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智慧、求真、向善之学,也是引导人类走向健康、文明、富强、成功之学,这既是作者在哲学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也是从事哲学写作的理性追求。我们的哲学之问,既是对于哲学的历史、主题、方法、旨趣、理路、观点、学派和人物的追问和反思,也是把哲学的宏远高深之论拉近现实生活的尝试。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主要是对哲学的历史演进和概念意义的问思和解释,下篇主要是对哲学研究范式和类型的分析探讨。我们的哲学话语,以“对话”、“描述和解析”、“里程碑”、“专题讨论”等方式展开,力图多角度和多层面展示哲学的自由探索和深度反思的功能,揭示哲学研究的意义和魅力,彰显哲学研究的旨趣和价值。
本书既是哲学教学与研究的一线工作者的探索成果,也是作者学习哲学先贤及其经典的案例展示。因此,它不仅具有哲学研究的意义,也对哲学爱好者和广大师生有参考价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古希腊著名的哲人苏格拉底说过,不经过反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存,而在于发展自我的能力;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哲学家们总是对宇宙、人生、社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苏格拉底为了真正的智慧和正义而献身,他以身赴死的态度和他对于生活的理解,表明哲学家是以不同常人的方式看待生命的意义的。可见,哲学的一个目标是帮助人们确立生活的理由和根据。本书的目标即是以一种简明的方式观照哲学的历史,反思哲学问题,提供关于生活、生命、生态的智慧或体悟原则。
倪钢(1965.12-),男。博士,现为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学、哲学、文化学,历任哲学、管理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喜爱音乐艺术和体育运动,崇尚老庄思想和生态自然观,信奉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关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的技术问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大学校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期间有两年时间在企业挂职任副总经理,从事管理学和哲学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会的理事。
1995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5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从事双语教学与科学研究。历任沈阳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校哲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授,同时兼任管理工作职务,多次担任系副主任、主任、副部长、副院长等职。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课程20多门,主要有:哲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管理文秘、公共关系学、专业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思潮、技术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哲学,等等。曾多次被大学生评为喜爱的老师。近十年来,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6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多个。
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始终以“传播文明、报效祖国、探索创新、博爱育才”的理念为引导,热爱学生和教师工作,热爱劳动人民,热爱自然和生物。在教学和
倪钢(1965.12-),男。博士,现为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学、哲学、文化学,历任哲学、管理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喜爱音乐艺术和体育运动,崇尚老庄思想和生态自然观,信奉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关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的技术问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大学校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期间有两年时间在企业挂职任副总经理,从事管理学和哲学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会的理事。
1995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5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从事双语教学与科学研究。历任沈阳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校哲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授,同时兼任管理工作职务,多次担任系副主任、主任、副部长、副院长等职。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课程20多门,主要有:哲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管理文秘、公共关系学、专业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思潮、技术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哲学,等等。曾多次被大学生评为喜爱的老师。近十年来,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6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多个。
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始终以“传播文明、报效祖国、探索创新、博爱育才”的理念为引导,热爱学生和教师工作,热爱劳动人民,热爱自然和生物。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尝试将哲学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学、管理学、文化学和社会工作之中。特别关注哲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学术问题,有独特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收获。
目录
前言
上篇
哲学的起源 003
一、哲学起源的对话 004
二、哲学起源的观点 007
三、哲学起源的深层反思 010
四、哲学类型及其起源 012
五、哲学史上的里程碑:老子 014
思想史和哲学史 018
一、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对话与问答 018
二、思想史和哲学史的概念解析 019
三、对思想史和哲学史性质的反思 021
四、对思想史研究及其范式的思考 024
五、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 026
