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设有“刊首语”“专题研究”“理论视界”“田野印迹”“影像笔记”“质性圆桌”“札记?书评”等主要栏目,刊登不同文章体裁的学术作品,旨在为对中国质性社会学有研究兴趣、关心其发展的学界同仁创建互动交流、分享经验、促进研究的学术平台,并在推进中国质性社会学学科建设、建构理论体系、梳理研究方法以及总结本土经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石英,男,1954年8月出生于陕西安康。现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刊首语
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宏观图景与微观“行动”【石 英】/1
专题研究:行动研究
“主题? 问题? 课题”教学方法与社会学“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
——公共性关照下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的行动研究【那 瑛】/3
藏族社区的生态补偿模式探析
——以四川省G自治州HZS淡水保护项目为分析样本【刘 伟】/24
城乡公平贸易的在地实践:以广州绿耕的城乡公平贸易为例【曹 云】/39
理论视界
认识中国,建设社会:中国社区学派对质性社会学的启示【王旭瑞】/53
发展主义话语的流变与实践【马 茜】/70
从照顾到鼓励: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反思【刘彩清】/85
田野印迹
村委会、家族与庙会:转型期的村庄权力结构
——基于陕北X 村的一项质性研究【高 萍】/103 刊首语
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宏观图景与微观“行动”【石 英】/1
专题研究:行动研究
“主题? 问题? 课题”教学方法与社会学“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
——公共性关照下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的行动研究【那 瑛】/3
藏族社区的生态补偿模式探析
——以四川省G自治州HZS淡水保护项目为分析样本【刘 伟】/24
城乡公平贸易的在地实践:以广州绿耕的城乡公平贸易为例【曹 云】/39
理论视界
认识中国,建设社会:中国社区学派对质性社会学的启示【王旭瑞】/53
发展主义话语的流变与实践【马 茜】/70
从照顾到鼓励: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反思【刘彩清】/85
田野印迹
村委会、家族与庙会:转型期的村庄权力结构
——基于陕北X 村的一项质性研究【高 萍】/103
打工作为一种生活机会:城市化还是成人礼?
——对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社会特征的反思【张世勇】/124
山村的信仰、仪式和功能 ——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例【杨 静】/146
海外华人宗教与文化适应:以爱尔兰为例的观察与思考【马迎雪】/159
关系网络特质与社会行为:一种职场运作逻辑
——以甘肃省Y 县委党校为例【丁生忠】/172
影像笔记
身体的记忆与象征:白马人“火圈舞”的田野调查与文化阐释【王阳文】/187
水浒文化旅游资本生成与运作的人类学考察【李 旭】/203
拉加里的过去和现在【白赛藏草】/230
性别影像:空间与权力 ——关于问卷调查乡村实践的一些思考【李 巾】/251
札记?书评
认证能力与社会治理
——评欧树军《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韩 伟】/265
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研究述评【张芙蓉】/274
征稿启事/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