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一核心,以典型的环境地质问题、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机制和预防预测措施、环境评价为主线,论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列举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
本书可作为地质、矿产、石油行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教材,特别适合灾害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石油地质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从事油气田和煤田勘探开发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参考。本书主要由黄文辉、曾溅辉主编。
本书分为6篇18章。第1篇为基础理论,主要是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地质理论基础;第2篇为地球环境的内部变化,主要从板块构造理论出发,阐述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3篇为地球环境的外部变化,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外部变化带来的地质灾害;第4篇为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详述了我国几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5篇为城市环境与人体健康,主要介绍了固体废物的处理、地方病的成因和分布;第6篇为环境法规,主要列举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原则与适用范围。本书主要由黄文辉、曾溅辉主编。
第1篇 基础理论1 绪论 1.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简史2 地球环境历史 2.1 宇宙中的地球 2.2 地球上的人类3 矿物与岩石 3.1 矿物综述 3.2 岩石综述第2篇 地球环境的内部变化4 板块构造 4.1 大陆漂移学说 4.2 板块构造学说 4.3 板块构造运动的证据 4.4 板块边界的类型 4.5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速度、方向5 地震活动 5.1 地震的基本概念 5.2 地震的成因 5.3 地震的主要类型 5.4 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震灾害的特点 5.5 地震的前兆和监测 5.6 地震预报的现状 5.7 地震的避震方法 5.8 我国地震带分布 5.9 唐山地震 5.10 汶川地震6 火山活动 6.1 火山活动概述 6.2 火山活动的成因 6.3 火山的影响 6.4 火山分布第3篇 地球环境的外部变化7 滑坡与泥石流 7.1 滑坡 7.2 泥石流8 河流与洪灾 8.1 河流 8.2 洪灾第4篇 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9 我国水资源状况与水体污染 9.1 我国水资源状况 9.2 水体的污染和水体的自净 9.3 水体污染防治途径10 我国土壤资源与土地污染 10.1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10.2 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10.3 土壤污染的状况及原因 10.4 土地污染的危害 10.5 土地污染的防治11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 11.1 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1.2 矿产资源的种类与成因 11.3 矿产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11.4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2 我国化石燃料概况 12.1 石油工业的概况与石油天然气的利用 12.2 煤炭工业的概况及特征13 我国化石燃料利用的环境问题 13.1 我国油气生产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13.2 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14 能源状况及趋势分析 14.1 世界能源状况与趋势分析 14.2 我国能源现状与趋势分析15 未来新能源 15.1 太阳能 15.2 风能 15.3 生物质能 15.4 水能 15.5 核能 15.6 地热能 15.7 可燃冰 15.8 海洋能 15.9 其他新能源第5篇 城市环境与人体健康16 固体废物处理 167 1 概述 16.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城市垃圾的处理 16.3 北京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实例17 医学地质 17.1 环境生命元素与健康 17.2 地质环境与健康 17.3 地质环境与地方病 17.4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6篇 环境法规18 环境法规 18.1 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与目的 18.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8.3 全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18.4 保护和改善环境 18.5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18.6 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