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开发设计,是根据城市智慧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特点与我国城市原有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基础等进行开发设计。使智慧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达到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好地满足生产、存储、使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并且能够在安全监管、环境保护、消防救援等环节,发挥监管预警、救援指挥与决策支持的作用。该书对从事物联网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该领域技术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实智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抽象,它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挂号、短信群发、手机银行、电子政务等,都早已在一些城市推广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源有明显向城市整体区域扩散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等重大灾害事故也屡屡发生,严重危及了城市安全。 积极推进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程孝龙,男,博士研究生。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环境事业部部长。
上海防灾策略研究中心、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特聘专家。
浙江省发明协会会员、浙江省电子信息专家库专家。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与或主持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发明金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本。参与多项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
孙斌,男,博士研究生,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推荐人选,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理事。
1992年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程孝龙,男,博士研究生。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环境事业部部长。
上海防灾策略研究中心、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特聘专家。
浙江省发明协会会员、浙江省电子信息专家库专家。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与或主持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发明金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本。参与多项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
孙斌,男,博士研究生,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推荐人选,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理事。
1992年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余项,出版《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监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务》、《城市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等学术专著,在《自然灾害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第一章 概述
1.1 城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1.2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需求
第二章智慧安全愿景与规划
2.1 愿景设想
2.2 建设进度
第三章 智慧安全应用解决方案
3.1 智慧安全应用描述
3.2 智慧安全应用价值分析
3.3 智慧安全应用解决方案总体框架
第四章 智慧安全应用——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监控解决方案
4.1概述
4.2服务对象
4.3 核心需求
4.4 技术方案
第一章 概述
1.1 城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1.2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需求
第二章智慧安全愿景与规划
2.1 愿景设想
2.2 建设进度
第三章 智慧安全应用解决方案
3.1 智慧安全应用描述
3.2 智慧安全应用价值分析
3.3 智慧安全应用解决方案总体框架
第四章 智慧安全应用——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监控解决方案
4.1概述
4.2服务对象
4.3 核心需求
4.4 技术方案
4.5重大危险源定义
4.6系统现状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5.1需求概述
5.2标准规范编制
5.3系统设计原则
5.4视频编码及监控需求分析
5.5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5.6中心节点监控端建设(市局)
5.7二、三级节点网络建设(市、县)
5.8网络传输设计
5.9政府端应用系统建设
5.9.1基础支撑模块
5.9.2基本功能模块
2.9.3行政管理功能模块
5.10企业端监控系统建设
第六章 软件设计
6.1软件系统平台架构的选择与设计
6.2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子系统设计
6.3信息交换子系统设计
6.3.1信息交换子系统接口设计
6.4事务处理子系统设计
6.4.1事物处理逻辑关系分析
6.4.2系统层次架构
6.5系统维护子系统
6.6企业监控中心前置接口
6.7系统基本模块
6.8重大危险源企业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6.9安监局端网上巡查模块
6.10值班管理模块
6.11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管理模块
6.11.1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6.11.2安全策略管理系统
6.12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模块
6.13电子地图GIS模块
6.13.1电子地图GIS模块设计思路:
6.13.2数据层结构
6.13.3化工厂规划图
6.13.4 GIS功能的实现应用:
6.14决策支持模块
6.14.1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软件建设
6.14.2应急救援综合数据库子系统
6.14.3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子系统
6.14.4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与预警子系统
6.14.5重大事故应急决策支持子系统
6.15用户管理与授权、状态监控模块
6.15.1用户管理功能的使用
6.16二、三级节点监控模块
6.17应急救援指挥辅助模块
6.18有效期到期提醒年检年审模块
6.20 资金概估算
第七章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运营模式
7.1 政府端
7.2 企业端
7.3其他建设模式比较
第八章 智慧安全实施步骤及策略
后记
第一章 概述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复杂空间地域系统。一方面,城市突发性事故不仅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正常活动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压力。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慧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开发设计应该根据城市智慧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特点与我国城市原有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基础来进行开发设计,使智慧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达到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好的满足生产、存储、使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并且能够在安全监管、环境保护、消防救援等环节发挥监管预警、救援指挥与决策支持的作用。