六、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关联和差别 027
七、中国学术传统的承继问题浅解 032
八、西方学术思想的传承概说 036
九、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孔子 040
历史哲学 043
一、关于历史哲学的对话和问答 043
二、关于历史哲学的概念诠释 045
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046
四、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048
五、解释学历史哲学 053
六、历史哲学视野中的历史 058
七、历史哲学研究的意义 061
八、哲学史上的里程碑:柏拉图 063
哲学的定义和特质 070
一、关于哲学概念的对话 070
二、关于哲学的定义和概念的解说 071
三、哲学家们对哲学的解说 073
四、作为认识论的哲学 075
五、哲学与世界的关联性 077
六、哲学特质的诠释 081
七、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亚里士多德 087
形而上学 094
一、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和问答 094
二、关于形而上学的词源学解说 097
三、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098
四、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100
五、形而上学研究的主题 102
六、形而上学研究的方法 104
七、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 105
八、形而上学和哲学本体论 107
九、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墨子 113
下篇
哲学研究及其范式 119
一、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话 119
二、哲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澄清终极意义 122
三、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价值梳理和行为排序 124
四、哲学研究的认识论功能:知识分析和方法选择 125
五、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 125
六、哲学研究的概论范式 130
七、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奥古斯丁 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 141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 141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解说 14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 14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简释 150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和意义 154
六、哲学史上的里程碑:海德格尔 157
科学哲学 165
一、关于科学哲学的对话 165
二、关于科学哲学的概念和历史的解说 167
三、古代的科学哲学 171
四、近代的科学哲学 175
五、后现代科学哲学 184
六、专题讨论:休厄尔的科学哲学及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 186
技术哲学 189
一、关于技术哲学的对话 189
二、技术哲学的历史演进 190
三、技术哲学何以可能 196
四、技术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 203
五、技术认识论 205
六、技术本质的哲学讨论 211
七、专题讨论:哲学何以转向“技术” 220
伦理学 222
一、关于伦理学的对话和问答 222
二、伦理学概述 225
三、儒家伦理思想略要 229
四、古希腊哲学中的伦理思想 231
五、伦理学的理论问题 232
六、应用伦理学 241
七、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康德 247
美学 256
一、关于美和美学的对话 256
二、美和美学的根源 259
三、“美”的定义和本质 263
四、美学的类型 266
五、美和审美的形态论 268
六、美学研究的方法 273
七、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274
八、中国传统美学 276
九、美学研究的理论和模型 279
十、应用美学研究的个案:技术美学 281
十一、专题讨论:后现代艺术 284
后记 286
上篇
学的起源
哲学作为一种知识或学问,它的历史就是它本身的一种最好的说明。因此,一切关于哲学的最抽象的追问和反思,都应该联系哲学的历史以达到目的。但是,对于哲学的历史描述和说明,是十分困难的。这种困难在于:一方面,历史上的哲学家或哲学著作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物和“逝者”,人们无法让历史开口说话,哲学史实际上是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物;另一方面,哲学的历史总是当代人的历史,因为,即使是古代人写成的哲学史,也需要运用当代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解析,因此,哲学史又是为具有一定哲学修养的人准备的文本,它是艰涩的。然而,既然我们试图了解哲学的本性、内容和研究范式,就只能面对困境和艰辛,在历史的阅读、感悟和反思的过程中,走进哲学。
在后面的叙述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尝试提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概念、观点、方法或体系,因此,本书不是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展示的那种研究成果或哲学话语方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名著,都是“自我”的哲学,也就是说,那是哲学家们自己创造或编写的理论体系。本书虽然也直接或间接地显示了笔者的哲学主张或哲学观,但是,本书作者无意于建立或宣扬自己的哲学观点或哲学主张,读者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笔者实际上保持着一种“局外人”的立场。因此,在文本展开的过程中,本书选择中外哲学史上“伟大”哲学家的思想或方法,以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为言说对象,以最精简的方式展示和说明哲学的历史,解释哲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分析或说明哲学与当代人的关联。当然,“伟大”哲学家意指什么,难以界定,或许可以认为是哲学史上的各种思潮或学派的创建者或开拓者。“伟大”的哲学家,离不开一定的时代和环境,哲学家的“伟大”总是要接受历史的检验,而这种检验的过程又不是哲学家本人能够左右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也许可以说明伟大哲学家产生的规律!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哲学的起源问题。在这种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以哲学的历史和伟大哲学家的思想或方法为主要内容,当驻足观赏和揣摩这些哲学珍品时,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也许可以开始骞翮远翥了!
