面
105 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
105 工业时代
110 后工业时代
114 互联网时代
119 中国金融改革
119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123 成就与挑战
127 当前时代的金融局面
127 全球金融格局
131 金融创新的新视角
134 我国的金融改革诉求
139 第五章 互联网逻辑
143 互联网思想
143 互联网发展简史
145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思想
147 蓝海战略
151 长尾理论
155 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及趋势
155 Web 2.0
158 社交网络
161 云计算
164 大数据
166 移动互联网
171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结构
173 电子商务对互联网金融的启发
177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
177 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内涵
179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181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脱媒”
183 互联网金融的要害在于长尾市场
183 金融长尾市场
185 普惠与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金融
187 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模式
189 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层次
189 交易技术、交易结构与权力契约
192 三个层次的关系
194 互联网金融的结构演化
197 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技术
199 移动支付
200 Square的移动支付方案
204 Square的竞争对手
207 国内的情况
211 直销银行
212 ING Direct
216 M-PESA
221 Simple公司
224 国内的情况
227 数据金融
228 ZestFinance
232 Kabbage
233 OnDeck
237 渠道金融与互联网财富管理
238 渠道金融
240 互联网财富管理
242 机遇与挑战
245 个性化保险
246 形形色色的个性化保险
249 国外保险业的两个大数据案例
254 发展前景
259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结构(一)
261 P2P借贷
261 P2P借贷的定义
263 美国最大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
266 我国的P2P借贷市场
269 我国P2P借贷市场的风险
272 P2P借贷的特点、前景与意义
277 众筹融资
278 ArtistShare
280 Kickstarter
283 IndieGoGo
284 国内的众筹平台
286 股权众筹融资
288 众筹融资的特点与意义
291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结构(二)
293 Foliofn债权票据交易平台
294 Lending club二级交易平台
299 Prosper二级交易平台
301 借鉴价值
303 TRE应收账款交易平台
303 概况
304 平台交易特色及竞争优势
307 TRE平台交易风险问题及发展前景
308 借鉴价值
309 SecondMarket非流动资产交易平台
309 平台历史、概况及监管
311 平台交易特色及优缺点
313 借鉴价值
315 经验总结与启发
319 第十章 互联网金融的权力契约
323 比特币
323 比特币的起源
325 比特币的原理与发行
327 比特币的特点
329 比特币的价值与意义
333 Ripple网络
333 早期Ripple网络
335 再造Ripple网络
336 Ripple网络的功能
338 Ripple网络的个人货币
341 机构货币
341 社区货币
344 企业货币
349 旧契约解体与新契约出现
349 货币契约
351 货币的非国家化
352 货币发行的去中心化
354 互联网金融的新型契约
357 第十一章 新融合,新资产
359 新融合,新服务
359 金融企业的内部融合
365 人才、技术、渠道与产品融合
368 跨业并购
371 新生活,新资产
371 实物资产的流动性和金融属性增强
383 互联网生活与互联网资产
389 互联网金融与新型资产管理
395 第十二章 普惠金融与民主金融
397 普惠金融
397 金融排斥与金融歧视
399 普惠金融的理念、案例与前景
401 互联网金融对于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405 民主金融
405 民主金融的内涵与框架
408 互联网金融是民主金融的起点
413 第十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猜想
417 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关键词
417 长尾、普惠与个性文化
421 去中心化
422 关于脱媒
425 从互联网金融到人人金融
425 经济活动的全面数字化
427 P2P经济网络
429 人人社会
434 当挖矿成为常态
438 人人金融
441 互联网金融的商机
442 数据金融
443 移动金融
445 个人金融
446 后台金融
447 P2P金融
448 自金融
449 互联网资产管理
450 金融网络基础设施
45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可能性
455 互联网金融的制约、风险与挑战
455 制约
458 风险与挑战
461 结语
463 后记
总序/ 柏亮(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互联网金融+
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成为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基础,引领我们进入了互联网世界。莱布尼茨说,“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
