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落伍。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凝聚着全体华夏儿女的光荣和梦想。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进行的实践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选择也就成为一直长盛不衰的政治和理论热点话题。本书对中国近代以来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道路做了全方位、大跨度的描述和探讨,围绕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一主题,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正面到反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脉络清晰的理论架构,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命题、理论阐述和理论概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和深化。
李乐刚,1952年10月生于湖南长沙,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和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4月任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1995年1月被评聘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研究系列高评委委员、湖北省期刊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监察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爱国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研究”(1998年,立项号:98BKS02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2004年,立项号:04BKS034)等八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爱国主义理论讲座》(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党内法制与反腐倡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等著作八部;发表《只有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才能打通通向现代化之路》(1986年11月3日《世界经济导报》)、《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再探讨》(1987年第1期《社会主义研究》)、《论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与爱国主义》(2000年第3期《社会科学研究》)、《论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4年第1期《江汉论坛》)等文章一百余篇。
陈金清,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获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绪言
第一章 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落伍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第二节 古代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
一、领先世界的社会生产力
二、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
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四、彪炳史册的盛世辉煌
五、上古诸种文明中的仅存硕果
六、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落伍和衰败
一、近代中华民族走向衰败的世界历史背景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绪言
第一章 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落伍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第二节 古代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
一、领先世界的社会生产力
二、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
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四、彪炳史册的盛世辉煌
五、上古诸种文明中的仅存硕果
六、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落伍和衰败
一、近代中华民族走向衰败的世界历史背景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 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一节 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实现民族复兴: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三、洋务派的救国主张和实践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四、中日甲午战争: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开始
五、戊戌维新派救国主张和实践的价值与局限
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
七、清政府的宪政改革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八、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和实践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九、辛亥革命: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十、五四运动:近代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重要里程碑
十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十二、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一、中国共产党:一个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节 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与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是启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
二、现代化:近代以来一切开明的爱国者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三、爱国主义是推动现代化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四、在爱国主义激励下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探索
第一节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一、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迈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
三、“告别革命论”:对近代以来历史发展道路的误读或歪曲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成就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社会主义所做的有益探索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五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
第六章 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第七章 辉煌的业绩和光明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