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总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研究了物流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描述了物流理论与方法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表达了物流工程与管理的学科体系,说明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如物流管理学、物流经济学和物流系统工程学等,详细地说明了物流系统、功能及其应用;介绍了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本书最后介绍了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本书为“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列教材”起了一个开头和奠定基础的作用,作为物流学科的概论是比较合适的。
本书可用于工业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也可用于工商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继生产和营销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已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其发展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物流工程与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从20世纪初科学管理产生(后更名为工业工程),以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等为代表的工业工程师主要通过工程设计手段来提高生产作业现场的效率。那时就有了作业现场布置以及工件、工具和动作的流程、顺序及方法研究,虽然称为工作研究,但其中孕育后来物流的概念和原理,也为提高企业现场效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技术。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工厂及企业的整体效益,要求作业现场的效率要服从全厂、全企业的效率,于是产生了工厂布置与物料搬运(plant layout and materials handling),这也是早期的企业物流系统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经济的专业化分工深入,人们更加注重区域与社会效益,使得企业间的效益分配关系变得更为重要。所以专业化分工使企业间的供应运输、物料配送、产品销售等都由专业化物流公司来承担,制造企业只需将精力和资金集中在自己的制造优势上,于是就产生了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后来由于对企业本身物流系统改善与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划、设计、运营等提出咨询、经营和改善的需求,又产生了专门为物流业服务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加之区域物流和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的需求而产生了非常活跃的国际物流等,从而产生了庞大的物流产业,也为社会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基础。
我国关于物流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需求主要产生于制造业。当时在机械工业部等部委所属的工厂设计院的总图布置业务就提出了我国早期的物流,后来国家物资部注意了物资流通的管理和研究,这类问题研究称为物资调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那时也开展了物流经济和物流学(logistics)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二三十年时间,物流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物流研究与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建立一套基础性物流工程与管理的教材已经十分重要。
目前作为研究的对象,物流系统已经明确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它对企业管理的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类是所谓的社会物流系统,它既要解决企业间的物流服务问题,又具有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起决定意义的系统功能。因此物流工程与管理在21世纪高等人才教育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物流工程与管理具有科学的规律性一面,又具有与地方文化、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本土化”的一面。日本丰田公司在吸收了美国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文化和丰田公司本身的企业理念与特征,创建的独具特色的精益物流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乃至整个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科学工作者来说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显然,我国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也必然是中国式的,一定是“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正因如此,本套教材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既要考虑理论与技术上的主流内容、本科学习水平与程度上的需要和发展趋势,还要考虑企业物流分析、设计和管理的需要,以及社会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需要。
物流工程与管理概论序言近几年物流学科发展相当快,不仅在工业工程专业中设有物流工程方向,而且还在工学和管理学分别设立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等,但也出现了体系重叠等问题。有鉴于此,本套教材以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以及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要点”为参考依据,并引进许多案例,以适应物流工程与管理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本套教材重点考虑了物流学科的管理内容,也考虑了一定的物流技术内容。因而本套教材既可用于工业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也可用于工商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
全套教材共分7种。《物流工程与管理概论》,天津大学齐二石、霍艳芳、刘亮主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同济大学尤建新主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同济大学霍佳震主编;《物流系统运作管理》,北京物资学院张志勇和徐广姝主编;《物流企业管理》,天津大学彭岩主编;《物流系统仿真》,清华大学蔡临宁主编;《物流系统设施与装备》,安徽工业大学方庆琯主编。
由于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我国经济之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存在的特殊情况,加之本套书乃属新书系列,且作者水平有限,编写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齐二石
2008年9月
第1章 绪论1本章要点1
1.1 物流的概念与目标1
1.1.1 物流的概念1
1.1.2 物流的定义1
1.1.3 物流的目标3
1.2 物流的三要素及分类4
1.2.1 物流的三要素4
1.2.2 物流的分类5
1.3 物流的作用9
1.3.1 物流的效用9
1.3.2 物流提供增值服务11
1.3.3 物流的作用11
1.4 物流与商流和信息流的关系14
1.4.1 物流与商流14
1.4.2 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15
案例 沃尔玛“天天平价”背后的奥秘16
思考题17
第2章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18
本章要点18
2.1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演进18
2.2 美国物流的发展24
2.2.1 美国物流的发展历程26
2.2.2 美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31
2.2.3 美国物流业的政策法规34
2.3 日本物流的发展37
2.3.1 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38
2.3.2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趋势41
2.3.3 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41
2.4 中国物流的发展47
