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的历史是北大所有师生共同书写的,是所有关心支持北大考古的各界人士共同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每位参与者都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与之紧紧联系起来。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历史,也是有着各种各样评价的历史,但绝不是一部生硬呆板、晦涩枯燥的官修史。
序
王去非
吕遵谔
黄展岳
吴荣曾
杨建芳
郑振香
赵芝荃
李家瀚
高明
高东陆
徐元邦
黄景略
叶小燕
耿引曾
张忠培
王克林
王世民
附录
我的童年是在日本铁蹄之下,也是在抗日烈火中渡过来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样的歌词,总在我脑中盘旋。这段民族危亡的经历使我体验到:家、个人与国、民族命运相连,有国才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情感,这些道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朦胧地升起。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我站在欢迎的人群中,看着忠义军接管长沙的队伍从乡下进驻市内之时,我兴奋,我喜悦,我骄傲,我感到中国人站起来了。经过八年抗战,中国成为世界的四强,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从外国侵略下翻身了。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作为一头雄狮开始屹立在亚洲的东方了。这令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做中国人的骄傲!光复之后,迎来了蒋介石的60华诞。还在读初小的我,在学校的安排之下,积极参加了庆祝蒋介石60岁生日的募捐活动。可是不到一年之后,这位抗日战争领袖的伟人形象,由于他坚持内战,坚持独裁,任腐败横行,贪污猖獗,开始在我心目中渐渐地倒下来了。
1947年我小学毕业了。我实际上念了五年半的小学,初小四年级我只念了一期,跳级到了高小。这个时候比较稳定了,在长沙城里念了两个高小,一个是豫章小学,一个是城西二小,豫章小学当时管我们班级的熊飞老师,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地下党员。解放后他就当了城南区的区长。当时每个星期一,有一个升旗仪式,就由他出来讲话,同时,他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常常讲讲当时的时局,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小学教师生活如何贫苦,美帝经济与文化侵略,民族经济难以生存。他说他可以通过一个短期的训练班当上县长,但他感到官场黑暗,不愿去做这个官。那时他只有二十几岁,结婚有两个孩子。我深受他的影响,认为他是位高大的人,我很敬仰他。他也很喜欢我,认为我有正义感,能想点事。在我的一篇作文中,他批着:“只要不自暴自弃,将来是一定有办法的。”这句批语,在很长时期内成了我追求成长的座右铭。他要求我们读些课外书,读过((木偶奇遇记》后,看到小说主人公匹诺曹小时候吃东西嘴很刁,后来连果核都要吃了,这个印象很深,我觉得我应该自律,不能靠家庭,不能享受家庭给予的优裕的生活,要自觉地经历苦难磨炼自己。
再加上有这样一件事,我和一个仗自己家庭势的小孩子吵架,要是打架我是能斗过他的,但是我叔叔却把我拉回来了,训斥我有理也不能和他吵,因为他家里有政治势力。怎么不能讲理哩?!我对这个印象很深,一边哭一边叫,突然觉得当商人役有地位,我从此下定决心绝不能当商人。这两件事情,大概促进我要自己吃苦,一定要好好的读书,求上进。因此我就去读了公立的城西二校,能少交学费,教学质量可能还好一点。
城西二校离我家很远的,比到豫章小学远多了,不能正常地吃早饭,只能买点早点吃,就得去上学。中午也不能回家吃午饭,买点简单的东西吃,比起在豫章小学读书,是艰苦多了。虽然家里并不在乎这个钱,但是我自己考虑应该这样,应该自己找点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