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权类型--权力一元化法律文化观的宪法表达/中国宪法文化丛书》编著者钱宁峰。
统治权类型是20世纪上半叶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并为宪法文件所确认。“统治权”概念为近现代汉语新词,来源于近代日语,诞生于日本明治宪法制定过程之中。统治权类型历经清末立宪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其形式各异,如君主制、总统制、内阁制和政党制。这种类型最终为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类型所否定。从历史变迁来看,统治权类型的出现具有国际因素。统治权是一种至上的权力。而统治权类型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和支配性的特征。在权力结构上,其可以称之为“总揽”模式,大致可划分为“总揽统治权”、“总揽政务”和“总揽治权”三种。在政治模式上,可称之为大权政治制,区别于总统制、议会内阁制等政权组织形式。由于统治权类型并不是立宪的产物,因此,其宪法化存在着难题。统治权类型的存在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法政现象,更彰显了人们集体选择的文化现象。从中国法律文化角度来看,统治权类型属于权力一元化观的现代表现形式。
本书讨论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立宪史中的一个宪法关键词,即“统治权”。该书试图解释统治权类型的缘起、类型和发展。虽然该书横跨宪法和历史两个领域,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既不是一本宪法学著作,也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作为宪法学著作,其讲究宪法理论,侧重于宪法条款的适用;而本书虽然也涉及宪法文本,但是其关注的焦点是不同宪法文本之间的异同,而不是单一宪法文本的法律解释学操作。作为历史学著作,其讲究文献考据和求证,侧重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而本书虽然也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但是更关注这些历史事件人物对某一现象的评判以及在评判中所呈现出的话语。因此,本书毋宁说是一部解释性的专著。作为一部解释性著作,在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难免漏洞百出。然而,这项研究并不试图去描述立宪的一般过程,也不试图去分析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立宪情况。相反,它试图通过概念来切人到历史进程之中,解释并分析特定国家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内的统治权现象。其必然区别于通史性的宏观论述,也区别于断代史性的细节分析。
自 序
绪论
第一章 “统治权”词源考
第一节 古代汉语“统治”和“统治权”的用法
第二节 近现代汉语“统治”和“统治权”的用法
第三节 近代日语“统治”和“统治权”的来源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章 两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清末立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节 从帝国到民国:统治权的转移
第三章 三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国会制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节 帝制复辟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五节 段祺瑞当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六节 军政府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七节 南方政权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章 五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军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训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制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五章 统治权类型的否定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三节 解放区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类型
第五节 宪法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六章 统治权类型分析
第一节 统治权类型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统治权类型的界定
第三节 统治权类型的权力结构
第四节 统治权类型的政治模式
第五节 统治权类型的宪法化
第七章 统治权类型的法律文化分析
第一节 权力的法律文化研究
第二节 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权力观
第三节 统治权类型的法律文化分析
第四节 统治权类型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