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主编的《文化研究(第17辑2013年冬)》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文化研究》一直关注的专题,《文化研究(第17辑2013年冬)》在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上都更具特色,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关注本土题材与视野。第二个专题,紧扣国际热点话题研究,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实际,以不同作者的论题和风格,体现专题研究的多样化。第三个专题,介绍英国学者阿米蒂奇的保罗·维利里奥研究,希望这个最具原创性的军事战略家、城市规划理论大师、速度政治思想家、技术艺术批评家和西方未来的考古大师能获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周宪主编的《文化研究(第17辑2013年冬)》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文化研究》一直关注的专题。第二个专题,紧扣国际热点话题研究,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实际,以不同作者的论题和风格,体现专题研究的多样化。第三个专题,介绍英国学者阿米蒂奇的保罗·维利里奥研究,希望这个最具原创性的军事战略家、城市规划理论大师、速度政治思想家、技术艺术批评家和西方未来的考古大师能获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周宪,男,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1985)、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1998)。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曾赴韩国崇实大学讲学(1994),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意大利做合作研究(2000),美国杜克大学访问教授(2006)。 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西方美学》、《审美是美学?》等。主编“现 代性研究译丛”、“文化与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等丛书。
主编的话【陶东风】文本解读与历史反思 见证极权环境下的人性变异——《血色黄昏》解读【陶东风】专题一 城市文化研究 编者按 帝京的明信片——清代文人画作中的北京城市景观【鞠 熙】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野【袁一丹】 “都市梦”与“反都市”:清末民初留日学人的都市观【蒋 磊】 永井荷风的文学漫步:都市漫游与日本现代性的反映【马尔文·马克斯(Marvin Marcus) 著 郑以然 译】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构建——21世纪中国公共艺术生态考察【李 雷】专题二 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 编者按 事件化:哲学反思与历史叙事【宋 伟】 后国家和前国家时代的纪念与忘却——近年华语电影对抗日战争的描绘【钱 坤】 知青文学的一个盲点:论知青小说中红卫兵经历的处理【梁丽芳】 “艾赫曼审判”之后:1960年代以色列本土作家的大屠杀书写【钟志清】 “由侧面切入”:历史创伤与叙事模式【裴尼柯(Nicoletta Pesaro)】 文化创伤与记忆伦理【陈全黎】专题三 保罗·维利里奥研究 译者按 保罗·维利里奥简介【〔英〕约翰·阿米蒂奇著 李会芳 常海英 译】 20世纪军事战略家保罗·维利里奥:战争、电影与知觉的后勤学【〔英〕约翰·阿米蒂奇 著 李会芳 常海英 译】 《消失的美学》介绍【〔英〕约翰·阿米蒂奇著 李会芳 译】其他论文 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中的主体与绝爽【杨小滨】 莫言的《蛙》与社会主义优生学【毕新伟】 论文化记忆-文化想象的“共生环”——基于南京民歌、“新民歌”的研究【徐一超】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时尚秀场文化研究【史亚娟】 粉丝群的形成:娱乐产业、文化消费与粉丝实践【同 心】 瓷们,工体去!——北京国安青年球迷亚文化研究【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