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主编的《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材,主要面向技术方向的学生和老师,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测试与维护,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与评价,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电子商务相关系统,电子商务工程案例,综合实验,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方向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工具的学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本书在编写时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本书的编写面向技术方向的学生和老师,非技术方向的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体系与应用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授; 第三,安排了实验环节和练习(课后习题和模拟期末考试试卷)。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2章,信息系统规划; 第3章,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 第4章,需求分析; 第5章,系统设计; 第6章,实现、测试与维护; 第7章,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与评价; 第8章,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 第9章,电子商务相关系统; 第10章,电子商务工程案例; 第11章,综合实验。
本书由张凯教授策划、主编、审核、修改和定稿。张雯婷参与编写了第11章、全书的习题及参考答案,王林对全书进行了文字核对。在此对所有参加本书工作的人员和关心本书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初稿完成后有两届学生进行了试读和难度试验教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和网站文献。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中仅列举了主要参考文献。作者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论著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书是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和教材的一种探索,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管作者做出了巨大努力,因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望读者对此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课件已放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读者可以自行下载。另外,如果其他院校授课教师有什么具体或特殊要求,包括期末考试题电子稿、实验大纲、背景资料等,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我们将尽量满足您的愿望。
编者2014年3月1日
第1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信息与信息处理
1.1.1 信息概述
1.1.2 知识工程
1.1.3 信息处理过程
1.2 管理决策与复杂系统
1.2.1 管理与决策
1.2.2 复杂系统
1.3 信息系统
1.3.1 信息系统概述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3.3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习题
第2章 信息系统规划
2.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2.1.1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2.1.2 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1.3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模型
2.2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2.2.1 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2.2.2 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和内容
2.2.3 系统规划的方法与策略
2.3 系统调查
2.3.1 系统调查的原则与内容
2.3.2 系统调查的方法
2.3.3 组织机构与业务功能调查
2.3.4 业务流程调查
2.4 可行性研究
2.4.1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2.4.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2.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习题
第3章 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
3.1 电子商务开发团队
3.1.1 个人软件过程
3.1.2 团队软件过程
3.1.3 项目组的组建
3.2 项目进度控制
3.2.1 项目进度概述
3.2.2 进度控制的4 个过程
3.2.3 如何实施进度控制
3.3 项目成本估算与控制
3.3.1 成本估算
3.3.2 工作量估算
3.3.3 成本控制
3.4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3.4.1 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3.4.2 软件质量的概念
3.4.3 软件过程
3.4.4 质量保证
3.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5.1 生命周期法
3.5.2 结构化方法
3.5.3 面向对象方法
3.5.4 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
3.6 信息系统开发模型
3.6.1 瀑布模型
3.6.2 快速原型模型
3.6.3 增量开发模型
3.6.4 螺旋模型
3.6.5 喷泉模型
习题
第4章 需求分析
4.1 需求获取与分析
4.1.1 需求分析概述
4.1.2 需求分析的原则
4.1.3 业务需求
4.1.4 用户需求
4.1.5 功能与非功能需求
4.1.6 需求说明书编写
4.2 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4.2.1 结构化方法
4.2.2 数据流图
4.2.3 数据字典
4.2.4 加工逻辑工具
4.2.5 E-R图
4.3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4.3.1 面向对象方法
4.3.2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4.3.3 面向对象的分析应用
4.3.4 UML建模
4.3.5 UML面向对象分析应用
习题
第5章 系统设计
5.1 信息系统构架
5.1.1 硬件与网络系统设计
5.1.2 软件体系结构及风格
5.2 软件结构化设计
5.2.1 模块的结构化设计
5.2.2 软件结构化设计
5.2.3 软件概要设计
5.2.4 软件详细设计
5.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5.3.1 面向对象设计
