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颂》是公元二三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的代表作,是大乘佛教的义理基石。该论上承般若经,下启中观派,阐述“一切皆空”的思想体系,主张一切存在唯是名言而无对应自体。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所有的佛教宗派,在人类思想史上也独树一帜。
5世纪初鸠摩罗什将青目释《中论》译汉,对中国佛教的义理研习和宗派沿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树由此被誉为“八宗共祖”。
本书辑《中论颂》梵藏本以及什译于一处,力求汇校善本并吸取学界研究成果。书中附上笔者直接译自梵文的现代汉语译注,并在每一品的开头添设“导读”以疏通文义,希望能为有志研习《中论》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叶少勇,男,1978年生,河南濮阳人。早年师从韩镜清先生研习唯识学,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师从段晴教授学习梵语和佛教文献,并于2005年和2009年分获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南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梵语写本与佛教哲学文献。
总序
缩略语
前言
导论
校勘说明
第1品 缘之考察
第2品 已行、未行、正行之考察
第3品 处之考察
第4品 蕴之考察
第5品 元素之考察
第6品 贪着与贪着者之考察
第7品 生、住、灭之考察
第8品 业与作者之考察
第9品 取者与取之考察
第10品 火与燃料之考察
总序
缩略语
前言
导论
校勘说明
第1品 缘之考察
第2品 已行、未行、正行之考察
第3品 处之考察
第4品 蕴之考察
第5品 元素之考察
第6品 贪着与贪着者之考察
第7品 生、住、灭之考察
第8品 业与作者之考察
第9品 取者与取之考察
第10品 火与燃料之考察
第11品 轮回之考察
第12品 苦之考察
第13品 真实性之考察
第14品 和合之考察
第15品 有与无之考察
第16品 缠缚与解脱之考察
第17品 业与果之考察
第l8品 我与法之考察
第19品 时间之考察
第20品 因与果之考察
第21品 生成与坏灭之考察
第22品 如来之考察
第23品 颠倒之考察
第24品 四圣谛之考察
第25品 涅槃之考察
第26品 十二支之考察
第27品 见之考察
引用文献
术语索引
导 论
1.龙树生平
龙树的生平对于现代学术界仍不甚明了。传为鸠摩罗什译自梵文的《龙树菩萨传》(《大正藏》第2047号),现在一般认为是门人根据罗什的讲述而作,推测为5世纪初的作品。这是有关龙树生平的最早记述。据此所传,龙树出身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初学吠陀,年少纵欲,与三个友人学习隐身术而遁人后宫,欺凌宫女。事发后三友被杀,龙树侥幸得脱。于是入塔庙潜心学习佛法,后得授大乘经典。又云游各地,欲自出心裁,独创教门,遂由菩萨引向龙宫,见到了未有流布的大乘经典,于是深为折服。回到南印后,得到了王族的支持,开始著书立说,广宣大乘教法。《龙树菩萨传》还特别指出“(龙树)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这是一个重要断代依据。
《大唐西域记》记述,龙树曾于娑陀婆诃王(Satavahana)时驻锡于南印度乔萨罗国的一个寺院,收提婆(Aryadeva)为徒,共弘教法。龙树有不死药术,年寿数百,国王也得妙药而长生。王子急于继位,向龙树乞要头颅,龙树即以茅叶自刎,不久国王亦命终(《西域记》,823—832)。
布顿所著《佛教史》也记述了版本稍异的龙宫取经和为王子舍头的故事,并附加了龙树擅炼金术,以及死后生于极乐世界的说法(郭和卿1986,127—131)。多罗那它的《印度佛教史》则说龙树修学密法,通炼金术,以长寿法,享年近六百岁,住中印度二百年,南印度二百年,吉祥山(Sriparvata)一百馀年(张建木l988,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