一、哲学起源的对话
中国古代先哲孔子为世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哲学话语和理论命题,儒家经典《论语》是一部对话体的哲学鸿文,人们在欣赏对话的过程中,体验了哲学思考和哲学命题的过程与意境。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也运用对话的方式来实现哲学的思考和研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会饮》等,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复杂而有趣的哲学追问和哲学探索。在本书中,对话也成为一种探讨哲学问题的方式。在写作哲学对话或者在阅读哲学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对话方式的灵动性和发散性,同时,它也会展示思想的思辨性、跳跃性、直觉性。
下面,我们以三个字母(Q、A、C)来代表三个人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三种哲学爱好者:Q代表喜欢哲学或对哲学产生迷惑的人,A代表哲学教师或已经对哲学有了某种研究水准的人,C代表对话的局外人或者某种具有权威性或代表哲学大师地位的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这三类人是没有的,现实中的哲学家、哲学教师、哲学爱好者可能有交叉重叠,也可能互不相干。我们试图采用这种对话的方式,恢复哲学的趣味性、启发性、灵动性。在后面的文本中,C的出场机会不多,这也代表了现实中哲学研究的一种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大师和权威是为数不多的。
以下是A、Q、C关于哲学起源问题的对话和问答。
A:我们很荣幸在此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问题和发表意见。就像大家通常所进行的那样,人们不会把一个人的述说当成对话,而且,对话也不可能太漫长。我们最好直奔哲学主题吧!
Q:作为一种现象或事件,哲学也是有历史的吧?
A:是的。但是,哲学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社会或思维的现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物质内容或精神内容构成的事件。事实上,哲学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现象或事件,它很复杂,因此,我们讨论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
Q:您这样说,似乎很难说清哲学的起源,那么,哲学起源的困境是否也和它本身的定义或形态的复杂性有关呢?
A:是的。哲学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几千年来,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哲学,这些哲学的主题、对象、内容、方法都不尽相同,有些哲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或完全相同的研究范式。这就类似于大自然中的生态现象。大自然创造了几百万种生物,它们都被称为生物,但是,它们的性质或形态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这种生态学的类比视角来看,哲学也类似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
Q:您的这个比喻确实很有启发性。我们看到的生物尽管不计其数,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和表现形态。例如,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命现象和某种个体属性,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大致上定义什么是生物或什么是非生物。按照这个思路,被称为“哲学”的东西是否也有某种共性或普遍的规定性呢?
A:是啊!这种思路很好。许多哲学家们所从事的事业尽管不同,但是,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和哲学研究的方式确实存在某些共同之处。例如,哲学不是文学,也不是艺术,更不是生产劳动或贸易。因此,通过哲学不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显现哲学是什么。
Q:您说得没错,我还可以举出哲学不是什么的更多例子。例如,哲学不是下棋这类游戏,哲学也不是表演和化妆,哲学还不是诊病术和养生术,等等。但是,我们说哲学不是什么,还是无法简要地说出哲学为何物啊!您是否可以武断一点,就算是一个高度的概括吧,请用最少的文字说出哲学的定义吧。
A:哈哈哈!终于急了,很多人都这样,很想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描述或定义哲学,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至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哲学的通用定义是没有的,并且,即使在中国哲学界,人们也很难找到一个通行的哲学定义。进一步说,在某种更加狭窄的哲学领域,人们也难以看到完全相同的哲学定义。例如,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并没有给出中国哲学的精确定义,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也没有给出科学技术哲学的精确定义。
Q:但是,我就是想要一个最简明的哲学定义,不然的话,我们如何谈论哲学的起源或生成呢?
A:没错!如果我们不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理解或定义哲学,确实无法言说哲学的起源和生成,因为与哲学类似的事物很多,不加区别地谈论哲学,很有可能把哲学的起源和其他事物的起源说成一个东西。
Q:您就别卖关子了,就请您快点说说看吧!
A:既然您这样坚持,我只好试试了。哲学就是爱智、反思、体悟、明察、解析、怀疑、判断、批判,等等。
A:哇!这确实简约一点了,不过,您还是用了那么多的两个字的词,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您用那么多的词语,又可否简要说说它的意思呢?
Q:在当代,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哲学,那我可以用“生”这个字。它代表很多意思。例如,生命、生活、生态、生存、生产、生成,等等,当代哲学确实和这些概念表达的现象或事物有关联。前面用的那些词语,我们在后面的解说和探讨中都会涉及。例如,“爱智”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种传统,也是最早的哲学定义,英语“philosophy”(哲学)一词就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爱智慧)翻译过来的。其中,“philo”是“爱”的意思,“sophy”是“智慧”的意思。
C:你们的对话很有趣!但是,这样讨论下去,对于哲学的起源问题的讨论何时开始呢?你们的讨论发现了哲学的复杂性和趣味性,也给出了哲学的简明解释,我想,可以开始讨论哲学的起源了。因为,作为以爱智为传统的古希腊的哲学可以说是欧洲哲学的早期形态,实际上,欧洲哲学或西方哲学的历史确实要回溯到古希腊。
A:谢谢您的点评和意见。我想,我们在寻找哲学的简明定义的同时,已经回到了讨论哲学起源这个问题。
Q:你们两位确实比我高明,不经意之间,已经把我引向了哲学的发源地了。可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也很长,中国哲学或东方哲学与欧洲哲学或西方哲学有共同的起源吗?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是同一种类型的哲学吗?
