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世界杯冠军志之阿根廷
迭戈.马拉多纳、巴蒂斯图塔、阿圭罗、梅西,这些足坛巨匠闪烁在阿根廷足球的历史之中。他们的成长、成名,成功、挫折紧密联系着阿根廷足球的盛衰荣辱。阿根廷的球星和这支队伍是足球界最能点燃激情与泪水的劲旅,它寄托了太多人对足球的情感。然而,阿根廷队的夺冠之路却如此坎坷。 战神巴蒂如何带来阿根廷队猛冲猛地、所向披靡?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马拉多纳,给阿根廷足球带来了什么?超级新星梅西在阿根廷国家队的表现为何远不如在巴萨?2014年巴西世界杯,梅西振翅高飞,阿根廷队胜算有几成?
1.本次世界杯期间,唯一成系列的世界杯专题书籍。品类齐全,包括七本冠军队的专集以及一本球星漫画集,还有一本1930年以来的全套彩图世界杯纪实。2.由内地第一大体育媒体集团全程参与——体坛还是国际足联中国唯一合作平面媒体——由周发行量500万份的第一大体育媒体《体坛周报》的资深编辑与记者联合打造,保证了专业水准,独家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历届世界杯,使本书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广泛的认可度以及足够的可读性。3.本书由神奇教练米卢与CCTV张斌作序,还有国际足联副主席维拉,著名球星、2015年巴西世界杯全球形象大使罗纳尔多,西班牙著名球星伊涅斯塔等等数十位国际足球名人的联袂推荐。足球评论员刘建宏、詹俊与苏东全力支持。内地的各界关心足球的名人《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作者老榕与自媒体联盟盟主青龙老贼纷纷点赞。4.本系列图书有大量正版珍贵照片,随书赠送著名球队夺冠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幅海报,物超所值。
体坛传媒,是以体育、健康、时尚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业传媒集团。旗下纸媒体包括《体坛周报》、《足球周刊》、《高尔夫大师》等1报10刊,占据中国70%以上的体育平面媒体市场份额。
创办于1988年的《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媒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权威、周到的体育资讯和信息传播服务。
世界杯冠军志之阿根廷
推荐序一 只有足球可以 张 斌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力追赶时间,只是被时间推着向前而已。四年,要多快有多快,又是一届世界杯即将开赛了。我脑海中不断有一个场景蹦跳出来——清晨,巴黎街头,我快速地奔向国际电视报道中心,还有个片子等着我去编辑。这就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工作。当时几乎每一天都是这么过去的。对了,还有一个场景——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的世界杯系列节目《豪门盛宴》的演播室中,同事告诉我,阿根廷队和德国队比赛的那一晚,北京长安街上的车格外少。大约半个月之后,我们拿到的收视材料显示,那一晚进行的阿根廷队与德国队的比赛是南非世界杯在中国大陆地区收视率最高的一场比赛,而且比赛开始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2∶00,时间好得不能再好了。 每当这时,就会有很多记忆的碎片被我在脑海中拼凑起来。但总执拗怀旧不是事,会让人嬉笑为老人家的。可是,世界杯不就是不停地怀旧嘛,谁是冠军一定那么重要吗?我们要的不就是传奇嘛。 国际足联说,在南非世界杯期间,全世界最少有60亿人次坐在电视机前老老实实地看了比赛,国际奥委会也会有类似的数据证明奥运会的收视率之高。其实,世界杯与奥运会,不必争个高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庆典。但是,足球作为一项运动很有必要与同类不断比肩,那么,足球这个“第一运动”的称号还有意义吗?闷头发展挣大钱不就成了吗?“第一”的称号其实啥也换不来,不过是我等热爱足球的人的心理感受罢了。这一刻我想起了前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帅穆里尼奥的最新格言——“足球,就是人类情感的总和。” 我的这篇推荐序的题目一定会遭到其他运动热爱者的不屑,“只有足球可以”,到底可以什么?坦白讲,我并非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但我知道,世界杯是唯一可以搅动世界,让其在一个月之中为之持续沸腾的比赛。看着欧洲冠军杯比赛深夜里的欢腾,我一直在比对其与世界杯的异同,我依然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但我知道那份强大的情感关联的存在感。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太多的书,需要我们去选择。我羡慕《体坛周报》的世界杯系列图书的出版,更羡慕他们旗下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足球观察者们,他们身处异乡,在那里足球已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我很少在江湖走动,见识渐少,行万里路的想法总被自己牵绊。我买过英国人写的几个版本的世界杯史话,文字密密麻麻,有些排版很古典,但是坚持每四年更新版本,我想那几乎是英国足球迷们的国民读物了吧。 我期待着,《世界杯冠军志》未来也能有此功效。此书尚不得见,期待它很扎实、很精美,让我们随时可以从某一页翻起就进入一段历史岁月。