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爷爷教你学知识》收录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著名作家叶圣陶及与吴研因、王志瑞等合编作品。丛书套装一共四本,内容包括算术、音乐、美术、竞技运动、运动会、玩具制作、模型制作等内容,语言通俗流畅,适合当代儿童阅读。《游艺园》是其中的一本,以介绍算术知识、美术、音乐等方面知识为主,图文并茂,是孩子们课余生活不可多得的精神伴侣。
正值辛亥百年,“民国热”再次升温。民国,是我们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民族救亡与文化图新,是时代的使命。而这个时期出现的民国课本、教材、读物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本、教材、儿童读物的收集,再从众多收集来的书本中去粗存精,选取能够反映民国文化精华和适应当今儿童阅读的出版,展现给读者们民国时期的语言风貌和思想潮流。其中我们更是侧重于对当时名家名师的作品收集和整理,比如叶圣陶、周作人、郑振择、陈鹤琴、吕伯攸等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将传统的经典和精华,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下去。 《叶圣陶爷爷教你学知识》系列图书取材经典,内容不仅丰富有趣,同时能让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身边的世界,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寓教于乐。书本选用的纸张上乘,排版清晰易读,彩色插图精美,不仅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更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算术游戏
算术竞赛会(上)
算术竞赛会(下)
小小美术家
学画的故事
小小音乐家
运动会
竞技运动
自己做的玩具
模范区
十种玩具
有一天晚上,兄妹两人在灯下温习功课。他们温习了许久,觉得很是疲倦。哥哥便从抽屉里拿出五张小纸片,教妹妹做一回游戏,这五张小纸片:第一张是像(一)那样写着;第二张是像(二)那样写着;第三张是像(三)那样写着。他的妹妹看见他连一接二地拿出纸片来,很是奇怪,不知到底有什么用处,后来他又拿出第四张来,是像(四)那样写着;第五张是像(五)那样写着。五张一起都拿了出来,他说道:“这五张纸片叫作‘神仙猜数’。你不要对我讲所猜的数字,我只要问你几声,就会知道你所猜的数目。”妹妹不相信,要哥哥做一遍试试。哥哥说:“你先认定格子里面的一个数目,不要让我知道。只要告诉我这数目五张里面哪几张有,我就可以说出这数目来。”妹妹说:“啊!我不大相信。现在我认定了。第一张有的,第二张没有,第三张有的,第四张有的,第五张没有。”哥哥说:“我已经知道,你猜的一定是8这数目呀。”妹妹说:“啊,奇怪,你怎么会知道的?请你告诉我!”哥哥答道:“这种游戏,另有秘诀。——只要把每张左上角第一数互相加起来,就是那被认定的数目了。刚才你猜的8,第一张有的,左上角第一数不是1吗?第三张有的,左上角第一数不是3吗?第四张不是4吗?现在把1,3,4,三个数目加起来不就是8吗?”妹妹听了以后,很是快活。
旦华、真民、强生三位小朋友,当课余没事的时候,最喜欢坐在草地上做游戏。有一次,他们坐在那里做“抢三十”的游戏。旦华从衣袋里摸出三十粒大豆,放在地上,叫真民、强生两人轮流去拿。每次只能拿一粒或两粒,谁能抢得最后一粒就算是赢了。强生和真民照样地做。结果他们两人备胜了一次。
后来旦华、真民两个比赛,旦华一连胜了几次,真民、强生都奇怪起来,猜想内中定有秘诀,他们要求旦华说明。
旦华道:“玩时只要每次能拿得第三粒——三的倍数,就可胜了。譬如甲乙两人,甲拿一粒,乙便拿两粒;甲拿两粒,乙便拿一粒……这样一来,乙每次都夺得三的倍数(3,6,9,12,15,18,21,24,27,都是三的倍数)。到未了,一定能够得到最末一粒的。”他们听了旦华这番话,一连试了数次,果然不错。
真民同旦华往强生家里去玩耍,正当玩得很高兴的时候,忽然来了个绿衣邮差,送到一封信,强生一看,原来是同学振华写给他的。信中告诉他一个推算年龄的妙法。强生心里非常愉快,就把这个游戏告诉他的小朋友:“现在我有个猜年龄的妙法,暂时不讲穿,请你们两位给我试验试验,好吗?”旦华、真民都说赞成。旦华要求先试,强生答应了,叫旦华先把自己的年龄数写好,乘上143,再把所得积数的末二位数目(即个位和十位),告诉强生。强生不知怎样一算,果然猜中了旦华的年龄数。旦华很是奇怪,请强生详细说明。强生说:“总而言之,把一个人的年龄数乘上143,再把所得积数的末二位数目乘上7,那第二次所得积数的末二位数目,就是这个人的年龄数。譬如,你是13岁,我方才已经猜中了。13乘上143,所得积数是1859,末二位数目是59。你把59告诉我;我拿7乘59,所得积数是413;去掉百位的4,剩下的13,就是你的年龄数了。”旦华大喜道:“这多么有趣呀!”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