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 大夏书系(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到理想课堂的建设,作者从一线案例中精炼感悟,真正做到教师职业幸福与理想并行。)
定 价:35 元
- 作者:陈大伟 著
- 出版时间:2013/8/1
- ISBN:9787567508514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424.21-53
- 页码:23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讲座稿,围绕“有效教学”和“课程建设”两大主题展开,共10讲。作者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评价到理想课堂建设等一线教师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有自己深入一线的研究,书中有大量作者从一线获得的案例,生动而又有说服力。
有多少老师,“才出校门朝气蓬勃,不到三年棱角磨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小心谨慎地提防自己的“棱角”被“磨落”,提防教育的现实使自己变得现实起来,以致没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没有了建设理想课堂、实现幸福教育的追求。对于理想课堂的样子,陈大伟有这样的描述: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它能表现和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活,它能对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效率。为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时间。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学效率并取决于某个预定的结果,而取决于有质量的教学过程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他所提出的“观课议课”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被《人民教育》列为“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有《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等个人专著。
第一讲理想课堂,幸福人生
对理想课堂建设的意义认识
理想课堂的意蕴
理想课堂建设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理想课堂建设的实践策略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二讲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成长
让学生享受课堂
让学生享受成长
“种田靠天气,教育靠关系”
合理运用惩戒的教育方法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三讲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第一讲理想课堂,幸福人生
对理想课堂建设的意义认识
理想课堂的意蕴
理想课堂建设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理想课堂建设的实践策略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二讲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成长
让学生享受课堂
让学生享受成长
“种田靠天气,教育靠关系”
合理运用惩戒的教育方法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三讲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教师幸福的权利和义务
幸福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愉悦体验
“幸福是一种能力”
穷则思变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四讲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处理(上)
先要选好撒播的“种子”
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学要帮助学生学“生”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五讲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处理(下)
有效研究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六讲有效教学的意蕴和实践(上)
有效教学的意蕴
有效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有效教学中的前置性教学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七讲有效教学的意蕴和实践(下)
有效教学中教师如何介入和进退
怎样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不要迷信自己主讲
怎样提高学生的先学质量
如何把学习积极性转化为教学的高质量
相关问题与回应
第八讲观课议课与教学评价
用课程的合理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学校
从理想课堂愿景看好课
从教育假设看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真善美
相关问题与回应
推进理想课堂建设不是写文章、作报告,而是一项踏踏实实的实践行动。写文章、作报告或许可以观点尖锐、态度鲜明,但在关涉孩子、关涉千家万户家庭未来利益的教育改革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口号,走极端,教育实践需要“极高明而道中庸”。
一些老师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课堂上出示了很多学习材料,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学生也做了很多练习,但基本的教学内容没有抓住,学生没有实际的、有价值的提高和收获,这既是教学低效、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也是学生不喜欢学习的一个原因。
对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自觉导致了教师自己的迷失,瞎子牵瞎子,教师自然就无法让学生体悟到学习生活和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同学们也才会对教学内容生出疑惑和拒绝。因此,一个理性的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了什么,而且更要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来教。
老师的教学不是付出,而是收获;老师不是“蜡烛”和“春蚕”,而是教室里不断生长的“一棵树”,教学滋养了我们,学生帮助了我们;开放的教学带来教学的幸福!
在取舍与得失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有限性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全面性的矛盾;需要处理学生生活世界、社会经验的有限性与人类生活经验、人类活动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既定位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意识到一节课不可能解决学生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在“有所不为”中“有所为”。
不自学的差距小是低水平上的没有差距,自学以后的差距是在同学们都可能有了进步,但由于原有基础、自学方法、学习条件和自学中投入精力不一样而出现的差距。我想,我们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差距,不能因为这样的差距就不让学生先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