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理论通鉴:国际经贸理论当代卷》主要介绍和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1世纪初期比较重要的国际经贸关系、作用、政策、措施与贸易体制等方面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由21章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国际贸易的基础日益深广,国际贸易关系日见复杂,国际贸易研究手段更加多样化,国际经贸理论亦向多样化、细微化发展。本卷国际经贸理论,既包括对传统经贸理论的反思与拓展,也包含了许多新理论;既有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化发展,也有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求新。从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拓展、从要素禀赋理论新的实证检验方法到贸易要素的综合均衡研究、从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现象的研究到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现象的研究、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到内生性贸易政策的研究、从纯贸易理论问题研究到与贸易有关的专题研究、从单边的贸易制度安排到区域和多边的贸易制度安排、从国际贸易单-学科研究方式内的使用到综合学科研究。
第一篇
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第二节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第三节 近年发展
第二章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传统沿承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溯源
第三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雏形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形式及其福利分配上的争论
第六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七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前景
第二篇 国际贸易理论前沿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贸易的要素含量:HOV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节 对偶型一般均衡分析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化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五章 新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的空间视角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学简介
第二节 D-S模型的空间版本
第三节 本地市场效应与国际专业化
第四节 贸易理论中的产业集聚
第五节 对外贸易与内部地理
第六节 跨国公司与空间集聚
第六章 新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中的异质企业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一节 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与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节 服务贸易壁垒规模与经济效应测量:文献回顾
第四节 国际服务外包
第八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和发展
第一节 传统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学说
第二节 当代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学说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及结论
第九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一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利润转移理论与外部经济理论
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其他贸易政策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多边贸易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第五节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第十一章 管理贸易政策
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壁垒——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第十三章 CGE模型在贸易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以GTAP模型为例
第十四章 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概述
第二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博弈论分析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形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传统静态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代静态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理论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第六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
第七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理论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
第一节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述评
……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产业应具备以下特征:搞生产率、高附加值、R&D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强;会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等。在技术、知识密集程度最高、与国家利益和声望关系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最有用武之地,而这与高技术产业特有的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密不可分。所谓外部经济效应(Externalities),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的有利影响,即该项经济活动产生的收益不仅限于自身,还惠及其他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而产生额外的收益,而该单位并未根据这种影响从其他单位获得相应的报酬。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就往往具有这种积极的外部经济效果,它们一旦成长为战略性支柱工业,其创造的知识、技术和创新产品将对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高技术先行企业在创建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通常要花费研究开发的巨额支出,承担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而它们的一部分知识贡献及其产生的利润却无偿地外溢到别的厂商,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偏离,这意味着价格机制受到严重扭曲,甚至造成市场失灵。如果这些企业得不到政府某种形式的补偿或扶持,它们就会丧失投资于高技术产业的原动力和积极性,而这将有损于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前景和未来战略地位。在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电子和航空工业)中,许多公司的中心职能便是以多种方式生产知识,它们将大量资源用于提高技术水平,或直接地在研究开发活动上支出,或愿意承担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最初的损失以获得经验。尽管别的产业也有诸如此类的活动,但高技术部门在知识方面的投资是其经营活动中压倒一切的核心部分。高技术部门一方面能够从知识投资中获得部分利益(否则它们不会投资),但另一方面又无力捕获全部利益,一部分利益将通过摹仿、盗用创新者的知识、技术而落人其他厂商之手。由于专利法对创新者提供的保护十分微弱,所以,自由放任环境中的高技术企业对创新缺乏应有的冲动和力度。针对上述情况,产业政策和贸易干预的要旨就在于将那些颇具潜在竞争优势且有深远外部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列为目标产业,进行适当的扶持和保护,以便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在宏观范围内追寻和谋求可观的外部经济利益。
第三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涵提出以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放宽了原基本理论的假设条件来验证基本结论仍然成立,或者考虑了更多情况,将战略性贸易政策引申到基本理论没有涉及的领域,如考察差异产品的情况、在战略出口政策的第三国市场模型中加入本国的消费效应、把出口补贴和进口关税的政策效果结合起来考虑,加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假定企业并非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及考察贸易政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从而充实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涵,也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和扩展,丰富了这一理论,并使这一理论更接近现实世界,也使这一理论的应用更加的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