A:这确实是两个巨大的难题啊。我想,是否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哲学史或古希腊哲学史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C:是的。阅读哲学史著作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或理解哲学的起源问题。例如,哲学史著作一般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讨论哲学产生之时或哲学派别产生之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从一个方面说明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机缘。但是,许多哲学家们创造哲学的背景和时机是大不相同的,哲学也反映了哲学家个人的某些方面,另外,哲学类型的转变也有理论构造内部的原因,这些方面都很复杂,难以细致描绘。因此,哲学起源也有几种不同的研究进路。例如,整体上的哲学起源,个别学派的哲学起源,个别哲学类型的哲学起源,哲学家的哲学起源,等等。
Q:哦!是这样。我觉得哲学起源是否可以从生物学或生态学视角来考察呢?例如,生物的产生和进化,常常因物种和群落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基因和环境也成为影响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哲学的起源是否可以运用哲学基因或哲学种群来描述呢?
A:哇!不得了,确实有新意!我想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将哲学的要素或因素剥离出来,再将哲学的生态环境进行细致的区分,然后一点一点地分析这些要素、因素、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现或总结哲学产生的规律性的东西。
C:是的,跨学科的方法当然可以运用,但是,理论模型的跨学科运用,也要考虑到它的内在合理性和逻辑性。生态学和哲学并不是同一类学科,方法论的通用性也需要考察。历史研究确实是必要的,当我们没有充分的历史资料或历史的现象学描述的工具时,可以考虑采用历史之外的方法。当然,哲学史的考察是必需的,否则,很容易犯主观主义或武断的错误。
Q:必需的!我常常听老师说要把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结合,大概就是您说的意思。
A:是的。历史的和逻辑的一个都不能少。而实际上,这两个东西也是统一的。历史的就是把发生的事件或史料相联系和总结,逻辑的只不过是从形式上再现这种历史的先后顺序和因果联系。历史的东西是没有形式说明的散乱的逻辑,逻辑的东西是形式化的规范的历史。
Q:天哪!我真是迷糊了。说点简单的吧!哲学起点究竟在哪里啊?
C:我们先结束对话,看看下面的解说和讨论吧。
二、哲学起源的观点
(一)唯物论的观点
哲学起源问题的提问和解答必然面对种种困境。哲学起源问题面对的困境,不仅在于史前哲学的知识考古方面的空白,而且在于人类精神活动的失忆和消亡。实际上,古代哲学和古代哲人是不可分割的,古代哲学的实存形态和古代哲人的生命活动样式密不可分。如果想要真实地再现古代哲学,就必须真实地再现古代哲人的生命样式,当然,这已经绝不可能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真正意义上的史前哲学或最初意义上的哲学已经无法言说了。冯友兰先生在谈到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问题时说:“‘中国哲学史’一词有二义:一是指中国古代哲人从事创造哲学之全部活动之自身,二是指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人从事创造哲学之全部活动之记述。”冯友兰?哲学的精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这个理解,第一种意义上的哲学或哲学研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研究第一种活动的结果——保存下来的著作或传说——人们无法面对古代哲学。而后一种意义上的哲学研究也背离了原始哲学的意味。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哲学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并不是一回事:先有人类,后有哲学。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哲学起源和人类起源是一回事:人有了思想,才能被称为人类,如果人没有思想,就没有人类,哲学即人的思想,所以哲学起源和人类起源是一回事。当然,人类的思想并不全部是哲学,而人类思想的起源似乎也不能直接归结为物质属性的变异。无论如何,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说,如果把哲学仅仅理解为人类创造的精神性产物,那么,这种精神性产物的最终根源就是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的发展和变异。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属于自然的,人类的思维和心灵的活动,正如一切动物性的生理反应的特性和某些类似心智的活动一样,如果不是把哲学看成神的启示或上帝的自我意识,那么,哲学也不能够脱离物质世界。