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利他(为什么好人多磨难?现代社会恶行层出不穷,什么才是恶源?与稻盛和夫一起思考“利他”。鼓起勇气吧,就在当下!)
定 价:35 元
丛书名:热风学术
- 作者:[日]稻盛和夫 [日]濑户内寂听
- 出版时间:2013/9/10
- ISBN:9787506064958
-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C53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对话稻盛和夫系列”是稻盛和夫“活法系列”的延续,本书为“对话稻盛和夫”系列之六,以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为背景,关于如何面对灾难与挫折,如何在乱世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在逆境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两位作者均曾剃度出家,濑户内女士本为作家,稻盛先生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这样两位人生阅历截然不同的佛教人士,共同探讨如何鼓起“利他”的勇气,如何问心无愧的生存。
从孔融让梨开始,我们就被教育要“利他”,而如今“利他”却变得需要勇气。无法改变社会,又不想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我们究竟该如何坚定向前的决心?身处这样的社会,面对金钱,面对灾难,面对生老病死,我们该如何生存?稻盛和夫对话92岁的资深佛教人士,为您一一作答。
[日] 濑户内寂听
1925年生于日本德岛。作家,僧人。1957年凭借作品《女子大学生曲爱玲》获得日本新潮社同人杂志奖。1961年的《田村俊子》获得田村俊子奖。1963年的《夏之末》获得女流文学奖。1973年在日本岩手县的中尊寺剃度出家。1987开始年就任天台寺住持(2005年以后名誉住持)。1992年的《问花》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96年的《白道》获得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1998年完成《现代语译 源氏物语》。2001年凭借《场所》获得野间文艺奖。2006年获得文化勋章,国际诺尼诺奖。2008年获坂口安吾奖。其他还著有:《花芯》、《美存在于失调》、《寂听晴空说法》、《秘花》、《奇缘曼陀罗》、《寂听街头说法》、《风景》、《活到最后》等众多作品。
[日]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前言 /00
第一章遭遇大地震 /00
鼓起勇气,就在当下
摆脱“千年一遇”灾难的途径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00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战胜逆境 /0
我对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0
感觉好像挨了上天一巴掌 /0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0第二章反论的人生观 /0
为什么好人多磨难?
任何恶世都终将改变“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0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0
与其因负债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0
先逝者承担着对于幸存者的义务 /0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0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0第三章震灾后的人生态度 /0
前言 /00
第一章遭遇大地震 /00
鼓起勇气,就在当下
摆脱“千年一遇”灾难的途径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00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战胜逆境 /0
我对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0
感觉好像挨了上天一巴掌 /0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0第二章反论的人生观 /0
为什么好人多磨难?
任何恶世都终将改变“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0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0
与其因负债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0
先逝者承担着对于幸存者的义务 /0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0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0第三章震灾后的人生态度 /0
“利他”劝言
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活着令人感动的坚持笔录震灾罹难者姓名的女士的身影 /0
总会有人主动向身陷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0
“得失算计”和“利己主义”是社会恶源 /0
一个从不谋利的宗教团体为何能够不断兴建庙宇 /0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0
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忘己利他”的教诲 /0
“地狱”与“天堂”的差别微乎其微 /0
“发出声音”、“为了他人”、“大家共同”进行祈祷 /0
“微笑的力量”悲颜带来不幸,笑颜引来幸福 /0第四章新日本人论 /0
改变日本,就在当下
致已经忘记“少欲知足”和“慈悲”的日本人非常时期应该遵循非常时期的行事规则 /0
“九十年”生涯中没有比现在更奢侈的时代 /0
现在需要“忍辱”的精神 /0
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人心阴暗又险恶的时代 /0
刻薄待人只会令自己受苦 /
“母爱”是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典范 /
不依靠政府的子女津贴,要凭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 /
“为何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
应该让孩子面对“家人的离世” /第五章“利他”的实践 /
人为何“劳动”
通过“利他奉献”提高心性只要全身心投入,再厌恶的工作也终会产生热情 /
以忘掉自己年龄的热情沉浸于工作中 /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
为什么会在“七十八岁”时“无偿”担任日航会长 /
使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员工的“心” /
消除精英意识壁垒的“一千日元会费”的联谊会 /
只要一名员工“觉醒”,便能够唤醒更多的身边人 /
商业决策也应该以“为人之道”为基本原则 /
员工们不再盲从员工手册,开始学会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第六章生死之间 /
关于“天寿”与“来世”
如何与“生老病死”这四苦打交道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灾后日本将会迎来好运 /
“年纪越大活得越辛苦……”过于长寿的日本人 /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稻盛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二宫尊德(17871856,日本江户时代的农政家和思想家,他出生寒门,通过亲身示范振兴了众多荒废的村落。译者注)的书产生了兴趣。以前很多学校的校园里都会有二宫尊德身背柴草的铜像,在阅读二宫尊德著作的过程中,我不由地意识到普通人工作其实与出家人的修行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宫尊德出身贫寒,连书都读不起,可是他在从早到晚辛勤劳动的同时还勤奋学习,并最终得到了德川幕府的重用。二宫尊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从而使自己的心性得到了升华。劳动原本就有修炼心性、净化灵魂的效果。因此,工作其实与出家人修行或者冥想具有相同的作用。
濑户内工作确实会有这种效果。
稻盛刚才寂听女士提到了拜金主义。现在人工作都是为了赚钱,所以当他们获取到一定程度钱财后,就开始想着如何享乐了。或者认为,不从早到晚工作便难以维持生计,因而牢骚满腹。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摒弃这些愚蠢的想法,转换思维,积极地把工作视为上苍为了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的话,那么全力以赴投身工作不仅能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升华,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果,让我们的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加。
尤其是作为企业经营者,如果真的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办好,就必须先让自身的心性得到提高,这也是我对那些来盛和塾学习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们花了最多工夫宣讲的理念。如果我们办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或者企业的老板发财,那么无论给员工发多优厚的工资也没办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果企业经营者不能切实认识到员工都是因为缘分才来到自己的公司,自己有义务确保他们的幸福的话,那么员工是不可能努力工作的。换句话说,假如经营者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并由此产生以员工为重的“利他”精神和“爱”,反而完全基于拜金主义理念,一心只求自己发大财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把企业办好的。我一直努力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如果你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那么你的经营管理也会随之变得更加顺畅。”
濑户内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好吗?
稻盛一定会的!可是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企业获利日趋丰厚的时候,企业经营者往往又会不愿为获取的利润缴纳大笔税金,于是开始想方设法逃避纳税,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走下坡路。并且经营者在赚到钱后,往往会开始贪图享乐,这就会导致好不容易步入正轨的企业重新走上弯路。
常言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但是即便在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万万不可胡作非为。所以我们应该把能够没日没夜的工作,看作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当然也应避免容易导致过劳死的过度辛劳。可是不管怎么说,能够有一份工作,并为了他人劳动,实在是人生中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