“零壹财经”书系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系列书籍,发端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用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逻辑搭建内容体系。在我们的计划中,它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在研究和思考问题时,回归到无的状态(0),清零先入之见,用数据、事实描述事物的基本面目;
第二,关注事物的初始状态(1),尽最大努力厘清它的来龙去脉,注重基础,探望前沿;
第三,以互联网金融为主轴线,以开放、自由、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创作、编写和翻译好的内容;
第四,基于主轴线丰富我们的内容(+),在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把“其他资产交易”、“其他行业”、“其他情况”接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思考框架之中;
第五,还有一些关于互联网和金融的思想性书籍和基础书籍;
第六,没有固定体例和口味。
至于“零壹财经”书系的动机和意义莱布尼茨那句话里的每一个词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渊源、造物、秘密、美妙、典范。最小的粒子和最浩瀚的世界,都有无尽的趣味引诱着我们。我们选择的入口很小,也不太小。
“零壹财经”是一个专注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团队。我们希望“零壹财经”的每一本书都淳朴、大方、谦卑、有力量。
推荐序/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 理事长)
新一代创业者和金融家进入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本书是一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发的纪实,也有作者勉为其难的归纳与解析。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界迅速地被互联网技术与人才侵袭和蚕食,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相对于“8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阵阵亢奋而言,自以为贵族特权的传统金融一代感受的是无休止的焦虑。无论双方如何评价对方的阵脚,金融业的传统坐标和参照系已经瓦解,这就是颠覆。
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客户体验导致了不同的判读,犹如盲人摸象一般,每个人都自以为凭借火眼金睛看到了未来,于是,流行在各个微信群里的文字被反复转发,肆意解读。大多数人都在充满兴奋地传递各种观念,却在几个月后发现仍然在同一漩涡里自雄自壮地兜圈子。彼此强化处在所谓前沿的感觉,遥遥地看着新大陆,却没有一支安全稳妥的舰队。
我们正处于哥伦布、麦哲伦和达迦马的时代,所有人都觊觎巨大的商机,争先恐后地出海,用绝大多数失败的冒险来慢慢绘出一幅新时代的地图。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侥幸抵达彼岸的先驱者未必有很好的下场。好在,我们今天的一代已经不再是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了,创业的过程便是最大的回报。
作为从事传统金融而且厌恶保守的体制的老江湖,自然为这个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欢欣鼓舞。尽管我没有很真切的互联网思维体验,却有着丰富的金融市场与体制变革的观察,特别是过去几年创建金融博物馆的历程,让我有着另一层思考和品味。
我以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盛行有这样几种因素,也是机遇:
第一,互联网思维、平台和技术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可以突破垄断金融制度的严防死守,自下而上地在底层(普通消费者、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群体)破土而出,撼动并瓦解了传统的金融体系几乎所有支撑点,包括支付、信用、监管及财富形态等。互联网金融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态圈,正在迅速地向教育、医疗等消费者服务为主体的产业蔓延。我们讨论的不再是金融的颠覆,而是社会生态的再造。
第二,利率自由化主导了金融结构的全面洗牌。相对于过去三十多年的各个领域的改革,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真正是深入了市场经济的骨髓和血脉,这才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所有的产业、企业和家庭的资产定价基础都会重新调整,如同美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利率自由化一样,中国也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结构的变革与产业的洗牌。互联网金融在这个时点上攻城略地,真是风云际会的金融大时代。
第三,以“8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生代全面入场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平台,彻底洗礼了传统交易主体的观念与行为。新一代没有体制改革的使命和负担,在计划经济的域外创业,敢想敢干敢于突破,依托互联网这个真正开放和自由的平台。他们对新技术和新社会充满理想,阳光心态,过去十年互联网创业者的巨大成功巩固了他们的自信和攻击力。他们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新一代代表我们的未来。
这本书写的是小荷初露的互联网金融风云,一年后,我们将会另有一番风雨和别样景致。不过,翻检当下,标识里程,让我们体验金融创新在何处令人热血沸腾,在何时痛失良机,又如何涅重生,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阅读经历。感谢作者们。
2013年12月24日
自序/李钧
互联网金融的节奏
