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漫画新秀,同时他在政府机关任职,用手中的画笔参与着我国各阶段的革命建设。他复杂的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本传记让我们从多角度了解黄苗子,对研究他的文学,书法,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黄苗子先生一生漂徙,从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室总干事到毛泽东主席眼中难得的人才;从因“胡风案”的一句口误流放边陲到摘掉“右派”帽子恢复文化工作:从“黄姓”特务入狱改造到文革后期的平反释放。黄苗子始终是乐观的,积极的,他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所打倒,坚持着自己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追求。黄苗子的夫人郁风也是我国画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在生活上两人互相关爱,在工作上两人相互扶持,是文化艺术界令人羡慕的天作之合,书中娓娓向读者讲诉着这对伉俪的风雨人生。黄苗子性格开朗,在圈中有众多的良师益友,他和朋友的轶事在书中便可一一找到,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一代大家的生活。全书以他生活地点的变化为线索构架文章内容,章节分明,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张燕君,女,1979年生于湖北,200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新闻系,2002年进入《中华英才》杂志社,专访政、经、文各界名流,200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栏目策划、编导工作至今。
第一章 香江碎影
第二章 海上沙龙
第三章 粤地漂徙
第四章 山城姻缘
第五章 陈仓暗渡
第六章 “栖凤”研史
第七章 流放边陲
第八章 黄姓“特务”
第九章 对话床虱
第十章 澳洲修画
尾声 安晚寄庐
第一章 香江碎影
1918年前,广东省香山(现名中山)县。
在石岐仁厚里,一户刘姓豪宅的左首,是处稍显寒素却很雅致的院落。这处宅子是黄祖耀曾祖父留下来的,墙角椽缘,渗透着黄家几代人的悲喜。黄祖耀的祖父黄屺乡(一作芑香,名绍昌)是清末举人,做过福建总督何璟(筱宋)的幕僚,后来在广州广雅书院(当时广东省最高学府)教授史学,再后来则在石吱丰山书院担任山长(相当于今天的中学校长)。在广东大儒陈澧的《东塾集》中,收有《与黄绍昌书》,是探讨学术的信札。
老宅的天井不大,却让1913年出生的黄祖耀极其喜欢,他会在雨天光着脚丫在积水里放纸船;左边邻居家有株老龙眼树,结果时正好垂过自家院子墙头,趁大人不备,他会举起竹竿,然后大快朵颐。
有时候,黄祖耀也会在书房里发呆。书房分两进,在外面那间摆放着一只大铜鼓,铜鼓正中是一只蹲着的蛤蟆,外围是四只铜耳。每到暑天,黄祖耀总喜欢伏在铜鼓上面,或者趴在铜鼓旁黄蜡石面的凳子上,吸取身下的丝丝凉意。在书房的墙上挂着任伯年的四屏花鸟,一幅是桃花、流水、春鸭,一幅是芙蓉、山石、黑白花猫……
黄祖耀专注的目光引起了他四姑妈的注意。年轻寡居的四姑妈很喜欢幼小的黄祖耀,虽然她只会看“木鱼书”(一种广东民间流行的唱本),却愣是用广东土话编出了四句诗让他背诵:
鸭仔落田“打丁汆”,
猫儿上树看花林,
阿婆唔食三餐饭,
唱条歌仔解婆心。
黄祖耀的父亲黄冷观,倾向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