谢谢所有作者,安静地写段历史,该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如若满意了,我们读起来就会饶有兴趣的。在这个夏天,足球也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回阅读的快乐和冲动,谢谢世界杯。 (本文作者系中央电视台赛事频道编辑部主任) 推荐序二 没有什么比足球更美妙 米 卢 足球世界里最盛大的表演即将在最了不起的足球王国巴西上演。对足球迷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了!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我和世界杯有着特殊的缘分,从1986年到2002年,我曾经率领5支不同的球队征战过世界杯,12年前与中国男足一起出征韩国西归浦,这些始终都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 中国人讲究12年一个轮回,12年过去了,或许中国国家队没有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我本人和世界杯的缘分也没有续写新的篇章,但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热爱却与日俱增,而作为我和球迷共同的老朋友——《体坛周报》,也始终战斗在世界杯报道的前沿阵地。 在巴西世界杯的舞台上,所有8支曾经成功捧杯的球队都将悉数亮相,豪门对决,快意恩仇。《体坛周报》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将借此机会推出一套冠军丛书,向所有中国球迷讲述属于冠军们的故事。在我看来,对所有中国球迷而言,这都将是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它不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更揭示了属于胜利者的成功秘诀。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足球更美妙的东西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享受足球更重要的事了。打开这本书看到这段话的中国球迷们,你们即将欣赏到足球世界里最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本文作者系著名足球教练) 推荐序三 《体坛周报》与世界杯同成长 张敦南 世界杯这项世界上最盛大的足球赛事见证了《体坛周报》的成长。 《体坛周报》创刊于1988年,迄今逾1/4个世纪,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这个历史都不算太久。1998年,第16届世界杯,《体坛周报》才第一次派出记者现场采访,团队规模为3人。2002年世界杯,欣逢中国队历史性出线,《体坛周报》特派记者组骤增至20余人,《体坛周报》也第一次在大赛期间出版日报,并为此广招人才,他们中很多人日后成了《体坛周报》的精英骨干。 虽然中国队此后再未出线,但《体坛周报》的世界杯报道继续升级。2006年,《体坛周报》第一次在世界杯报道中采取“跟队”战术,每支强队都有特派记者全程追踪。2010年,大批外国特约记者加入《体坛周报》报道团队,奉献了“梅西过生日”等独家图文报道。 正是在与国际媒体“同场竞技”的过程中,《体坛周报》迅速成长起来。如今,《体坛周报》是国际足联及世界杯的官方合作伙伴,是法国《队报》等世界知名体育报的版权合作媒体,拥有国际足联金球奖的中国媒体唯一投票权,是“金足奖”评委会成员,2013年还创立了“亚洲金球奖”评选活动。 通过多年建立的关系网,《体坛周报》在国际足球领域做出了真正的独家新闻,如2003年全球首发“贝克汉姆将加盟皇马”等新闻。《体坛周报》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2012年欧洲杯期间,德国足协少有地安排国脚专访,当时只让三家国际媒体到场,除了法国《队报》和意大利《米兰体育报》,还有就是《体坛周报》。 值此2014年世界杯临近之际,《体坛周报》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北京亨通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推出《世界杯冠军志》系列图书,尽述世界杯七大冠军之风云,实乃盛事一桩。《体坛周报》的国际足球报道团队从业时间几乎都在十年以上,亲身经历过无数场比赛、无数次采访,他们为世界杯冠军立传,定能提供独到视角。 撰写阿根廷卷的程征是《体坛周报》最资深的国际足球记者。1986年世界杯,他曾现场见证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连过五人”。他和巴西卷作者小中,都是中国现在仅有的阿根廷足球和巴西足球专职记者。 赵威(法国)、彭雷(意大利)、梁宏业(西班牙)、王恕(德国)都是常年旅居欧洲的《体坛周报》记者。每个人的写法都有独到之处,赵威在述史中融入了他对当事人的采访;彭雷的意大利卷集合了各种趣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梁宏业没有拘泥于历史记录,而是将西班牙队、西班牙足球和皇马巴萨的前世今生联系起来;王恕的德国卷重点描述了一些幕后故事,如1974年世界杯上所谓的“贝肯鲍尔夺权”等。 如此系统、深入地梳理世界杯历史,在中国是破天荒之举。看了作者们的书稿,我才发现,很多熟知的“历史”不尽不实。例如1950年美国队1比0胜英格兰队,堪称世界杯史上最大冷门,事后出现了很多嘲笑英格兰队的报道,流传至今。本报驻伦敦记者刘川特地泡在大英图书馆查资料,发现很多“轶事”只是段子。对于想洞察历史真相的足球迷来说,这套书不容错过。 向辛苦写书的同事们致敬,向所有读者致敬。 