简言之,哲学和人一样,是作为自然的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但是,这种直观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起源观,也同样会遭到人们的非议:既然哲学并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现象,也不是自然而然的现象,那么,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性的意识、心智活动、言语行为、文字游戏、符号体系,这种高级的非物质性的结果究竟是如何从物质世界的自然演化中出现的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昭示,作为思维的哲学必然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出现的,它既包括了自然本身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影响,也包括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思维和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主张,物质和意识的二元世界最终的根源是自然界,而劳动和人类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却是创造意识的唯一途径,一切神学和巫术都不过是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歪曲反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而且是人的能动的反映论。至于人类的反映能力和反映的方式,虽然存在着大量的疑问,但是,生物进化论主张的演化规律、遗传和变异却是科学所理解的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哲学史所揭示的哲学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总是以一定的语言或言语为载体来解说和描述的,并且也是以语言或言语的方式展示和传播的。因此,讨论哲学的相关问题,必然以语言或言语为媒介。但是,正如语言或言语的出现也是一种自然界在其历史的演化之中生成的现象一样,作为词语的哲学也和自然发生必然的联系。可以说,哲学也是自然界历经亿万年演化之后出现的一种变化了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自然体现出来的现象,哲学是思维着的物质表现的复杂现象。
因此,哲学的起源不过是意识起源的更加复杂的解释。哲学作为意识和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它源于自然,成于劳动实践,是自然界的异己的精神现象。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唯物主义的哲学起源观和知识起源观是一致的,因为,哲学曾经就是认识论。列宁指出哲学就是认识论,他说:“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2?因此,唯物主义的哲学起源观在强调哲学作为一种认识反映活动的同时,主张哲学也源于人类的主观能力。这个能力即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包括人类的反映、抽象、理解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哲学的起源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人的主观能力的基础之上呢?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起源观的根本性差别。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把哲学的起源等同于自然演化的结果,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承认哲学的起源既包括自然的因素,也包括人的认识因素,而人类的认识因素之中必然包括了人的直觉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建立过程虽然是依赖于自然界的,但是,它们并不是自然物本身,它包括了人的生理、心理和实践劳动过程的复杂结果。
(二)非唯物论或其他观点
除了唯物论的哲学起源观之外,在其他的场合——例如,唯心论、神学或宗教等——哲学被看成神秘力量的表现方式,被看成是上帝或神的旨意的人类化后果。黑格尔把哲学看成绝对精神的外化产物,康德认为哲学是先验的此岸世界的思维原则,还有人认为哲学是神的启示,是信仰的原则。
从词源学的视角来说,“哲学”一词是近现代创造的词语,因此,它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历史比自然的历史和社会的历史要短得多。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或者说,从寻根求底的角度来看,当人们试图追问最初的哲学概念时,似乎无法言说哲学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也更无法了解哲学概念的初始瞬间。因此,一些人认为哲学是一个谜一样的事物,人类无法准确解释哲学的起源。
从实在论或逻辑学的角度来说,最初的属于人类的哲学总是非自然的产物,因为,自然界的演化历史,按照一般的科学知识来理解,至少已经上百亿年了。但是,这种数学化的表达,只能是一种类比或者直觉的体悟,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并不是人们今天所理解的这个样子,就像天文学史或者粒子物理学史发现的那样:自然是从一个神秘的奇点开始的,这个点包容了一切。那么,自然的历史能够理解为哲学的历史吗?自然哲学曾经把哲学研究等同于对自然本性的探索或猜想。一切自然的现象或自然的形态大多都获得了它的哲学意味:一砂一佛国,一花一世界。类似中国历史上的道学或印度的佛学,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之中,都对自然的起源或发展过程以及自然的形相有了独特的解释。哲学作为词语的历史表明:自然或自然的现象是哲学词语的内容,哲学是言说自然的,是关于自然的因由或自然的规律。但是,这种对于自然的言说,其对象和内容却超出了自然之外,神的、社会的、人的观念也得到发展。因此,哲学起源似乎不能够以某种“一元论”的观点来说明,哲学起源只能是“二元的”或“多元的”。
另外,哲学是源于个体还是源于社会?对此,有类似“轴心时代”的观点或“复杂性”理论的观点。“轴心时代”是对哲学大师涌现的时代的一种抽象理解,而“复杂性”理论则参考了科学理论的解释原则。个体和群体对哲学发生、发展的影响都很大,独断论和决定论似乎难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