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手术的种类繁多,其范围、大小和复杂程度差别很大,但不论哪种手术都需要切开、显露、止血、结扎及缝合等基本操作。本实验指导旨在通过学习动物手术操作,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并初步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技术操作。
任何手术又必须以无菌技术和麻醉为保证。因此,无菌技术、麻醉和手术基本操作是手术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动物手术期间,应当同进入医院手术室做手术一样,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认真进行操作,爱护动物,尽量避免动物死亡。
一、目的和要求
手术学实验的目的:
(1) 建立无菌观念,基本掌握无菌技术。
(2) 熟悉手术基本操作,初步了解动物的麻醉及其管理。
(3) 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无菌技术作为重点内容贯彻始终。因为在手术学实验过程中,如果麻醉效果不佳,手术将难以进行;基本操作掌握不好,止血不彻底,缝合不牢靠,手术将无法完成,其重要性易被学生所认识。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
本课程虽称手术学实验课,但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个单一的手术步骤,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和无菌技术;通过严格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关心手术对象的负责精神。如果手术的基本操作是正规的,即使手术本身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仍应认为实验是成功的;反之不能按规定进行操作,即使手术本身完成很快,也应认为实验是失败的。
二、实验须知
(1) 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拖鞋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实验室 ),不可将其穿出手术室外。
(2) 在更衣室戴口罩和帽子,换上洗手衣、裤,然后才能进入手术室。帽子要求能完全遮住头发、头皮和鬓角。口罩要盖住鼻孔,然后,褪去衣、裤,换穿手术室的洗手衣、裤。禁止将日常穿的衣裤及袜子穿入手术室的半无菌区或无菌区。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洗手衣、裤应脱下放入指定区域。
(3) 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严肃认真,禁止大声喧哗,以保持精力集中。自觉、认真地完成老师指导的每一步动作。
(4) 手术是一种团队工作,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合作,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5) 手术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要有高度责任心、爱护动物。
(6) 手术完毕后,将用过的器械洗净、消毒、擦干、上油、包好,放在规定处待灭菌,术后动物送回动物房。
(7) 厉行节约,保持整洁,爱护公物。
(8) 外科打结需要课后勤练,才能逐渐运用自如。外科技巧的学习需要时间,开始应力求方法正确,通过反复练习,速度和效率自然会长进。进入动物手术实验后,由麻醉师记录麻醉情况,手术者写实验报告(包括手术记录、术后观察记录等)。
三、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靠执行各项制度来实现。
1. 动物管理与观察制度在狗的实验前一周将狗分给同学。每 5名同学为一个实验组。实验组、实验动物和动物观察室实行统一编号。将狗分给同学之后,要求同学们轮流参加一些管理和喂养工作,以便熟悉动物情况。
2. 术后观察制度手术后要求同学每天观察狗的情况,包括精神状态、饮食情况、胸腹部体征、切口愈合情况等,并写好观察记录,观察一周后交给老师批阅。
3. 死亡及过失讨论制度动物手术之后,教师应每日定时到动物室进行检查巡视,如发现动物死亡,需进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后再行处理。死亡解剖应做记录。如系出血、肠管吻合口崩裂等技术原因所造成,应由教师组织该组同学一起讨论总结,吸取教训;还可结合临床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4. 紧急抢救制度术后如发生出血,腹壁切口裂开或内脏脱出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教师,随时进行抢救手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
四、人员分工
手术室的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在动物实验阶段,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同学之间应该齐心协力,为手术的成功而努力。
1. 手术者手术者即主刀,也称为术者。负责切开、止血、结扎、分离、显露、缝合,是本次手术的指挥者;但手术者必须善于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与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手术。手术时通常站在动物的右侧。
2. 第一助手第一助手(又称一助)应先进入手术室,在老师讲解之后立即洗手,负责消毒、铺单、钳夹巾钳。术中站在手术者对面,是主要合作者。协助术者止血、拔针、显露,配合术者顺利完成各种操作。要求动作及时,主动。术后帮助护士洗刷器械,清理敷料及擦干器械并上油等。
3. 第二助手第二助手(又称二助)术前负责固定动物。术中一般站在手术者左侧,负责拉钩显露、擦血、剪线,保持术野整洁。术后协助护士洗擦器械,清扫手术室。
4. 器械护士最先洗手,安排好手术器械,站在手术者的右侧 (相当于患者大腿的位置),负责传递手术需要的一切器械、线、敷料、液体和药品;缝合时,将针穿好线后递给手术者;维持手术区的清洁;并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器械、缝针和纱布的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