祝享受世界杯、享受足球! (本文作者系体坛传媒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四 体育无国界 韩孟堂 程征希望我为他的阿根廷足球专著撰写序言,于公于私我都欣然应允。于公,这本书是为中国和阿根廷的文化体育交往做了一份贡献,以驻阿根廷使馆文化参赞的身份我应当积极支持与宣扬;于私,他是我交往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我应该对他表示祝贺。 从地理距离上来说,阿根廷是与中国相距很遥远的国家,当一方是白昼时分,另一方则处在黑夜时刻;当一国在经历盛夏,另一个国家却正值严冬。但是,体育可以让这些差异变得不复存在,譬如奥运会、世界杯,两国人民会在同一个时刻关注和欣赏比赛场上的争夺,忘记季节的不同,忘记白天与黑夜的差别。体育竞争是无国界的,它拉近了中国和阿根廷两个相距遥远国家之间的距离。 中国和阿根廷是十分友好的国家,两国之间有着战略伙伴关系,这体现在政治上互信、经贸上双赢、文化上相知和体育上共进。所谓体育上共进,指的是两国各有擅长的项目,而同时又帮助对方提高这些项目的水平,以期达到共同前进的目的,譬如中国的很多奥运项目、阿根廷的足球和篮球等项目。奥运会期间,阿根廷的观众为中国运动员精彩的乒乓球、体操、跳水等技艺而惊叹,世界杯足球赛上中国的球迷则为阿根廷队员出色的能力所折服。多年来,中国的一些强项目教练员在阿根廷执教,阿根廷也有足球教练和球员出现在中国赛场上,他们都为提高对方国家的相关项目竞技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阿根廷,我曾走进过博卡青年队的糖果盒球场,也曾在河床队的纪念体育场观看过比赛,深知这个南美国家的民众具有很高的足球竞技水准,更了解当地民众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我也曾与阿根廷政府主管体育的官员有所接触,懂得他们对目前国家队抱有的希望,他们的近期目标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赛上取得优异成绩。阿根廷球迷已跃跃欲试,很多人都准备前往巴西世界杯赛场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足球运动在阿根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每个人都是球迷,都有自己钟爱的球队,他们也都盼望着国家队在世界杯赛上再次夺冠。 毋庸讳言,在足球上中国与阿根廷这样的强国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提高中国的足球水平,我们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我认为了解强国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程征30多年来在报道阿根廷及南美洲足球上做了很多工作,是一名国际足球专家,现在又撰写了这样一本介绍阿根廷足球的专著,我想这对中国足球是有益处的。同时,广大球迷也需要了解阿根廷足球,相信这本书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当然也要向程征表示祝贺,祝贺我的老朋友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作者系中国驻阿根廷文化参赞) 前 言 失望或许是希望的开端 早有球迷和同行希望读到有关阿根廷足球发展过程的书籍,这次有机会把相关的史料集中叙述一下,但我心中惴惴不安,担心读者感到失望:越看到人家的足球如火如荼,就可能越感到中国足球希望渺茫。不过,闭目塞听毕竟不是一个好办法,不妨对照一下国外看看我们的差距,做个明白人总是好的。 很多人在找差距,找了很多年,其实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太薄弱,而群众基础薄弱源自于亚洲人的性格特点,说严重点是遗传基因。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的兴奋点是封闭型的,而不是开放型的,这注定了我们对麻将、围棋这一类活动偏好,而对室外的、运用体能的活动不那么热衷。 说起来爱好足球的人很多,但其中大多数人是喜欢看,仅仅是喜欢看,而没有亲自去踢一踢。踢球的人少,与生俱来的不运动就不舒服的人太少了,我们还满足于看梅西,这就是差距。阿根廷一百多年来,只在庇隆夫人艾维塔去世的时候让足球停止滚动了一周,中国恐怕不只在毛主席、周总理去世时才让足球停止滚动吧?这也是差距。 踢球是为了世界杯夺冠,但夺冠的欢乐又有几个国家的民众可以享受,又享受过几次?多数时间还是煎熬,为足球而煎熬。当然,快乐也在其中,那是运动的快乐、身体运动的快乐。这是两条平行线,所谓痛苦并快乐着。 想办法推动足球是可以的,譬如我们亚洲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甚至三四十年前的我们自己。这种推动不是来自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原动力,而是凭借体制的改变、指导方针的改变而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应该是能够做到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和亚洲高水平近邻平起平坐。 我唯一所希望的是,读者并不因为知道了差距而对我们自己的足球的前途感到失望,而是把这种失望当作希望的开端。 一、阿根廷队世界杯征战历程 001 1. 1930年首届世界杯,拉普拉塔河“德比”饮恨 001 2. 1934年至1954年,中断的历史 012 3. 1958年至1974年,低迷阶段 019 4. 1978年世界杯,辉煌时刻 031 5. 1982年至1994年,马拉多纳时代 043 6. 1998年至2010年,彷徨时期 063 7. 2014年世界杯,梅西时代到来 078 二、球星风采 087 1. 