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我完全抓不住逻辑脉络和层次。就像在恋爱中抓不住情感节奏一样,有些尴尬,不知从何做起。而恋爱关系总要继续发展,我就只能根据有限的举动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同样,互联网金融中的人人贷、余额宝、微信支付、比特币……一路下来,我看到了具体举动,看到了叶子和果子,却迟迟找不到枝干,也不知做何预测。
后来,我只好先挑了个最火的行业,尝试做了一些数据分析磕磕碰碰完成了《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的白皮书》,然后是我和同事们又考察了众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财富管理等行业,也计划出版相关的书籍。但在此之前,我的本意是先理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自洽的逻辑: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命题下,到底有哪些层次逻辑,有哪些机构行业,有哪些商业可能?否则即使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和文献翻译的体力活,在整体思路上也还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卫生间、地铁和咖啡店里,我七七八八想了些东西,列出了一些框架和思路。这些构成了本书的部分目录,重点反映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层次方面。
再后来,我开始研究比特币,几乎是不能自拔我的笔记上写着:货币才是最基础和最大的金融。互联网货币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最高阶段,而比特币无疑是互联网货币皇冠上的明珠。我的经济学基础欠奉,话语或许比较幼稚。但我确实在比特币上花掉了大半年时间(当然,后来比特币的发展是我预料不到的,而我居然到比特币领域创业又是当时不敢想象的。),也就搁置了《互联网金融》的写作计划,倒是与别人合作完成了一本科普性质的书《比特币》。
但是,比特币的研究却让我获得了观察互联网金融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前的工作,互联网金融尽管仍笼罩于迷雾之中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整体的轮廓,日渐鲜明。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我把之前的片段整理出来,成稿成书。在此过程中,耀东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撰写了主要章节,提出新的观点,并深化了我的思考。
关于本书的核心内容,我想说:我从不怀疑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可能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技术革命的含义,梳理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互联网金融,考察其核心特点和颠覆特质。
因此,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的确,互联网技术会使金融交易过程变得高效便捷,但仅此尚称不上是一种革命,革命极有可能是指互联网以其去中心化的思想改变交易结构,甚至形成新的金融权力结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互联网的金融销售渠道、金融垂直搜索,甚至移动支付,都是交易过程便捷化、高效化的体现。已经出现的P2P借贷和众筹是交易结构改变的良好案例。至于金融权力结构嬗变的可能性,则要看比特币等更新的事物多大程度影响金融权力顶层设计。而交易过程、交易结构和金融权力三个方面,也是我认为的互联网金融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与维度。这三个层次,代表着逐步接近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的趋势。
是的,互联网金融是个新生事物,更是个庞大命题。作为系统性探讨这一新生事物的专著,它肯定还不够好,甚至可以说欠缺之处颇多包括笨拙模仿《连线》的风格,以及缺乏学术锻炼带来的严谨性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新的现象、新的理论时刻闯入眼帘,我的思路为此经常停滞,甚至引发激烈争论。本书的部分内容诚恳、认真地反映了这些冲突和争论,而没有刻意调和。因为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大致方向如此,它的概念仍在不断衍生之中。而其结局,无疑是开放的,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实践和探索。
我在大学期间修读计算机与工业设计,曾经梦想是做一个产品经理,持续接受用户的体验反馈,不断更新版本。所以预先谢谢你可能提出的意见,我将在后续的研究和版本中予以补充和修正。
最后,感谢耀东老师在我“沉迷”比特币的时间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被我荒废和放弃了,耀东老师不仅仅做了补充,深化,还提出了非常多新的观点。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由耀东老师写作的。感谢耀东老师的夫人王老师,和柏亮的夫人另一个王老师,我经常半夜骚扰你们的老公讨论书稿相关内容,多谢包涵。
卢薇老师,你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这本书差不多已把我所知道的浅薄信息和知识都放在里面。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探讨行业而可以聊些别的,因为我对你更感兴趣,而不是这个行业。
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可能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技术革命的含义,梳理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互联网金融,考察其核心特点和颠覆特质。比特币的研究却让我获得了观察互联网金融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前的工作,互联网金融尽管仍笼罩于迷雾之中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整体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