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作者张中云、林德山、赵绪生)按照历史顺序,较系统地介绍并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际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和相对独立的部分,它包括国际政治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基本战略策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读者对象为国际政治和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作者张中云、林德山、赵绪生)较系统地介绍并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际政治理论,全书分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理论;列宁国际政治理论;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等六章内容。
张中云,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主要学术著作:合著《三个国际论丛》、《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评析》、《社会主义思想史纲》,主编《国际工人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新版(列宁选集)导读——列宁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林德山,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欧美国家社会政治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渐进的社会革命——20世纪资本主义改良研究》等。赵绪生,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世界政党比较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参编教材和著作10余部,合译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前言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理论 一、国际政治与无产阶级 (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二)无产阶级国际任务和基本战略 (三)近代西方 前言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理论 一、国际政治与无产阶级 (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二)无产阶级国际任务和基本战略 (三)近代西方国家传统外交的本质与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核心:历史唯物主义 二、两个重要理论支点 (一)国家性质、特征和职责 (二)时代性质、特点和走向 三、国际政治的基本问题 (一)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 (三)民族与民族殖民地问题 四、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国际事务的方针政策 (一)积极开展党际外交 (二)倡导国际关系新准则 (三)反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支持民族独立 (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参考文献第二章 列宁国际政治理论 一、列宁的时代观 (一)时代定义的基本依据 (二)时代观的具体运用——帝国主义论 (三)时代观在国际政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战争与和平观 (一)战争的本质及其根源 (二)对两种资产阶级和平理论的态度 (三)社会主义者的战争与和平的立场和政策 (四)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民族主义与民族关系’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问题 (二)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原则 (三)民族自决权的基本原则与实践 (四)民族问题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对外政策 (一)苏俄的和平新外交 (二)两种制度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 (三)苏俄寻求和平共处的努力和经验 (四)对外关系中利用资本主义和租让制 (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国家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 一、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 (一)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时代主题分析的逻辑起点 (二)时代主题一:帝国主义战争 (三)时代主题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四)时代的主要特征 二、民族与殖民地理论 (一)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 (二)民族殖民地问题与十月革命和世界革命 (三)处理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和平共处理论 (一)和平共处理论发展的两个时期 (二)和平共处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和平共处理论的特性 四、社会主义一国胜利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关系 (一)两制的和平共处与斯大林的和平外交思想 (二)战争时期的两制关系与斯大林的联盟外交思想 (三)冷战共处下的两制关系与斯大林的大国外交思想 五、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党际关系的思想及其借鉴 (一)共产国际框架下的党际外交思想 (二)共产党情报局框架下的党际外交思想 (三)斯大林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对外关系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第四章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 一、当今时代的性质和特征 (一)人类历史仍处于由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二)世界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三)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四)帝国主义的历史寿命 二、国际政治聚焦问题 (一)阶级、民族、国家 (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三)民族解放运动 (四)战争与和平的新争议 三、世界格局演变的新特征 (一)两个阵营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 (二)“两个中间地带”论 (三)“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内涵 (二)从“一边倒”到“-二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 (三)首倡并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坚持并丰富各党独立自主与相互平等的原则 (五)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搞好与新独立国家的团结 (六)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决不称霸 参考文献第五章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 一、时代性质、特征、趋势的科学判断 (一)时代性质与走向仍未改变 (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 (三)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四)现代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际政治新课题 (一)生产力与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国际政治新焦点 (二)世界格局新变化与走向多极化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其原则 (四)对外开放是现代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新思路 (一)新时期新外交的布局 (二)应对时局变化和谋求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新方针 (三)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标志和意义 参考文献第六章 江泽民国际政治理论 一、新形势下的时代观 (一)准确全面把握对时代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 (二)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新论断 (三)国际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二、国际格局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一)世界多极化不可阻挡 (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三)世界多样性显示勃勃生机 (四)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强化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思想 (一)独立自主外交新理念 (二)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以伙伴外交战略推动双边外交 (四)以国际组织为载体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五)以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发展 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理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包括国际政治和外交理论。这些理论除刊录于他们的若干重要名著外,更多散见于他们众多的其他著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最初全面系统的阐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基本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19世纪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观点彻底而严整。从此,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流性认识上习惯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由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又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按学科分类,国际政治属政治学大学科,但历史上,科学社会主义学界很少或几乎没有将马克思国际政治和外交理论列入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已问世的众多科学社会主义论著几乎都不涉及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