1.1 城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尤其是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政府与企业也制定有应急救援预案与安全操作规程,政府与企业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安全培训,但在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信息感知方面,虽然在主要危险源点、道路安装了摄像头、消防监测点、环保监测点等安装了监控设备,但主要仍以各行业分散管理、而且监测点较少,不能做到安全信息的全面感知。
2、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网络基础,负有直接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部门,都建有相应的公共安全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但是由于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完备程度参差不齐,条条分割、条块分隔、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
3、在信息共享方面,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基本上是相互割裂的垂直系统,不利于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应急整合。这种分行业、分部门,以“条”为主的垂直系统和单灾种防御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信息不能共享。此外,政府公共安全信息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起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信息发布、数字的报送、灾情的直观展现,以及提供一些人际沟通。也就是说,所起的作用还是“行政”的成分居多,对于支持灾情的控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4、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发布系统方面,存在着时效性、信息不对称等误区。由于各级政府长期以来缺乏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制度性,或把社会突发事件作为“负面消息”或淡化处理,甚至有的下级机关怕追究责任而瞒报。
因此,以“创建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智慧安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并整合社会现有监控资源,选择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资源整合、系统联网、授权管理、信息共享”的新时期社会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十分必要。
1.2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需求
针对城市工业结构性污染、农业污染日益突出,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与信息化现状,从全面感知、协同运作、充分整合等方面分析智慧安全应用需求: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的需求:
需要在主要重大危险源、消防、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等涉及安全的领域部署传感器,利用采集的数据实时监控城市的体征情况,做到全面感知,提高城市安全生产、应用和管理的水平。
采集的信息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方式,以可靠、安全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协同运作、统一指挥的需求:
政府各部门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全面感知的数据,各部门共同研究、分析,进行安全防范,制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应急联动。
依托智慧安全信息交换平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通信、紧急交通运输、医疗救助等应急保障体系,提高救援队伍专业化和装备现代化水平,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充分整合、便于沟通的需求:
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资源整合,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智慧安全信息发布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安全信息,便于及时沟通。也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通过信息发布系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强化企业、民众的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普及安全防护技能。
第二章 智慧安全愿景与规划
2.1 愿景设想
通过智慧安全建设打造宜居、安全、绿色的城市和生产关系链,它不仅仅着眼于城市的经济生产总值,更注重城市的安全绿色经济内涵。
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化
依托和共享、高新园区安生产建设经验,分期展开智慧安全项目。
产业生产生态化
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新兴技术产业的人性化、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组织的知识化,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和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产业发展和调整过程。
基础设施智能化
实现将危险源信息、能源、水、安保、交通、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而且可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提高城市对紧急事件作出快速响应的速度。
工作生活绿色化
构建自然舒适的安全环境、新型社会形态的城市网络、绿色智能的生活环境。以低消耗、资源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为基础,改善城市生产过程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
2.2 建设进度
基于智慧安全设想,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结合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安全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环保监控网络系统、节能减排综合管理分析系统等,并依托各个城市已建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资源开展智慧安全建设。
智慧安全建设一般分三阶段进行,最终构建一个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平台,提高安全生产、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使得智慧安全决策更加有效、及时、准确。
第一阶段:重点突破
首先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品运输监控、安全用电监控、平安城市监控、特种设备监控五大系统,涉及以上五大应用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按责任制分级监督、管理各自的监控平台。
第二阶段: 集约整合
将医疗卫生、公安、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各指挥中心以及应急资源整合,建设统一的指挥中心,具备日常管理、应急值守、资源保障、动态决策、综合调度等功能。对突发的安全事故实现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将安全事故的人员、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
第三阶段: 深化推广
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智慧安全的建设,融合共享各政府管理部门及企业的信息化资源。真正做到互联互通,物物相连,协同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