肯佩斯——世界杯的猎手 087 2. 马拉多纳——从金童到球王 097 3. 梅西——潘帕斯草原上的雄鹰 140 4. 帕萨雷拉——绿茵场上的“恺撒大帝” 169 5. 巴蒂斯图塔——人们把他称作“战神” 176 6. 其他球星 179 三、教练与官员 209 1. 梅诺蒂——技术足球大师 209 2. 比拉尔多——战术足球大师 210 3. 萨韦利亚——读懂梅西密码的人 212 4. 格隆多纳——他的绰号是“沙皇” 214 四、足球的历史和赛制演变 219 1. 足球种子 219 2. 第一场比赛 222 3. 联赛的出现和演变 224 4. 职业联赛时代 228 五、五大俱乐部 233 1. 河床队——联赛之王 234 2. 博卡青年队——夺冠之王 238 3. 竞技队——第一支三连冠球队 243 4. 独立队——解放者杯赛之王 247 5. 圣洛伦索队——教皇钟情的球队 251 六、探戈、烤肉及其他 257 1. “白银之国” 257 2. 牛肉大国 260 3. 忧郁的探戈 262 4. 四大传奇 264 附录 267 一、阿根廷队世界杯征战历程 1. 1930年首届世界杯,拉普拉塔河“德比”饮恨 1930年首届世界杯决赛最终演变成拉普拉塔河“德比”① ,而且场内外氛围均是如此,这简直让当时的国际足联官员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的交通远没有今天发达,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前往南美洲看球的球迷人数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拉普拉塔河“德比”保证了首届世界杯足够的热烈和火药味,也使之成为一次真正的足球盛会。 拉普拉塔河“德比”,是指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之间的争夺,因两国坐落在拉普拉塔河两岸,“德比”轮流在隔河相望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蒙得维的亚市举行而得名。第一次拉普拉塔河“德比”于1901年5月16日在乌拉圭举行,那也是南美洲大陆上的第一场国家队之间的足球比赛,那一天是一个非常值得记住的日子。那场比赛乌拉圭队获得胜利,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的比分是3比2。 阿根廷队在本国土地上打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是在1903年9月13日,对手还是乌拉圭队,而且阿根廷队又输掉了,比分依旧是2比3。拉普拉塔河“德比”肇始于此,拉普拉塔“仇恨”也以此为开端。及至1930年的首届世界杯决赛,两支球队再次相遇,“梁子”已经结了近30年,岂是一个恨字了得。 首届世界杯决赛这天,成千上万的阿根廷球迷从拉普拉塔河对岸赶来,涌向蒙得维的亚的百年体育场。后来的统计数字表明,观看这场决赛的现场观众达六万人。可以想象,由于有了拉普拉塔“德比”这一重要因素,国际足联最初担心的上座率和球场热烈程度都不在话下。筹办首届世界杯的时候,时任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力排众议,坚持把比赛地安排在乌拉圭。为此,雷米特得罪了欧洲一些国家的足协,甚至导致了某种抵制,有的国家借口路途遥远而拒绝派遣代表队参赛。在这种情况下,比赛举办得成功与否事关重大,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比赛现场的热烈程度。 阿根廷人对乌拉圭队是不服气的,早在1901年两国国家队正式交锋之前,就有各种名义的足球队跨河比赛,例如最初的英国人队VS阿根廷人队、英国人队VS乌拉圭人队、东方人队(阿根廷人和乌拉圭人)VS英国人队。英国人是指那些英国海员、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商行的代表等,是他们把现代足球带到了南美洲。1889年,阿根廷人和乌拉圭人在足球上独立,英国人的身影开始逐渐淡出,布宜诺斯艾利斯队与蒙得维的亚队进行了首次比赛。除了宣誓独立的意义之外,这场比赛也成为拉普拉塔河“德比”的雏形。 从1901年到1930年举办首届世界杯赛这近30年里,现代足球在南美洲完成了它的成形阶段,从“幼儿”阶段到“少年”时代,再到“成年”阶段。其中,1916年是成熟的标志年,那一年南美洲举办了首届大陆性赛事——南美洲国家队锦标赛,即后来的美洲杯。美洲杯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陆性足球赛事,甚至早于欧洲杯。现代足球这项源自于英国的运动,在南美洲找到了肥沃的生长土壤,英国海员、铁路工程人员和商行代表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在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并且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首届世界杯共有13支球队参加,这导致分组上出现难题,四个小组中三个组各由三支球队组成,而另一个小组则要容纳四支球队。那么,这个小组的每支球队要比另外三个小组的球队多赛一场,而晋级名额还是一个,这就很不利了,这个小组几乎相当于今天的“死亡之组”。阿根廷队很不幸,被分配在了这个小组,同组里还有法国队、墨西哥队和智利队。对于这种分组形式,历史上是存在异议的,有阿根廷评论家指出,分组抽签从来都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存在,至少东道主是不能分在死亡之组的。 阿根廷队接受了这一挑战,挑选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球员组成国家队,跨过拉普拉塔河参加首届世界杯。