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研究生英语英汉互译》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翻译导论,介绍翻译的定义、要素和标准。在从语言各个层面比较英汉异同的基础上,介绍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汉语言间的负迁移现象。第二章为英译汉,着重介绍英译汉的各种技巧。第三章为汉译英,集中介绍汉译英的各种技巧。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是简介和学科名称的翻译、论文摘要的翻译以及合同的翻译。这三章既讲述了这三类特殊文体的特征,又在实例中演示了各种翻译技巧。
本书针对性强,旨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同时熟悉常用的特殊文体。本书选材丰富、新颖,且实用强。
国内英语教学成绩斐然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如此,教师和学生们仍时有困惑:为什么学了十几年英语,运用时却不能得心应手?如何才能有所突破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往来?也许换一个角度进行英语教学会有所收益:让学生从传统的细节学习中抽出身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中英这两种语言,找出其异同,掌握中英转换的技巧,进而更好地把握这两种语言,提高语言输出的能力。这就是《研究生英语英汉互译》的编写宗旨之一。简介、论文摘要、合同这几种常见的特殊文体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它们为载体来讲授和检验中英转换的技巧,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这是本书的第二种尝试。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翻译导论,介绍翻译的定义、要素和标准。在从语言各个层面比较英汉异同的基础上,介绍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汉语言间的负迁移现象。第二章为英译汉,着重介绍英译汉的各种技巧。第三章为汉译英,集中介绍汉译英的各种技巧。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是简介和学科名称的翻译、论文摘要的翻译以及合同的翻译。这三章既讲述了这三类特殊文体的特征,又在实例中演示了各种翻译技巧。
本书针对性强,旨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约20个学时)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同时熟悉常用的特殊文体。本书选材丰富、新颖,且实用强。
第一章 翻译导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要素和标准
第二节 中文和英文的异同
第三节 翻译技巧
第四节 中英文之间的负迁移
第二章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第一节 理解与表达
第二节 英汉翻译的主要翻译技巧
第三节 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汉英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汉译英吋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词语的翻译
第四节 句子翻译技巧
第五节 短文的汉译英
第六节 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简介及学科名称的翻译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学科名称
第三节 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论文摘要的翻译
第一节 摘要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方法
第三节 摘要翻译的人称、时态和语态
第四节 摘要翻译的常用句型
第五节 摘要翻译的难点处理
第六节 摘要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第七节 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 合同的翻译
第一节 合同的定义、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合同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第三节 合同惯用语及常用句型的翻译
第四节 英文合同实例及翻译
第五节 合同常用术语和相关词汇的翻译
第六节 练习及参考答案
参考书目
第一章 翻译导论
图书市场上有关翻译导论的书籍有很多版本,其原因不外乎是导论写作的目的不一样,针对的读者群不同。本章特意为非英语专业、大学高级阶段或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者而编写,目的是帮助他们对中英这两种语言的特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掌握翻译的定义、标准和技巧,从而指导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要素和标准一、翻译的定义
