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迎主编的《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共分十二章。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医患关系、诊疗行为与诊疗模式、医患双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这部分内容是有效开展医患沟通的前提。第六章到第八章主要介绍了医患沟通的基础知识、医患沟通的理论基础、沟通的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是医患沟通的知识基础,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医患沟通的内涵。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具体介绍了医患沟通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并结合临床各科及某些特殊的沟通对象的特点分别介绍了相关的沟通方法与技巧,更贴合于实际应用。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均是在临床及教学一线的具有丰富医患沟通经验的人员,是目前活跃在该领域内的中青年专家,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才使本书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李功迎,男,医学博士,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系。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司法精神病学。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精神应激。现在济宁医学院从事精神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及《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工作。多年来努力从事科研,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课题1项,其中3项已结题,1项达国际领先水平,2项为国内领先。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5篇论文获奖,副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副主编或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医学与医学模式 二、医惠关系与医患关系学 三、医患沟通与医患沟通学 四、其他相关概念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医学与医学模式 二、医惠关系与医患关系学 三、医患沟通与医患沟通学 四、其他相关概念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的意义 一、研究医惠行为与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二、研究医惠行为与医患沟通的意义第二章 患者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患者心理行为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患者角色转换问题 三、患者的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行为特征 第三节 不同科室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内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二、外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三、儿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四、妇产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五、重症监护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六、传染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七、皮肤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八、口腔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九、肿瘤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十、老年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十一、精神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第四节 不同病期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二、慢性期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第五节 特殊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临终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六节 医疗活动中患者的心理行为活动特点 一、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二、创伤性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三、放疗和化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四、电抽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第三章 医务人员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医生角色 第二节 医生职责要求和职业特点 一、医生的权利 二、医生的义务 三、医生的职业特点 第三节 医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医生的一般心理行为特征 二、医疗事故与医生心理 第四节 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一、诊疗活动中医生的心理过程 二、诊疗活动中医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第五节 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一、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危害 二、医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三、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 第六节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诊疗行为与诊疗模式 第一节 诊疗行为 一、病因学研究中的诊疗思维 二、临床诊疗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 引起医疗纠纷的诊疗行为原因 一、诊疗技术水平所引发的医疗纠纷 二、防御性医疗行为所致的医疗纠纷 三、过度医疗所引发的医疗纠纷 四、医德医风问题所导致的医疗纠纷 第三节 医生行为标准原则 一、中国“好医生”的标准 二、美国“好医生”的指征 第四节 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医生利益因素 二、患者的利益因素 三、医院因素 四、社会利益因素 第五节 规范化诊疗行为 一、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二、建立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途径和方法第五章 医患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医患关系的双方和内容 三、医患关系的性质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模式 一、萨斯—荷伦德模式 二、维奇医惠关系模式 三、构建医患关系新模式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法律因素 三、道德因素 四、心理因素 五、医院管理因素 第四节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二、目前医惠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三、医患关系紧张的调适第六章 医患沟通 第一节 医患沟通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 一、国内医患沟通现状 二、国外医患沟通现状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 一、理解与尊重的理念 二、诚信与公正的理念 三、求同与存异的理念 四、以德与依法的理念 第四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和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二、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三、主动和共同参与的原则 四、真诚和详尽的原则 五、同情和换位的原则 六、保密的原则 第五节 医患沟通的目标、作用与任务 一、医患沟通的目标 二、医患沟通的作用 三、医患沟通的任务 第六节 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一、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二、医务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三、医务人员的非言语性交流技巧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四、医务人员的情绪智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五、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第七节 医患沟通障碍 一、引起医患沟通障碍的宏观因素 二、引起医患沟通障碍的微观因素 第八节 医患沟通能力评价 一、专家评价法 二、自我评价法 三、患者评价法第七章 医患沟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一、相关心理学知识 二、医方心理与患方心理 三、医患沟通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心理影响因素 第二节 医患沟通的伦理学基础 一、伦理学相关知识 二、医患沟通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法学基础 一、医事法概述 二、医患法律关系 三、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医疗事故责任第八章 医患沟通原理 第一节 沟通的过程及要素 第二节 沟通的过程 第三节 沟通的基本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二、香农韦弗模式 三、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 四、伯洛模式 五、韦伯人际沟通模式 六、整合性沟通模式 第四节 沟通的层次 一、按信息的分享程度 二、按照信息的传递渠道和沟通的复杂程度 第五节 沟通的类型 一、按组织系统分类 二、按沟通的方法分类 三、按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否互换分类 四、按沟通人数的多少分类 第六节 沟通的渠道 一、正式沟通渠道 二、非正式沟通渠道 第七节 沟通的风格 第八节 沟通的作用第九章 医患沟通方法与途径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类型 一、入院谈话 二、治疗中沟通 三、出院沟通 四、随访沟通 五、医患全程沟通 第二节 医患沟通机制和制度 一、特需服务 二、绿色通道 三、急诊绿色通道 四、导医 五、患者选医生 第三节 医患沟通途径 一、医院健康教育 二、社区卫生服务 三、“一站式”服务 四、医疗和服务环节的书面沟通 五、健康俱乐部 六、志愿者服务 七、医院环境的优化第十章 医患沟通技巧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 一、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医患沟通基本技巧 三、医患沟通技能提高的方式 四、医患沟通的途径 第二节 医务人员的语言沟通 一、语言沟通的原则及要求 二、书面沟通 第三节 医患之间言语沟通技巧 一、倾听 二、介绍与称呼 三、交谈 四、恰当地使用沉默 五、说理 六、恭维与赞美 七、感恩与道歉 八、积极影响对方情绪 第四节 医患之间非言语性沟通技巧 一、什么是非语言沟通 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三、非语言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四、非言语沟通的方式第十一章 临床各科医患沟通 第一节 门诊医患沟通 一、门诊患者特征及工作特点 二、门诊医患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急诊科医患沟通 一、急诊科的特点 二、急诊科医惠沟通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第三节 内科医患沟通 一、呼吸内科 二、消化内科 三、心血管内科 四、肾内及风湿免疫科 五、血液内科 六、内分泌及代谢内科 七、神经内科 第四节 外科医患沟通 一、外科特征 二、外科患者特点 三、术前与患者谈话及家属签字 四、手术中言谈举止要谨慎 五、手术后沟通 第五节 妇产科医患沟通 一、妇产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 二、妇产科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第六节 儿科医患沟通 一、儿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 二、医惠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第七节 肿瘤科医患沟通 一、肿瘤疾病特征及患者与家属身心特点 二、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第八节 精神科医患沟通 一、精神障碍患者身心特点 二、患者家属心理特征 三、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第九节 传染科医患沟通 一、常见病特征 二、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三、促进正确诊断的沟通信息 四、促进高效治疗的沟通要点第十二章 与特殊对象的沟通 第一节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一、与患者家属沟通的目的及意义 二、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基本技巧 第二节 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一、医疗机构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技巧 二、医务人员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技巧 第三节 与社会沟通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