这条河的河面很宽,至今也没有修建大桥,现在乘坐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的巴士船需要40分钟才可以抵达对岸的科罗尼亚港,如果顺流而下直接到达蒙得维的亚,则需要耗时两个小时左右。今天乘坐飞机则很快,两国首都之间的飞行时间只要半个小时。当年球队和球迷都是乘船前往,所以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 分组赛中阿根廷队的第一个对手是法国队,比赛安排在1930年7月15日进行。这一天,阿根廷队凭借场上核心蒙蒂的一粒进球,以1比0获得胜利。蒙蒂在阿根廷队中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后腰,是攻防转换的枢纽,其策动进攻的能力也相当强,堪称阿根廷队的“定海神针”。在阿根廷队出征前往乌拉圭之前,蒙蒂曾收到乌拉圭球迷的死亡威胁,遂萌生了弃赛的念头,后来在队友们的不断鼓励打气之下,还是鼓足勇气前往参赛。不过,据说他始终没有摆脱死亡威胁的阴影,总体表现不及平时的状态。 次役在7月19日进行,阿根廷队以6比3击败墨西哥队。中锋斯塔比莱上演帽子戏法,中场苏梅尔苏梅开二度,另一名前锋巴拉略则攻入一球。如果说头一场比赛阿根廷队还没能完全进入状态,那么这第二战阿根廷队显然已变得如鱼得水,充分展现了潘帕斯足球的功夫和魅力。 第三场比赛阿根廷队的对手是智利队,比赛时间为7月22日。智利和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一样,是南美洲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1916年的首届美洲杯赛就是这四个国家参加的。不过,20世纪初期的南美洲足坛是乌拉圭和阿根廷争霸的阶段,智利的水平相对低一些,这种情况后来也没有大的变化,直到今天依然如此。阿根廷队以3比1获胜,比较轻松地以三连胜的成绩列在小组第一名,晋级半决赛。阿根廷队的三个进球当中,两个是中锋斯塔比莱攻入的,另外一球由左边锋埃瓦里斯托打进。 四个小组的头名进入半决赛,捉对厮杀,阿根廷队的对手是美国队,乌拉圭队则与南斯拉夫队交手。事情很奇妙,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都以6比1的比分击败了各自的对手。从这样的比分可以看出,这四支球队被分成了水平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同时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均已进入极佳的作战状态。阿根廷队打进美国队的六个进球分别是由以下球员完成的:蒙蒂、斯科佩利、斯塔比莱(2球)和佩乌塞列(2球)。这场比赛是在7月26日进行的。 南美两强如期会师,拉普拉塔“德比”上演在即。 其实,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不仅仅是在足球水平上不相上下。这两国隔河相望,可算作同宗同祖:人口的血缘关系极为相似,第一批移民都是西班牙人,其后有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移民融入。高乔人① 的故事也发生在两国土地上,那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欧洲后裔的游侠传奇史。两国人的生活习惯也十分接近,都以烤肉和意大利面食为主。文化上也是如此,探戈在两国都算作历史文化遗产,到现在两国还在为最著名的探戈曲《拉昆帕尔西塔》的归属而争议,乌拉圭人说作曲家是本国人,阿根廷人说版权卖给了自己。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拉普拉塔河两岸正是南美洲最繁华的地方,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南美的巴黎”之称,乌拉圭则被说成是“南美洲的瑞士”。足球正是伴随这种都市文化和经济大发展应运而生、应运而长的。如果说两国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就是国土面积上的差异,乌拉圭差不多只相当于阿根廷的一个省,当然,是最发达地区的一个省。 尽管这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足球上他们相互并不认同,而是形同陌路,甚至不共戴天。似乎唯一超然的是当时的探戈歌曲之王卡洛斯加德尔,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歌王在世界杯开赛前的7月11日前往阿根廷队探营,弹奏起吉他、唱起探戈曲为队员们加油。离开阿根廷队之后,他又去了乌拉圭队大本营探望。加德尔是阿根廷人,被尊为史上最伟大的探戈歌手,他灌制的唱片今天依然能够买到。那时他红透了世界,常年在欧洲、北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举办音乐会。他同时还是一个足球迷,常常出现在足球比赛的看台上。1935年,加德尔在一次前往哥伦比亚演唱的旅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丧生,年仅45岁。加德尔虽然是阿根廷人,但乌拉圭人说他出生在乌拉圭,两岁时移居到阿根廷,1923年33岁时才加入阿根廷国籍。或许,这正是加德尔先后到这两支国家队慰问的原因所在。 首届世界杯的决赛在1930年7月30日进行。无疑,这是世界足球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比赛,首个世界杯冠军将在这场比赛中诞生。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科技能力有限,不能像今天一样保存一场足球比赛的全部影像资料,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主要是一些文字资料和照片。尽管如此,当时的情形还是可以大致还原。 