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一线三点”的基本认识构架,对中国长期增长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一线”即长期增长曲线,包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生产函数弹性参数变化、要素非线性动态等,“三点”即效率、结构和转型,包括长期增长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产业和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增长方式转变等。这种方法把研究着力点直接放在长期增长规律及问题的探索上,并由此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袁富华,l968年生,山东省成武县人。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l999~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经济增长理论,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第一章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潜在增长率评估方法概述
第二节 中国潜在增长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潜在增长水平的情景分析
第二章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及数据应用说明
第三节 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主要因素分解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
第五节 “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之间:
结合中国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结构变迁过程的资源错配: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迷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两个演化世界 第一章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潜在增长率评估方法概述
第二节 中国潜在增长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潜在增长水平的情景分析
第二章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及数据应用说明
第三节 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主要因素分解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
第五节 “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之间:
结合中国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结构变迁过程的资源错配: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迷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两个演化世界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正确”增长路径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错配
第五节 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增长徘徊
第六节 资源错配与中国经济的隐忧
第四章 工业化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劳动力“工业化不足”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回顾及本文分析方法
第三节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峰”的标定
第四节 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本质差异
第五节 对工业化和发展理论的重新审视:中国的实际
第五章 中国工业行业规模经济的缺失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Hall-Roeger加成率估算方程
第四节 数据与实证
第五节 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六章 区域增长效率的差异——一个统计案例
第一节 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和关联的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第四节 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和关联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新增长模式:稳速、高效、均衡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
第二节 不同模式下增长因素的比较
第三节 低价工业化模式
第四节 新增长模式
第八章 人口结构转型、劳动力供给效应转换倒逼经济增长路径转换
第一节 人口红利对于低价工业化的贡献
第二节 人口红利的数据表征: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节 人口红利窗口关闭及增长预期
第四节 人口结构转型、劳动力供给效应倒逼低价工业化模式转型
第九章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倒逼结构转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及评述
第三节 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 潜在增长核算
第五节 增长因素及增长转型期问题分析
第六节 结论和建议
第十章 城市化过程的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报酬递增的源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关键期增长动力的转换
第三节 城市化与创新集聚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
第十一章 城市化过程的体制和管理创新
第一节 治理模式创新
第二节 城市化制度创新
第三节 科技创新及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