5.3.2 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5.3.3 软件架构设计
5.3.4 类设计
5.3.5 数据库设计
5.4 电子商务系统界面设计
5.4.1 界面设计
5.4.2 窗体设计
5.4.3 Web页设计
习题
第6章 实现、测试与维护
6.1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对比
6.1.1 语言工具的对比
6.1.2 数据库工具的对比
6.1.3 多媒体工具的对比
6.2 程序编码
6.2.1 编程规范
6.2.2 程序运行效率
6.2.3 程序自动生成
6.3 系统测试
6.3.1 系统测试概述
6.3.2 系统测试方法
6.3.3 系统测试的策略
6.3.4 测试模型
6.3.5 纠错
6.4 电子商务系统集成
6.4.1 系统集成的程度
6.4.2 系统集成技术
6.4.3 系统集成实现
6.5 电子商务系统的切换和运行
6.5.1 系统切换的方案选择
6.5.2 系统切换的准备工作
6.5.3 系统的人员培训
6.6 电子商务系统维护
6.6.1 系统维护概述
6.6.2 系统维护实施
习题
第7章 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与评价
7.1 电子商务系统采购
7.1.1 采购方式
7.1.2 招标投标
7.1.3 系统采购过程
7.2 电子商务系统监理
7.2.1 系统监理概述
7.2.2 系统监理工作内容
7.3 电子商务系统的审计
7.3.1 系统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7.3.2 系统审计的内容
7.3.3 系统审计的工作流程
7.4 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价
7.4.1 系统的评价
7.4.2 系统评价的内容
习题
第8章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
8.1 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概述
8.1.1 海量信息与商务智能
8.1.2 商务智能软件架构
8.2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
8.2.1 扣间件开发技术
8.2.2 敏捷设计
8.3 构件开发技术
8.3.1 CORBA构件技术
8.3.2 JavaBean技术
8.3.3 /D技术
8.3.4 构件技术比较
8.3.5 软件产品线
8.4 电子商务开发环境与工具
8.4.1 开发环境
8.4.2 开发工具
8.4.3 第4 代语言
习题
第9章 电子商务相关系统
9.1 智能决策系统
9.1.1 决策支持系统
9.1.2 战略信息系统
9.2 企业生产信息系统
9.2.1 企业资源计划
9.2.2 客户关系管理
9.2.3 供应链管理
9.3 企业办公系统
9.3.1 办公自动化
9.3.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9.3.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习题
第10章 电子商务工程案例
10.1 可行性分析
10.1.1 新系统构想
10.1.2 可行性分析
10.2 需求分析
10.2.1 需求规定
10.2.2 需求分析
10.3 概要设计
10.3.1 总体设计
10.3.2 接口设计
10.3.3 数据库设计
10.4 测试计划与分析
10.4.1 测试设计
10.4.2 测试分析
第11章 综合实验
实验1 可行性分析说明书
实验2 项目开发计划说明书
实验3 数据流图绘制
实验4 编写系统需求说明书
实验5 软件设计结构图绘制
实验6 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
实验7 数据库设计
实验8 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
实验9 编写用户操作手册
实验10 编写测试计划和分析报告
期末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
期末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4)集成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企业已经初步形成各个业务子系统,由于在建立各个业务子系统时,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从而给这一阶段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带来困难。因而,为了使各个子系统集成得以顺利实现,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组织要做好集成计划,准备大量资金,重新装备设备,组织有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来做好这项工作,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阶段。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后,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水平上。计算机成为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6)成熟阶段。组织各个业务部门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系统来提高本部门的效益,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也主要通过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系统来完成。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要素。
2)诺兰阶段模型的6种增长要素
诺兰阶段模型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6种增长要素。
(1)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分布式计算机发展。
(2)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
(3)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
(4)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
(5)领导模式:开始时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高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高层管理部门开始与信息系统部门一起决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和规划。
(6)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向中高层管理级用户的管理决策方向发展。
3)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诺兰阶段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简明地描述了信息技术作为组织的一种变革力量的发展路线以及企业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演变过程。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来说,无论是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还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都应该首先正确地理解和辨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本企业在信息技术潮流中所达到的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