2.4.1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48
2.4.2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50
2.4.3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55
2.4.4 发展趋势57
案例 中石油物流: 寻找水晶鞋59
思考题61
物流工程与管理概论目录第3章 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体系62
本章要点62
3.1 体系架构62
3.2 物流工程与管理核心问题64
3.2.1 研究对象64
3.2.2 研究内容64
3.2.3 学科性质65
3.2.4 研究方法66
3.2.5 基本原理67
3.2.6 基本技术67
3.3 管理学与物流69
3.4 物流经济学70
3.4.1 物流经济学概述70
3.4.2 物流经济的性质及特征73
3.4.3 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75
3.5 物流系统工程96
3.5.1 物流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96
3.5.2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98
案例 某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改造101
案例讨论题104
思考题104
第4章 物流系统及其功能105
本章要点105
4.1 物流系统概述105
4.1.1 物流系统定义与特点105
4.1.2 物流系统的目标107
4.1.3 物流系统功能要素107
4.1.4 物流系统基本模式109
4.2 运输109
4.2.1 运输概述109
4.2.2 运输方式的分类111
4.2.3 运输合理化113
4.3 仓储117
4.3.1 仓储的有关概念117
4.3.2 储存的地位与作用118
4.3.3 储存作业流程119
4.3.4 储存合理化121
4.4 装卸搬运125
4.4.1 装卸搬运的概念125
4.4.2 装卸搬运的作用125
4.4.3 装卸搬运的特点126
4.4.4 装卸搬运的分类127
4.4.5 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措施127
4.5 包装129
4.5.1 包装的概念及其作用129
4.5.2 包装的分类131
4.5.3 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132
4.5.4 包装合理化133
4.6 流通加工134
4.6.1 流通加工的概念134
4.6.2 流通加工的作用135
4.6.3 流通加工的分类136
4.6.4 流通加工合理化137
4.7 配送138
4.7.1 配送的概念及其特点138
4.7.2 配送的分类140
4.7.3 配送中心的定义及功能142
4.7.4 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143
4.7.5 物流合理化144
4.8 物流信息145
4.8.1 物流信息的定义及特点145
4.8.2 物流信息的作用146
4.8.3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征147
4.8.4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48
4.8.5 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149
案例1 美国先进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154
案例2 沃尔玛的物流体系与信息技术156
案例讨论题158
思考题159
第5章 物流应用系统160
本章要点160
5.1 基本体系构成160
5.2 企业物流161
5.2.1 企业物流系统概述161
5.2.2 企业生产物流系统164
5.2.3 企业物流系统的类型167
5.2.4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方法168
5.2.5 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173
5.3 区域物流177
5.3.1 区域物流及其特点177
5.3.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179
5.3.3 区域物流规划181
5.4 国际物流184
5.4.1 国际物流的概念184
5.4.2 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成因及特点185
5.4.3 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及国际物流系统分析189
5.4.4 国际物流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92
5.5 第三方物流193
5.5.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193
5.5.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193
5.5.3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体现194
5.5.4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般决策过程197
案例 第三方物流(宝供与宝洁--基于双赢的合作)200
思考题201
第6章 物流工程技术与方法202
本章要点202
6.1 总体体系架构202
6.1.1 物流工程的产生202
6.1.2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203
6.1.3 物流工程的目标205
6.1.4 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207
6.1.5 物流工程的常用技术209
6.2 设施规划与设计211
6.2.1 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211
6.2.2 场址选择的任务和意义213
6.2.3 场址选择考虑的因素214
6.2.4 场址选择的步骤和内容215
6.2.5 场址选择的方法216
6.2.6 设施布置设计220
6.2.7 系统布置分析的基本要素222
6.2.8 系统布置设计224
6.3 库存与仓储225
6.3.1 库存的定义、种类及作用225
6.3.2 库存成本227
6.3.3 独立需求库存系统228
6.3.4 相关需求的库存系统--MRP233
6.3.5 ABC分类法237
6.3.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238
6.4 器具与设备240
6.4.1 器具与设备的分类240
6.4.2 物流仓库设备241
6.4.3 装卸搬运机械244
6.4.4 集装单元器具249
6.4.5 自动化仓库255
6.5 运输与搬运258
6.5.1 运输系统中分析与决策的主要内容258
6.5.2 运输优化与运输模型259
6.5.3 物料搬运系统262
6.5.4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方法265
6.6 物流标准化270
6.6.1 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及特点270
6.6.2 物流标准的种类271
6.6.3 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273
6.6.4 物流标准化的方法274
案例 惠普选址275
案例讨论题277
思考题277
第7章 物流管理278
本章要点278
7.1 物流管理概述278
7.1.1 物流管理的定义278
7.1.2 物流管理的目标279
7.1.3 物流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80
7.1.4 物流管理的内容281
7.2 物流组织282
7.2.1 物流/供应链组织选择概述282
7.2.2 物流组织结构284
7.2.3 跨职能组织287
7.2.4 虚拟组织287
7.3 物流战略管理288
7.3.1 物流战略概述288
7.3.2 物流战略环境分析290
7.3.3 物流战略选择与实施292
7.4 物流成本管理301
7.4.1 物流成本结构302
7.4.2 物流成本核算309
7.4.3 物流成本管理策略311
7.5 物流系统绩效评价314
7.5.1 物流系统评价概述314
7.5.2 物流系统的评价方法317
案例 日本物流的发展战略326
思考题329
第8章 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331
8.1 供应链管理331
8.1.1 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及类型331
8.1.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演化334
8.1.3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基本原则335
8.1.4 典型供应链管理方法介绍337
8.2 绿色物流342
8.2.1 绿色物流的概念342
8.2.2 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和意义343
8.2.3 绿色物流系统构成345
8.2.4 逆向物流348
8.3 第四方物流350
8.3.1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350
8.3.2 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354
案例1 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355
案例2 日本夏普公司的绿色包装与绿色运输357
思考题359
参考文献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