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教材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取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所分别承担的面向本科生的三门专业课程:“节事概论”、“节事理论与实践”、“国际节庆案例分析”。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包含着作者对节事活动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节事活动规律的总结。这本教材特别注重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并有条理地分析每个案例的特点,从而尽量帮助初学者去积累更多的案例,或者至少是让他们懂得如何从策划和管理的实效角度去识别“好”的节事活动与“坏”的节事活动。作者鼓励读者大胆地判断、对比、引申、推论、联想、想象,逐渐地形成属于自己的节事活动策划风格和管理技巧。为了让教材更具规律性,本书采用了“体验经济—价值传递—创意实践”的框架来统领全书;为了让教材更具实用性,我们也推荐了一些多次真实使用过的课堂讨论、作业练习、实践方案。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材》丛书中的一本。该教材系列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组织编写的,由保继刚任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教授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获得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利用研究工具来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不断强调通过现实案例解剖来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经过学院老师多次讨论,决定趁2014年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陆续推出一批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教材,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这些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的编者或作者在该领域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并有相当分量的相关成果发表;这些教材都必须有严谨的知识体系、训练内容及编写规范,能够为本科教育形成规范作出贡献。
张骁鸣 男,1979年生,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节事理论与节事旅游、旅游与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山大学校级课题2项,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地理科学》、Tourism Geographies等学术期刊发表旅游、节事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合作主编《节事旅游概论》教材1部,并参与多项旅游、会展项目的规划咨询工作。目前主讲课程包括节事理论与实践、大型活动组织与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等。
郑丹妮 女,1984年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国际事件管理商学与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双硕士,昆士兰大学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在读博士。曾任职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研究方向为旅游演艺产品、国际节庆策划与管理等,主讲课程包括国际节庆案例分析、会奖策划与管理、会展英语笔译与口译、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等,曾参与多项大型会议与节庆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工作。
林嘉怡 女,1984年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学设计研究硕士,西班牙吉罗纳大学旅游管理在读博士,兼任西班牙吉罗纳省旅游局研究人员。曾任职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研究方向为信息通讯技术与游客体验、网络与旅游电子商务,主讲课程包括旅游业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博物馆和商业空间设计等,曾参与多项旅游规划咨询与设计项目。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中的节事活动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摇滚音乐节
第二节 啤酒节
第三节 狂欢节
第四节 其他节事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节事活动的概念和关键特征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定义
第二节 关于节事活动的“特殊性”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中的节事活动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摇滚音乐节
第二节 啤酒节
第三节 狂欢节
第四节 其他节事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节事活动的概念和关键特征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定义
第二节 关于节事活动的“特殊性”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类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体验经济时代的价值传递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体验经济
第二节 对体验的理解
第三节 价值传递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编 策划与设计
第四章 总体策划和主题的确定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总体策划
第二节 主题确定的常规方式
第三节 主题确定的创意方式
第四节 主题构想的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体验设计与科技手段的应用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体验设计概述
第二节 空间环境营造
第三节 新型多媒体与互动科技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现场展示设计及其技术实现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现场展示设计原理
第二节 场地空间的内外部组织
第三节 展示设计与制图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编 管理
第七章 节事活动运营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运营管理概论
第二节 节事活动运营管理的步骤
第三节 节事利益相关者
第四节 运营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节 组织结构类型与职责
第三节 团队建设的步骤与技巧
第四节 志愿者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进度安排与时间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进度安排