上半场比赛,乌拉圭队在最初阶段占据上风,并于第12分钟由右边锋多拉多率先破门得分,其后阿根廷队扭转了局面,在第20分钟和第37分钟连进两球,将比分改写为2比1。这两个球分别是由右边锋佩乌塞列和中锋斯塔比莱攻入的。上半场双方的争斗非常激烈,拼得有些眼红。中场休息哨声吹响之后,双方队员在场内发生了争执,后被相关人员劝解开,才返回更衣室休息。下半场易地再战,阿根廷队没能保住领先优势,第57分钟被乌拉圭队中场塞亚将比分扳平。第68分钟,乌拉圭队左边锋伊里亚特打进一个球,比分变为3比2。阿根廷队为挽回局面全力出击,但多次攻门都没能奏效,反而在比赛即将结束时被对手再下一城。第89分钟,乌拉圭队中锋卡斯特罗攻入一球,场上比分变成4比2,彻底粉碎了阿根廷人的冠军梦。乌拉圭队夺得了首届世界杯赛的冠军。阿根廷队可谓功亏一篑。 来看一下当时阿根廷《体育画报》的一篇评论吧。这是一份创刊于1919年的著名纸媒,今天仍在出版。输球之后阿根廷的一些球迷和媒体对球队进行了指责,而《体育画报》则呼吁球迷冷静,要永远支持自己的球队。文章写道:“我们不能允许那种对阿根廷队怯场的指责,我们明确站在这种污蔑性观点的对立面。他们说什么当乌拉圭队攻入第三粒进球后,蓝白之师的反应是愚蠢之极的,好像这就是他们立论的证据。让这些说法见鬼去吧。所有前往现场观看比赛的足球爱好者都是证人,他们见证了我们的球队一直拼争到最后的一刻。” 关于输球的原因,实际上有不同的说法,阿根廷队当时的右边锋佩乌塞列多年后回顾了比赛的情形,他这样说:“如果那届世界杯在阿根廷举行,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冠军。当时有很多因素预示着我们要输给乌拉圭人。最基本的一个背景是,蒙蒂受到匿名恐吓之后十分害怕,最后的决赛他根本不想上场,后来在彼得加因和拉兰达尔特(圣洛伦索俱乐部主席和副主席,蒙蒂来自该队)的劝说下才同意参加比赛。他虽然出场了,但(表现不佳,致使)我们的中场出现了一个空洞。上半场我们以2比1领先,但下半场(足协)领导人洛克特提前告诉我们,‘只要发生一点事,我们就撤下来。’而不是像以前所许诺的那样,要设立一条奥运精神的铁丝网(指不能有任何违反奥运精神的事件发生)。如果世界杯在阿根廷举行,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出现的。像中锋斯塔比莱正在晃过(乌拉圭门将)巴列斯特罗起脚破门的时候,裁判吹了他越位,可巡边员并没有举旗。还有,(对方中锋)卡斯特罗给了我们的守门员博塔索一拳,当时乌拉圭队正在传中,然后就打进了他们的第二个球。他们的伊里亚特在30米之外远射打进第三个球,而我方门将博塔索正因为肋骨处疼痛,手臂蜷缩着伸不开。” 总体上说来,阿根廷方面除了一部分骂娘的球迷之外,多数人还是认可了球队的努力,把未能夺得冠军归咎于很多场外因素和裁判的原因,而并不认为阿根廷队在技战术上有所失误。这也难怪,当时并不很讲究战术,南美足球的特点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球队所研究的也是怎样使进攻更猛烈,而尚不懂得整体平衡和攻守平衡的策略。 阿根廷队打的是“424”变“244”阵型。也就是说,按照“424”布阵,进攻时两个边后卫向前助攻,变成“244”。中场两名球员前后站位,一人负责防守及攻防转换,另一名负责组织进攻,大致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后腰和前腰。 20世纪30年代南美足球的典型打法是“424”,顶在最前面的通常是一位中锋,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对方禁区,正所谓“禁区杀手”。次中锋不能和中锋抢地盘,跑动路线是纵向的,辅助中锋进攻。至于前腰,则要根据其才华选择活动范围,像有古典前腰之称的里克尔梅活动范围并不大,而天才的马拉多纳则或者在左路冲向禁区施展“上帝之手”,或者从右路中场“千里奔袭”直捣龙门。 两队投入进攻的兵力都很多,也很强,中场无重兵把守,就是所谓的“快速通过中场”。这是南美足球的传统,“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一直是南美足球的信条。当时南美球队在防守上很不讲究,与今天的足球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南美足球依然崇尚进攻,但很多球队都吸纳了欧洲球队的防守战术。可以想见,首届世界杯的决赛基本上是双方打对攻,是一场精彩无比的经典之战。 阿根廷队饮恨百年体育场,首届世界杯成就了乌拉圭队的又一座足球丰碑。此前的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均被乌拉圭队获得,这也是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力主由乌拉圭承办首届世界杯的重要原因。无疑,乌拉圭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足球之王。 那么,阿根廷足球当时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水平和位置呢?就南美地区而言,阿根廷队是公认的与乌拉圭队平起平坐的队伍,两队互有输赢,尤其是在拉普拉塔河“德比”的争夺中。但是那个阶段在重要节点的比赛上,乌拉圭队常常压阿根廷队一头,阿根廷人尽管很不服气,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譬如,就在首届世界杯前两年1928年的奥运会足球比赛上,乌拉圭队是冠军,阿根廷队获得亚军。还有前面提到的,1901年首届拉普拉塔“德比”,阿根廷队主场获胜;时隔两年之后阿根廷队打主场,那也是阿根廷有史以来国家队比赛的第一次主场,还是让乌拉圭队赢了。从1901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13年,其间乌拉圭队在国际足坛有些落伍了,阿根廷队在两国之间的较量中赶超上来,双方历史总成绩为,阿根廷队获胜84场,乌拉圭胜55场,双方战平41场。按说阿根廷队可以扬眉吐气了,可是在美洲杯赛上的夺冠次数,乌拉圭队仍以15场对14场领先,还是压过阿根廷队一头。