中文“翻译”一词,得用两个英语单词来翻译,一是interpretation,另一个是translation,因为“翻译”含有两层意义:1)口译,解释;2)笔译。其实,从广义上说,用一种方言(如武汉话)解释另一种方言(如广东话)所说的内容也叫翻译(interpretation)。但通常意义的“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另一种语言形式已经表达的内容”(许渊冲)。以前说“翻译理论介乎文艺学、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之间”(罗新璋),而现在,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翻译”又被定义为“一种跨文化跨语际信息的传播活动”(吕俊、侯向群)。所谓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以达到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译者既是原符号系统的“信宿”,又是新一轮传播中的“信源”。“信道”指“原作”与“译作”或“原语话语”与“译语话语”。影响传播的噪音种类繁多,有生理学噪音、心理学噪音、物理学噪音、语言学噪音、社会学噪音等(吕俊、侯向群)。在新定义下,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影响翻译活动的要素,有意识地从要素着眼,提高翻译活动的能力,提高评价翻译活动的能力,从而促成有效的传播。二、翻译的要素’
一般来说,翻译的要素是理解与表达。这两个要素都与译者有关,译者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译者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译者翻译技巧掌握的程度等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三、翻译的标准
中国的翻译活动有3 oOo多年的历史,最先始于远古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传译或口译。我国用文字记载的翻译,始于汉代的佛经翻译。历代有各式各样的翻译理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推近代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当今人们往往这样解说翻译的标准,如:译文在语义上应忠实于原文,应正确、流畅、地道、无语法错误,同时能表现原文的风格和神韵。即从语义、语法和风格三方面解说标准。这样的解说已经相当概括,但还是不如信、达、雅上口。故说起翻译标准,人们更愿意用“信、达、雅”这三个字,尽管“信、达、雅”已经有了不同于严复时代的内容。
第二节 中文和英文的异同
有人说英文像枝繁叶茂的树,一眼便能捕捉全貌。稍加打量,可以看清每片树叶所在的枝条,每根小枝条在何处与大枝条相连,大枝条又在何处与主干相连。这些树叶就是英文单词,枝条好比短语或从句,它们的分布排列取决于语法规则和修辞原则。而汉语讲究的是水到渠成。汉语的句子可能不长,句与句之间可能不用连接词,但句子出现的先后却大有文章,反映句子之间的内在连接,语义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展开,直到言尽意彰,俨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当然以上只是对中英文的总体感受,下面将从音节、词、句、篇章、修辞、文体等层面谈谈中英文的异同。一、音节、节奏和语调
英语是表音文字,而汉语则是象形文字。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少数情况下可以没有声母。汉语的一个字就有一个音节,字组成词(可以是独字词、双字词或四字词等),词连成句,句组合成篇。汉语主要靠声调来区别词义,如:踢、提、体、替的声母、韵母完全一样,但因为声调不一样,词义完全不同。当然也有极少数声母、韵母、声调完全一样,但语义却不一样的例子。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附有声调的音节当做区别词义的单位。据说汉语约有1 400个音节。人们熟悉的概念是汉语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
节奏是重音、轻音以有规律的间隔时间出现而形成的音型。如:华尔兹的音型是3/4拍,重轻轻。汉语发音强调字正腔圆,原则上说,每个字都要清晰且有一定的响度,所以汉语被称为“音节节拍的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但每个词的响度一样、时值一样,不是太单调枯燥且没有重点吗?所以在实际运用中,有些词相对重一些,所占的时值长一些,这样就有了意群,有了句重音,读起来就有了非单调的节奏。如:我.认为/你是’对的。当然根据需要也可这样给重音:’我认为/你是对的。
英语与汉语不同,没有字的概念,只有词。词重音是重要的语音特征,可以区别词义和词性。由于英语的音节(辅音加元音、辅音加元音加辅音、元音加辅音)没有附调,所以,一般认为英语中可以区别词义的最小发音单位是音位。英语有24个辅音,30个元音,共54个音位。
英语的词重音、句重音比汉语的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有人说英语是“重音拍子的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语句的节奏取决于重读音节的数量,而不是所有音节的数量,句重音之间时距相等。请看何善芬所给的例句:
I think he wants to g0.
I think it wos an excellent 8ffair.
这两句话音节数目不同,在常规状态下的重读音节的数目也不一样,但实际运用中可以读成三个重音的拍子,时值一样。iEI~I为英语有这样的节奏特征,所以听起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记住这一特点后,英语学习者可以摆脱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能更轻松地听懂英语、说出地道的英语,译者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感情。
至于语调的意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别不大。升调表示“询问”,降调表示“肯定、终结”,平调表示“暂停、换气”。
英汉互译时,要注意适应英汉语各自的语音习惯。二、词(一)屈折变化(inflection)
中英文在词这一层面上最大的差异是,英语的单词有屈折变化,名词有单复数变形,形容词和副词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形式,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形。每一次屈折变形都使原词附加上一些语义,而这些附加语义在汉语里是靠助词“们”、副词“更、比较、最、过去、现在、将来、已经、曾经”、介词“被”等帮助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