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耳的炮声中,我们上了岸,爬上最高处所 。用了望远镜,全战区就了然在目。这时为状已极可 怖,风很定,浓烟郁罩着不动;炮弹炸裂声似霹雳般 回响着。”这是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的一段回忆, 120年前震惊海内外的中日甲午战争,他是极为罕见 的目击者之一。
詹姆斯·艾伦原本是英国一个棉花商之子。家庭 富有,因挥霍无度而破产,无奈出海去碰气,随美国 货轮“哥伦布号”赴华,为正在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 送军火。因此,有机会目睹了中日黄海海战与后来日 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罪行。在旅顺大屠杀期间,作者 困于旅顺,几乎遭日军杀害,侥幸逃出虎口。辗转回 到英国后,詹姆斯·艾伦将其亲身经历与感受写成《 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一书,于1898年在伦敦 出版,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旁征博引严密考证,对旅顺大屠杀的重要节 点和具体进程进行了全面、生动、严谨的描述和分析 ,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批驳了日本当局的矢口否认、 无耻抵赖的言辞。他的考定有四:(1)日军在旅顺 连续屠杀4天;(2)屠杀2万余人;(3)旅顺日军最 高指挥官大山岩是此次大屠杀的元凶和最高责任者; (4)日本政府的辩解声明是一派谎言。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及其兄费青沉痛翻译成中 文,以副标题“中日战争目击记”为名发表在《再生 》杂志上。全书分7章,约7万字,给中国,也给世界 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
《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作者詹姆斯·艾伦原为美国货轮“哥伦布号”海员,甲午战争时,为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旅顺大屠杀期间被困于旅顺口,因此他目击了中日黄海海战的过程和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行为。 本书根据其亲身经历撰写,基本内容真实可信,披露了不少历史细节,描绘出清军的懦弱无能和日军的残暴凶残,尤其对日军旅顺大屠杀有非常详尽的揭露。
詹姆斯·艾伦(James Allan),英国一个棉花商之子。破产后,在美国货轮“哥伦布号”上当海员。甲午战争时,为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旅顺大屠杀期间被困于旅顺口,因此他目睹了中日黄海海战的过程和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行为。后将其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Under the Dragon Flag,My Experiences in the China-Japanese War)一书,于1898年在伦敦出版,产生很大影响。
译者的话一、一船好吃的家伙二、鸭绿江外的沉舰三、天险要塞四、谁愿做俘虏五、龙旗下不肉搏的战士六、旅顺四日的初夕七、沙船上的归客参考史料序言附录 旅顺大屠杀真相考 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编后记
二、鸭绿江外的沉舰 我们一路很顺利的到了天津,就把货物交给H先 生的委 办。军火脱手时确赢了一笔大利,不过,在我想,把 一艘像 哥伦布那样好的船来冒险,似乎有些不值得。在天津 停泊了 一星期,修理日本炮弹所赐给我们的损伤。
这时,天津正开着军事会议。一个朝上,那位委 办麦先 生到船上来说,他已把哥伦布船出租,运送军队到朝 鲜去。
这是一个急迫的特差,条件很有利,所以他已把合同 订定 了。并且费不到几天。运兵的船不只一只,各处都有 开来。
