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鉴赏/全国高校公共选修课经典系列丛书》以它独特的断代划分,集中梳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总体的音乐继承和发展状态。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注重音乐的描绘性、情感性和寓意性,十分便于读者由浅入深地进入音乐的宏伟大厦。
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教人如何去欣赏音乐的普及读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写作的本身就是一次音乐的朝圣。我很钦佩任秀蕾等人在当今中国音乐水平仍有待普及和提高的背景下,以十分投入的心态专注于这一繁重的写作任务,并使其新鲜出炉。
尼采曾经这样来谈音乐,他说:“没有音乐的生活简直是一个错误,一种苦难,一次流放”。这似乎不应只是一位伟大哲学家的个人感悟,而是为所有热爱生活的人说的。一个人,当他终身都以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为目的,始终没有打算去获得真正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闲暇”和能力时,何不处在这样的“一个错误,一种苦难,一次流放”当中。而对于一个社会,如果普遍缺乏音乐教育,音乐普及和高品位的音乐环境,何不等同于一种社会性的“错误,苦难和流放”?解决这个人生的误会,唯有使音乐自主和不自主地进入到生活中,使挽救这种“错误,苦难和流放”成为可能。
进入音乐的大厦需要具备一些必备的条件,譬如欣赏的提供,欣赏内容的组成,欣赏主体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感知水平等等,两者如果错位,不相匹配,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但这不等于说高深的音乐只适合有较高音乐素质的人,粗俗、低劣的音乐只适应音乐欣赏能力较低的人,正好相反,对于音乐素质差的人,恰恰应当用好的音乐去催化和提高他们。我们应当注意到:用较好品质的音乐去陶冶、训练音乐修养较差的人,始终是应当重视和坚持的。不这样做,初级音乐的普及和高深音乐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鸿沟。
这本《中国近现代音乐鉴赏》以它独特的断代划分,集中梳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总体的音乐继承和发展状态。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注重音乐的描绘性、情感性和寓意性,十分便于读者由浅入深地进入音乐的宏伟大厦。从受众面来看,它不仅可以为普通读者、大学生,以及专业性较强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中、小学较高层的欣赏者提供指导和入门服务。
上编 音乐欣赏准备篇
第一章 音乐艺术的本质
第一节 音乐的特征
第二节 音乐的功能
第三节 音乐的形式
第二章 音乐的类别及欣赏
第一节 音乐的类别
第二节 音乐欣赏
下编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论
概述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传统音乐论
第一节 说唱和戏曲的风云历程
第二节 民间器乐的风云历程
第三节 新民歌的风云历程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新音乐萌芽论
第一节 新军乐、新军歌
第二节 学堂乐歌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声乐论
第一节 群众歌曲
第二节 艺术歌曲
第三节 合唱作品
第四节 儿童歌曲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器乐论
第一节 民族器乐曲
第二节 西洋器乐曲
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歌剧论
第一节 儿童歌舞剧
第二节 话剧加唱
第三节 秧歌剧
第四节 新歌剧
参考文献
(一)声乐艺术的划分
人声按照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域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和童声。其中男高音又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二种。前者的音色明朗、柔和、抒情而富有诗意,善于表达一些平稳、舒缓的音乐情感,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祖国,慈祥的母亲》;后者声音洪亮、有力,充满英雄气概,适合表现强烈的、对比性大的和激动的音乐情感。如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就是出色的戏剧男高音,他在歌剧《图兰朵》和《托斯卡》中都演唱过著名的歌剧咏叹调。女高音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声音宽广、清亮,音色柔美、秀丽,擅长演唱抒情优美的歌唱性旋律,表达细腻、诗意的情感。如大家熟悉的歌曲《踏雪寻梅》、《我爱你,中国》等作品,气息宽广、旋律跌宕起伏,使抒情女高音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花腔女高音声音灵活、清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适宜于演唱快速的音阶和装饰性的华丽曲调以及难度较大的华彩乐句,一般适用于花腔女高音的音乐作品难度都较大,情感也较为热情、爽朗和奔放。如俄国作曲家阿里比耶夫创作的歌曲《夜莺》就是一首典型的花腔女高音作品,作曲家运用花腔技巧模仿夜莺的歌唱,婉转动听,生动感人,给人极高的艺术享受;戏剧女高音的音色较为厚重,且结实坚定,柔中带刚,声音宽厚有力,擅长于表达激动、强烈的情绪,以及富于戏剧性、情绪变化较大的作品,常在歌剧中担当女主角的角色。
男中音的音色刚毅、雄壮、有力,音域介乎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如我国著名的歌唱家杨洪基、刘秉义等。著名的男中音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的音乐形象,以及歌剧《卡门》中斗牛士的音乐形象,都是用男中音浑厚的音色塑造的。女中音的音色柔和热情、丰满,其高音区比女低音明亮,低音区比女高音宽厚,擅长于演唱委婉、抒情的歌曲,如《多情的红土地》、《打起手鼓唱起歌》等都是著名的女中音曲目。男低音音色低沉、浑厚,适宜于表现苍劲、庄重、雄壮的情感,如《伏尔加船夫曲》就是运用男低音刻画了纤夫们刚毅坚韧的形象,并折射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女低音是女声中最低的声部,音色浑厚、丰满而结实,善于演唱温柔抒情、较为深沉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