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张维迎、盛斌,系统厘清“企业家”基本常识的经典著作,精装纪念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一个理念上的旧时代的结束,企业家新时代的开始。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做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政府还是企业家?如何从简单的套利者(商人)和模仿者转变为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者?商学院能培养出企业家吗?就产业发展的走向而言,能对未来做出最好判断的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本书是写给学者和政府官员的,也是写给企业家的。此书虽然成书于20多年前,但它的内容对当下的中国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针对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有关企业家与政府关系的讨论对我们理解当下政府产业政策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一个理念上的旧时代的结束,企业家新时代的开始。《企业家》中有关企业家与政府关系的讨论对理解当下政府产业政策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张维迎、盛斌系统厘清“企业家”基本常识的经典著作精装纪念版。
经济学家张维迎30年来以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投入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洪流中,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产权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
张维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1994年9月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大学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博弈与社会》等。
盛斌,1978年-1984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1985年开始在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从事教研工作;1994年至今在深圳市、区政府部门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国情报告》、《新发展经济学》等。
第三版序言 企业家做什么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引子
第一节 《哈姆雷特》剧中的王子
第二节 詹姆斯·瓦特和约翰·罗巴克及马修·博尔顿
第三节 日本与联邦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启示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瓶颈何在
一、会跳舞的蒸汽机
二、张之洞和他办的钢铁厂
第二章 企业家的职能
第一节 善于捕捉机会的企业家
第二节 作为组织者的企业家
第三节 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
第四节 创新机制:利润、竞争和需求
一、利润动机与企业家创新
二、竞争压力与企业家创新
三、需求引力与企业家创新
第五节 政府与企业家
第三章 企业家的素质
引言
第一节 企业家精神
―、冒险精神
二、创新精神
三、不满足精神
四、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节 企业家意识、知识与能力
一、企业家的意识
二、企业家的知识
三、企业家的能力
第三节 企业家的观念
一、企业家的财富观
二、企业家的时间观
三、企业家的平等观
四、企业家的契约观
五、企业家的人生观
六、企业家的金钱观
七、企业家的“乡土观”
八、企业家的人才观
第四节 企业与企业家素质
一、企业素质与企业家素质
二、企业规模与企业家素质
三、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家素质
第五节 企业家可以培养嘛?
第四章 企业家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14至19世纪的欧洲:一代企业家的产生
一、时代的浪潮,人们在怀念过去
二、新教伦理与企业家群的兴起
三、社会流动与社会开放
四、企业家:依靠强有力的国家为自己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第二节 日本社会:英才荟萃企世界
一、“高产乃为善之道”
二、武士企业家群的兴起
三、战后派企业家
第三节 近代中国:痛苦的选择
一、中国商人:被扭曲的性格
二、士大夫的追求: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一代企业家之路
第五章 企业家与中国的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主题与改革的难题
第二节 企业家与所有制
一、股份化:企业家职能的分解与所有权表现形式的变化
二、为什么说国家所有制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企业家
三、所有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第三节 企业家与市场的发育
第四节 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两条道路
一、农民企业家
二、官员经理企业家化
第五节 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
人类过去200 年的经济史,其实就是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历史。企业家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物质形态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今天我们享受着200 年前的人们想都不可能想到的产品和服务,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地理上的距离已不再是人类交流的屏障。据一些经济学统计,200 年前人类所能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总数不过10 的2 到3 次方,而今天的产品数量已到了10 的8 到10 次方。想想吧,从飞机、汽车、高铁,到电视机、电脑、手机、网络、刮胡刀、遥控器,等等,哪一件产品不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呢?没有这些,我们今天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呢?
人类的进步来自合作。200 年前,主导人类生活的是强盗的逻辑,是战争、掠夺和强权。今天,全世界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市场的逻辑中,分工和交换成为人类合作的主要形式,尽管强盗逻辑仍然不时干预市场逻辑的运作。而没有企业家,这样大范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是否在提高,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这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中的企业家精神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家是否在从事创造财富的工作。中国过去30 多年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工厂,最重要的因素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让潜在的企业家变成现实的财富创造者。
简单地说,企业家就做两件事:第一是发现不均衡,第二是创造不均衡。我这样说有点学术性,但不难理解。所谓均衡就是说所有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货已畅其流,物已尽其用,人已尽其才,已经没有赚钱的机会,每一个企业得到的收入全部要支付成本,包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没有经济利润可言。当然,你可以有会计利润,可以不给自己付工资,把自己本来应得的工资变成会计利润,但是没有经济利润。
当然,现实的经济通常不可能处于这样的均衡状态。所谓“发现不均衡”,就是你能发现经济中赚取经济利润的机会,然后通过盈利机会的利用,纠正市场不均衡,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随着这种机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利用,你的利润和盈利机会慢慢消失,以后又发现新的不均衡。所谓“创造不均衡”,是指这个市场已经很饱和,但是你能不能创造一个不均衡?也就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打破原来的均衡,找到新的市场,找到新的客户?当然这两个功能经常混在一块,不是截然分开的。
企业家一定要赚钱,不赚钱就不是企业家。但企业家做的是具有很大使命感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创新型的企业家比套利型的企业家快乐得多,因为他为改变这个世界所做的贡献更大。做到这一点,你要有敏锐的嗅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你对未来的判断很重要。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看未来看得比较远、比较准的。现在市场上畅销的新产品,是30 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同样可以说,今天根本不敢想的东西,恰恰可能变成20 年以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就是企业家要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