候泊处是辽东半岛东岸的大连湾。在那边,有兵舰保 护军队 登船。时已很急迫,我们立刻须启碇向大连湾进发。
那天下午,二个中国密使上船来巡视一周。晚上 ,我们 就挂了美国旗向大连进发,这时是没有什么足以恐惧 的了。
到了大连,就看见满停着船舰。四艘大舰已在装载军 队,另 外又来了一艘,是和我们一起装载的。军舰都很神气 ,一共 十二艘;除了二三艘外,均属北洋舰队。另外还有四 艘鱼雷 艇。舰中最有力的是镇远和定远,据我看起来,是英 国造的 七千二百八十吨的装有护炮铁甲的大舰。经远、来远 是较小 的同类大舰,重二千八百五十吨。平远是重二千八百 五十吨 的铁甲护岸舰。济远是二千三百二十吨的炮楼舰。其 他致 远、靖远、广甲、广丁,均是重二千三百吨的有护甲 的巡 舰。超勇、扬威,重一千四百吨,是无护甲的巡舰。
在天津,我们还载了一个中国委员一起走。他说 是懂得 英语,不过说起来却很不容易。我请他把中国兵舰的 名字翻 译出来,但这已非那位朋友林黄所可照办的了。我只 听得他 好像说,要讲清致远、广甲等字所含的诗意,是太繁 复了。
我到现在还不懂这些字的意义。
旗船上派来一只小艇,林黄说是来叫我们开到码 头上去 装载军队的。这时,军队正从大连、金州各路开到。
看上 去大部是没有受过训练的,上船时毫无秩序。几个军 官高 叫,挥拳指挥着这群挤满码头的乱民。登船的人数大 约有 一万八千,此外还有许多辎重,使我们忙得不堪。傍 晚,我 瞥见丁总督,他正从陆上回船去。当他的渡艇行过哥 伦布 时,我看见一个青年,容态蔼然可亲,具有上等人的 风度。
他在威海卫陷落后,是自刎而死的。
在我们开到的第二日,一切事都布置定当。过午 ,旗舰 上发令命我们出发。此处可一说中国的海军是依英国 式训练 的。一切号令均用英语,大约因为中国语太不便的缘 故。不 过,这样的要先学会一种外国语,才能在军舰上工作 ,实是 一个大不便。我们出发时,运输船舰都先集中一起, 由军舰 在前面及旁边分段保护,复由潜水艇殿后。我们的目 的地是 中国与朝鲜分界的鸭绿江口。九月十四日离大连,十 六日下 午到目的地。船一到,军队立刻登岸。这时已有谣言 从义 州传来,说上一日在朝鲜平壤的中国军队已打了第一 次败 仗。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中国战略自始至终的笨拙:刚 才上一 日在朝鲜吃了败仗,而今天军队却还在离开内地绝远 的口岸 登陆。
军舰都停泊在江口,运输舰则稍稍驶进。在这一 地段, 义州是唯一的市集。此外,只有些零落的渔舍。登岸 的兵士 就沿岸扎了营幕。到了晚上,景色真是好看。荧荧的 营幕, 在很长的岸上蜿蜒着。惨白的夜色中有憧憧往来的人 影。稍 远,散立着巍然的巨舰。我们工作到深夜始毕。翌晨 ,看旭 日眩曜着金黄色的海波。
讹称为鸭绿江之战的消息传到英国,肯定地说这 次战事 是在军队正在江口起岸时举行的。我想,这种说法一 定是中 国人为掩饰败迹而故意捏造出来的。因为军队正在起 岸,当 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事实上,军队登岸是在十七 日早晨 七点钟毕事的,当时并没有看见半个敌人。早饭后, 大约九 点钟,哥伦布驶出口外,那时大部舰队已经驶去,所 留下的 仅四艘巡洋舰和几只鱼雷艇。我们和其他运载舰也已 奉命在 军队登岸毕,可自由返航。哥伦布船,因邱勃已奉H 先生的 委办的训令,可从鸭绿江直接驶返旧金山,在那里再 听候船 主的命令。但是,那位压货的林黄却仍在我们船上, 须得先 把他送还渤海。我们起先想把他送到军舰去,但因他 们都已 启碇,匆忙间没有机会。他们都跟着大队向旅顺进发 ,故出 口后就向西南驶行,我们只得紧追着。这时仅有另外 一只运 输船和我们一起走。
这样走了三个钟头,速率是每小时十二海哩。午 时,遥 望地平线上布满浓烟,还有隆隆的声响。我们一听就 知道是 炮声。料想前面的舰队已被敌舰轰击。我们的保护舰 立刻向 海岸驶去。从他们的态度看来,大约是想躲避战斗; 但是, 一忽儿他们又换了念头,同着鱼雷艇一起很勇敢地前 进。我 们把船停住了,一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我们一路 走的运 输舰,已在回头逃逸。那位有谋无勇的林黄也劝我们 跟着他 逃。但邱勃和我却很希望观战。现在我们已不在中国 国旗之 下,岂有失此机会之理;并且哥伦布也非必须让他们 看见。
……P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