也许,这就叫冤家路窄,乌拉圭队成为阿根廷队真正的克星。 2. 1934年至1954年,中断的历史 1934年世界杯,业余球员出战 第二届世界杯赛在意大利举行,阿根廷派出了一支二流球队赴赛。这届赛事的规程有变,先是16支球队捉对厮杀,胜者进入1/4决赛,然后是半决赛和决赛。也就是说这届世界杯赛全部采用淘汰制,从头到尾均是如此。阿根廷队只打了一场比赛,以2比3不敌瑞典队,之后便打道回府了。 这届世界杯赛受东道国墨索里尼政府影响很大,意大利先是把多名阿根廷出色球员拉入自己的球队。譬如1930年代表阿根廷参加首届世界杯的中场核心蒙蒂,在第二届世界杯上则成为意大利队队员。墨索里尼是在利用这届世界杯为其法西斯统治造势,从南美拉球员充实意大利队的做法致使阿根廷、巴西等国球队的实力受到很大影响。 阿根廷队很快败下阵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阿根廷从1931年起建立了职业足球联赛,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分成两个部分,足协尚无法完全统一进行领导。阿根廷国内就怎样选派球员产生了分歧,最终决定由业余联赛组队前往意大利参加世界杯。最优秀的一批球员都在职业联赛赛场上,而业余联赛中的球员在能力上无法与他们相比,在国际赛场上缺乏竞争力。 当时的情况比较混乱,阿根廷国内甚至在派谁当教练这个事情上都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意大利人帕斯库奇拿起了教鞭,但他在战术安排上又与阿根廷传统足球不符。譬如,他让前锋和后卫基本上留在自己的区域活动,中场几名球员负责前后场的衔接,于是球场上出现了中场球员来回奔跑的场面,这样球员们累得要死,效果也很不好。可见,阿根廷队输球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 这之后阿根廷足球开始了在世界杯历史上长达24年的空白期,直到1958年才重新回到世界杯的赛场。那么,这24年里阿根廷队为什么缺席呢?主要原因是受政治影响,阿根廷政府不断更迭,每届政府都把足球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导致一批批优秀选手失去了参加世界杯赛的机会。 下面逐届介绍一下相关的缺席情况。 1938年世界杯,申办未果而抵制 阿根廷政府曾提出与乌拉圭一起联合申办1938年世界杯赛,并主张世界杯在南美洲和欧洲轮流主办,因为南美洲和欧洲是足球运动最普及的大陆,更是这项运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但国际足联最终决定在法国举办这届世界杯。阿根廷方面很不高兴,过了报名时间仍然没有动静。国际足联方面后来特意为阿根廷开绿灯,允许为其延期注册,可是阿根廷最终还是决定不派队参加比赛,以示自己的尊严。 这一时期阿根廷足球仍旧保持着高水平,不仅国内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家队也在各种国际赛事中表现突出。1937年阿根廷队夺得美洲杯冠军,开启了国家队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这种说法是阿根廷足球史学界公认的,其后阿根廷队又在1941年、1945年、1946年和1947年多次夺得美洲杯冠军。这一时期阿根廷队的成绩全面超过了乌拉圭队和巴西队。1937年的阿根廷队被誉为“小提琴之队”,球风非常漂亮,令人赏心悦目,每个位置都有出色的球星,他们的名字都被写进了阿根廷足球的历史。 斯塔比莱是1930年世界杯赛上阿根廷队的中锋,也是那届大赛上的最佳射手,他在回忆缺席1938年世界杯赛时这样说:“阿根廷队不参赛是件很遗憾的事。我记得《法国足球》杂志的社长马塞尔罗西尼为让阿根廷队参赛进行了很多活动,他是阿根廷足球的一个崇拜者。那时候,阿根廷队错过了注册的时间。实际上,他是以个人和杂志的名义在活动,以便能让我们获得参赛资格。但是,到了比赛即将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队最终决定不参赛了,我看到马塞尔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悲伤,并且哭了起来。” 1950年世界杯,总统决定不参赛 1950年世界杯在巴西举行,但那些年里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关系很不好,两国足协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当时各种赛事比较多,各国足协也常出面主办俱乐部邀请赛。巴西足协曾下令,禁止本国球队在智利和玻利维亚举办的比赛中与阿根廷球队交手。可见,当时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何种程度。 阿根廷时任总统是著名的庇隆将军,1950年是他执政的第五个年头,庇隆参与了是否派队参加在邻国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赛的决策。据说,他咨询了身边的一位助手,问阿根廷队有没有把握战胜巴西队夺得冠军。对于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来说,这届世界杯有着很大的政治意义。助手回答说没有把握,于是庇隆将军把手一挥说不去了。 当时的阿根廷足坛人才济济,每个位置都有多名选手可供选择,甚至那时候在哥伦比亚踢球的迪斯蒂法诺都没有进国家队的机会,尽管他后来被评选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国家队的主教练也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吉列尔莫斯塔比莱,1930年世界杯赛上阿根廷队的主力中锋。20世纪40年代是阿根廷足球的黄金期,阿根廷队曾在美洲赛上获得三连冠。由于与巴西关系不合,阿根廷抵制了1949年在巴西举办的美洲杯。