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远的乡情、质朴的村落、浓郁的民俗,读鲁彦散文如同置身遥远的江南小镇,体味近代东南沿海传统社会的世态炎凉。鲁彦编著的《听潮的故事》是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之一,《听潮的故事》包含了鲁彦散文中的名篇《听潮的故事》、《风筝》、《食味杂记》、《清明》等。
鲁彦是以乡土文学代表作家的身份确立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以半殖民地化的中国江南小镇为背景,描摹了浙东农村的人情世态、民风习俗,显示了朴实细密的写实风尚。鲁彦编著的《听潮的故事》包含了鲁彦散文中的名篇《听潮的故事》、《风筝》、《食味杂记》、《清明》等。
狗
灯
秋雨的诉苦
雪
寂寞
战场
新的枝叶
开门炮
父亲的玳瑁
关中琐记
杨梅
清明
钓鱼――故乡随笔
我们的学校
孩子的马车
旅人的心
活在人类的心里
雷
母亲的时钟
火的记忆
风筝
食味杂记
我们的太平洋
厦门印象记
听潮的故事
驴子和骡子
四岁
“我们的学校明天放假,爱罗先珂君请你明晨八时到他那里,一同往西山去玩。”一位和爱罗先珂君同住的朋友来告诉我说。
“好极了,好极了!”我喜欢得跳了起来,两只手如鼓槌似的乱敲着桌子。
同房的两位朋友见我那种样子,哈哈地大笑了。
住在北京城里,只是整天地吃灰吃沙,纵使有鲜花一般的灵魂的人也得憔悴了。
到马路上去,不用说;大风起时,院子内一畚箕一畚箕扫不尽的黄沙也不算稀奇;可是没有什么风时关着门,房内桌上的灰也会渐渐地厚起来,这又怎么说呢?
北京城里有几条河,都如沟一样的大,而且臭不堪闻。有几个池多关在皇宫里,我不知他们为什么叫那些池为“海”,或许想聊以自慰罢。所谓后海,现在已种了东西。
北京城里也有几个小山,但是都被锁在皇宫里。
这样苦恼的地方,竞将我飘流的人留了四五年,我若是不曾见过江南的风景倒也罢了,却偏偏又是生长在江南。
许多朋友都羡慕我,说我在北京读了这许久书,却不知道我肚里吃饱了灰。
西山离城三十余里,是一座有名的山,到过北京的人,大概都要去游几次。只有我这倒霉的人,一听人家谈起西山就红了脸。
来去的费用原花不了多少,然而“钱”大哥不听我的命令,实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扑满虽曾买过几次,但总不出半月就碎了。
从高柜子上换得的几千钱,也屡屡不能在衣袋中过夜。
不幸,住在北京四五年,竟不曾去过一次。这次爱罗先珂君邀我一道去游这里的名山,我还不喜欢吗?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