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原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为“教师工作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教材,后根据教学需要,综合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经全面修订,成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此次是第2次修订。
《新时期文学(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共分六部分。结论是《新时期文学(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的总论,阐释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概述新时期文学在几个阶段中的发展。第一章集中阐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思潮,第二章至第五章分述诗歌、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戏剧文学;全书采用纵横结合的结构方式,注重梳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集中把握新时期文学的本体特征,并涵盖对世纪之交以及新世纪文学的追踪考察。
本次修订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原教材的专题特征,又在体例L进行调整,突出了代表性作家及作品,注重关注当下文学现象,着意构建兼具知识性与学术性特征的文学史体系。《新时期文学(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可用作高等院校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材以及考研参考用书。
绪论
一、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
二、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轨迹
三、莫言与新时期文学
四、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反思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学反思与写实思潮
第三节 文化寻根思潮
第四节 艺术探索的新思潮
第五节 世纪之交的多样化文学思潮
第二章 新时期诗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归来的歌”与新现实主义诗歌
第三节 “朦胧诗”与新诗潮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探索
第五节 新世纪诗潮
第六节 海子及其抒情诗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
第三节 改革小说和社会问题小说
第四节 市井乡土小说和寻根小说
第五节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与先锋小说
第六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现实主义小说
第七节 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第八节 女性小说与新生代小说
第九节 莫言和《蛙》
第四章 新时期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性反恩散文
第三节 乡土风情散文
第四节 学者散文和文化随笔
第五节 人物专题式报告文学
第六节 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
第七节 新世纪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八节 余秋雨和《文化苦旅》
第五章 新时期戏剧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第五节 新戏曲与电视剧
第六节 魏明伦和《潘金莲》
附录:中国新时期文学年表(1976.1-2012.12)
第1版后记
第2版后记
第3版后记
然而就在第一个波峰开始退落的时候,新时期小说的第二个波峰却正在酝酿,并在1985年前后迅速崛起。组成这次新潮主体的是以韩少功、阿城、郑万隆等人为代表的“寻根小说”和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这些小说的出现,是新时期小说的第一次真正蜕变。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一时期小说仅在社会政治层面上进行启蒙的话语传统,而在民族文化、历史积淀和深层人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开拓。无论是“寻根小说”对于原始生命强力的张扬和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还是“现代派小说”对于非理性生命体验的书写,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激情与人性深度,其对传统现实主义独尊地位挑战的超越意向十分明显。而在艺术表现上,“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也产生了异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无论是前者对小说写作深邃的历史文化观照和整体象征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取得,还是后者对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借鉴和创新,都是对泥滞于社会写实这种单一反映生活方式的突破与超越。正是由于这种反叛式的行为的出现,新时期小说的多元局面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但是,由于“寻根小说”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文化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而“现代派小说”又缺少现实生活与哲学根柢的坚实支撑,因而这两种新潮现象也很快落潮了。
几乎是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形成潮涌的同时,一种有意识的新的反叛也悄悄开始进行,并在1990年前后形成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三个波峰。这就是以马原、洪峰、苏童、余华、格非、吕新等人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和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等人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这两种小说虽然在外部表现形态上迥然有别,但在本质上却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将“后现代主义”引入小说实践中,对新时期以来形成的现代启蒙文学的意义模式,尤其是终极价值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先锋小说”以一种文本游戏式的激进叙事手段拆解了启蒙文学的“宏伟叙事”,使小说创作变成了单纯的技术操作和智力游戏。而“新写实小说”则以“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或缺席式的叙述”,①排斥了启蒙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人文主义激情,使文学的主体性在冷漠的叙事中黯然遁去。“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虽然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的“后现代”特点,但由于其具体表现形态不同,却有了不同的命运。“先锋小说”因其对技术操作的痴迷及对时代与现实的规避而丧失了普遍的读者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便很快退隐了;而“新写实小说”却因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平实叙述而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一些“先锋小说”骨干作家如苏童、余华等改旗易帜,加入了“新写实小说”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