这样说来,不参加同样在巴西举办的世界杯也算顺理成章,但这对阿根廷足球来说,损失则相当大。 埃斯拉苏埃德是当时阿根廷队的左边锋,他后来这样回忆:“那时候阿根廷队状态相当好,具备了在世界杯赛上为更重要的名次而拼杀的条件。我们有非常出色的球员,球员技术能力出类拔萃,这一点正是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我们在1945年、1946年和1947年美洲杯赛上都是以不败成绩封冠的,毫无疑问,我们能在世界杯赛上与任何对手平等抗衡。但是,遗憾的是政治上的问题,让我们不能去巴西比赛。那时的总统庇隆断绝了与这个邻国的所有联系。没有领事馆,我们无法前去比赛。巴西队和乌拉圭队决赛那天,我正在飓风队的球场上与竞技队比赛,这一点可以表明那届世界杯传到我国的消息并不多。我们在比赛结束之后得知乌拉圭队获胜的消息,这让大家都很吃惊,因为巴西是个世界级的足球大国。不过,乌拉圭队又一次凭借他们的勇敢,表现出了可以超越任何障碍而把对手击倒的能力。” 1954年世界杯,与国际足联断交 1938年申办世界杯未果后,阿根廷断绝了与国际足球组织的来往,包括南美洲足联和国际足联。直到1955年阿根廷才恢复与上述两大机构的交往,重新融入国际足球的大家庭。在相互隔绝的几年里,阿根廷没有参加1949年至1953年之间的美洲杯赛,世界杯赛除了1950年之外,1954年也没有派队参加。阿根廷与国际足联的矛盾实际上还是因为1938年那档子事,那年阿根廷申办世界杯未果,从此便不再配合工作。诚然,1950年阿根廷还存在着与巴西之间的国家双边关系不睦的问题。1954年,庇隆已经不在台上,不再是总统,当时的政府因内政问题焦头烂额,顾不上修补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尤其是足球上的事。不过,没有派队参加1954年世界杯的责任依旧要由政府承担,因为最终拍板的不是足协,而是阿根廷政府。 这段时间阿根廷足球市场依然火爆,国家队也仍在参加国际比赛,只不过是以友谊赛为主。1951年至1954年,阿根廷队三次前往欧洲比赛,一次邀请英格兰队来阿根廷比赛。四年中阿根廷队与欧洲球队共交手8次,成绩为5胜、1平、2负。具体情况是:1951年,0比1负于英格兰队,1比0战胜爱尔兰队;1952年,1比0战胜西班牙队,3比1战胜葡萄牙队;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3比1战胜英格兰队,第二场双方打成0比0平局;1954年,3比1战胜葡萄牙队,0比2负于意大利队。 1955年阿根廷足协恢复了与南美足联的关系,当年3月份重新派队参加美洲杯赛。这届美洲杯赛在智利进行,阿根廷队以不败的战绩夺冠。具体战绩是:5比3战胜巴拉圭队;4比0战胜厄瓜多尔队;2比2平秘鲁队;6比1战胜乌拉圭队;1比0战胜智利队。这样,阿根廷队重新回到了国际足球大家庭。 从前面介绍的情况可以归纳起来说,除了1934年由于内部的协调以及一些国际影响导致阿根廷未能取得好成绩之外,缺席三届均是阿根廷人的狭隘心理所致,这其中包括政府和足协两个方面。阿根廷是个足球化的国家,所以足协和政府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密,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足球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也需要足球为之服务,加上政府对足协或明或暗的控制,致使足球始终不能成为独立的文化。政府不断更迭,间或有军人上台执政,军政权对足球的控制更为直接和露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控制的传统,即使民选政府执政,也摆脱不了这种传统的束缚。因而阿根廷的足球历史书籍把这段时间阿根廷未能参加世界杯的责任,直接归咎于政府的干预。 3. 1958年至1974年,低迷阶段 1958年世界杯,低估对手结恶果 重返国际足球大家庭的阿根廷队参加了1958年世界杯的预选赛,同组的还有智利和玻利维亚两支球队。第一场预选赛阿根廷队客场与玻利维亚队对垒,由于不适应海拔3600米的高原赛场,阿根廷队以0比2败下阵来。次役客场与智利队交手,阿根廷队得心应手,以2比0获得胜利。最后是两个主场,阿根廷队横扫对手如卷席,先后以同样的比分4比0击败玻利维亚队和智利队,获得了出线权。这时的阿根廷队处于很好的时期,一年前刚刚获得一届美洲杯赛冠军,因而阿根廷队抵达本届世界杯主办地瑞典的时候,被看作一支夺冠热门队。不过,后来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小组赛之后阿根廷队便打道回府了。 1957年夺得美洲杯赛之后,阿根廷队有三名主力队员转会到意大利,他们是马斯基奥、安赫利略和西沃里。他们三位是非常出色的球员,而次年参加世界杯赛的时候阿根廷没有召他们进队,这致使球队的实力受到一些影响。不过,这不是阿根廷队在本届世界杯赛上铩羽而归的最主要原因。综合后来的各种观点来看,阿根廷失败的原因更多在于对欧洲足球的不甚了解,或者说对国际足球的发展没有给予关注,与世界足球发展潮流相脱节。 在瑞典大赛上,6月8日阿根廷队首战便以1比3败在联邦德国队脚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次役是6月11日与北爱尔兰队交手,阿根廷队以3比1获得胜利,但刚刚松了一口气之后,6月15日却被捷克斯洛伐克队以6比1的比分摧垮。这场惨败被看作是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参赛史上的奇耻大辱。阿根廷队本来是雄心勃勃要到世界杯赛上拿奖杯的,结果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小组赛中成绩垫底,于是提前踏上返程之路。这样的战绩让阿根廷人难以接受,尤其是邻国巴西在本届大赛上光彩夺目,捧起了雷米特杯,更让潘帕斯的子孙抑郁难平,他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