第二节 节事活动中的时间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财务管理与节事赞助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财务预算
第二节 节事活动财务控制
第三节 节事活动赞助的概念与作用
第四节 如何获得节事活动赞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现场与物流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选址
第二节 现场布置与人员管理
第三节 物流管理
第四节 绿色节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风险识别与控制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活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第二节 活动的风险控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绩效评估与文案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绩效评估
第二节 节事活动的影响评价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后期文案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这本教材将以“现代社会中的节事活动”作为第一章的标题。“现代”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既指称西方世界在启蒙时期以后所普遍追求的政治上的民主与平等、社会中的自由与公正、经济生活中的秩序、科学上的理性主义,也指称20世纪30年代以来因为反思“一战”、忧心人类的命运而出现的文学创作上的价值多元化、艺术创作上的各种抽象风格、设计中的实用主义和极简潮流……总之,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现代”的概念虽然历经“二战”和“冷战”的冲击,遭遇形形色色的“后现代”的挑战,却依然坚强地成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还在不断为之努力的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理想。
“现代社会”也同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简单地说,它就是我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它每时每刻都“在那里”,始终与我们相伴随。但它却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了解和掌控的世界,它虽然“在那里”,却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都有可能随着无比快速的通讯网络而在极短的时间里扩散到其他地方。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每个人都真实地感受着这个“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影响,都必须要在变化无穷的“瞬间”中找寻自己之所需,或者说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得学会不断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在协调与适应中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实现自己,或许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因此,本教材特别想要分享的一个观念就是,“节事活动”绝不是一个可以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的对象,“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也就更不应成为一些可以孤立起来做纯粹记诵和机械模仿的教条。“静止的对象”往往只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所做的事情,在那些领域中,科学家们所热爱的就是基本的规则、普遍的规律、可信赖的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尽管他们也谈“科学革命”,谈“范式转换”,但是每一次革命和转换的结果不外乎是又建立起一套新的规则、规律、法则和真理。但是,在我们看来,“节事活动”不是那样的一种知识,因为它几乎从来没有什么范式,也没有什么可以被当作信仰来膜拜的规则、规律、法则、真理。恰恰相反,它所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一个就在“身边”和“眼前”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如果身边的这个“现代社会”总在日新月异地发生改变,那么,我们的“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也需要随之有更自觉和更彻底的改变。
基于上述考虑,这本教材的所有内容,特别是那些“范例”,应当被更合理地看作一些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目标设定、某些环境条件之下已经证明曾导向成功的特定做法,因此也不过是一些经验总结,而不可以上升为绝对正确无误的权威理论。总体来看,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的知识结构可能是松散的,知识点可能是零碎的,因为它所面对和所要处理的社会现象是变动不居的。最简单的例子,即便同是承办奥运会,不同的东道国都想拿出独一无二的“绝活儿”,把自己所承办的那一届办成“史上唯一的”、“绝无仅有的”。我们希望所有使用这本教材的同学都能够打开思维、拓宽视野,以最开放的心灵和最大胆的想象,在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与社会群体千变万化的节事活动需求之间擦出最耀眼的火花。
这本教材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取自我们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所分别承担的面向本科生的三门专业课程:“节事概论”、“节事理论与实践”、“国际节庆案例分析”。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在课堂上作过讲授,包含着我们对节事活动领域的个人化的关注和思考。这本教材特别注重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出节事活动的无穷多样性,夸张一点儿说,“一万个策划师有一万个点子”,“一万个管理者有一万个方子”。当然,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有条理地分析每个案例的特点,从而尽量帮助初学者去积累更多的案例,或者至少是让他们懂得如何从策划和管理的实效角度去识别“好”的节事活动与“坏”的节事活动。我们还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鼓励自己大胆地判断、对比、引申、推论、联想、想象,逐渐地形成属于自己的节事活动策划风格和管理技巧。
为了让教材更具规律性,我们尝试采用了“体验经济—价值传递—创意实践”的框架来统领全书;为了让教材更具实用性,我们也推荐了一些多次真实使用过的课堂讨论、作业练习、实践方案。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可以怎样改进?……我们非常期待各位读者特别是使用本教材的同学们提出建议与意见!
本教材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其中张骁鸣撰写了前言至第四章,林嘉怡撰写了第五章和第六章,郑丹妮撰写了第七至第十三章,张骁鸣负责全书的统稿。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多位同事的鼓励与帮助,华南理工大学戴光全教授审阅了全书并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中山大学出版社徐诗荣编辑为本教材的最终定稿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历年来选修了相关课程的同学们的认真和热情也促使我们打开思路、不断学习。在此一并向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