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故而能谐”,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和合美满”的“善”文化理念。“推己及人,怀柔远人,崇德抑武”的精神,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善”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由于近代工业化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这就要求古老的中国在传承历史文化和面对当前发展阶段现实的情况下,整合古老的文化体系的优良传统,并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广“善”文化,重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共存关系,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是创建现代化文明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当务之急。
《中国善良:慢品善文化》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顺序,拟分五章内容,第一章从整体上讲述“善”文化的历史渊源,方便读者对“善”文化的界定和缘起有初步的概括性认识。第二章将通过“延续文明、稳定社会、增进交往”等三个方面对“善”文化的作用做一简要概述,并举出古今中外相关实例加以佐证。第三章通过对节日、民俗、艺术、人际交往等方面所包含的“善”文化内容的评述,引导读者从生活中自觉地去发现“善”,寻找“善”,继承“善”。第四、五两章内容通过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包括正面和反面的)的整理分析,对“善”文化的现状和继承情况做出反思和展望。
通过对“善”文化的继承和重建,我们希望可以摒弃社会上部分人群的浮躁,使人们心态趋于理性。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将中国塑造为“开放,包容,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的”谦谦君子之邦。
序
全书内容提要
第一章 “善”文化溯源
在中国,“善”的思想源远流长。“善”如同一位美丽的歌姬,身着素服,怀抱琵琶,从远古款款而来,且行且歌。诗经中曾留下过她的歌,楚辞里曾留下过她的语,她曾驻足凝望落日下的长河,她曾漫步于荒凉无人的大漠,她在洞庭湖的斑竹林中唱过,她在浔阳江头的乌篷船中唱过,她在台湾的玉山之巅唱过。这支歌,帝王听过,商旅听过,征夫听过。这支传唱了上千年的歌,令我们想起了家乡的茶园,想起了灯下母亲那双疲劳的双眼。这是一首只有中华民族才懂得吟哦的故土之歌。
第一节 “善”的文字学内涵
一、汉字中的文化信息
二、“善”的文化定位
第二节 “善”思想的古今流变
一、上古“善”文化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善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关于“善”文化的神话传说
一、古代神话中的“善”
二、图腾崇拜中的“善”
三、佛教故事中的“善”
四、传奇故事中的“善”
第四节 我国古代家庭的道德教育
一、学前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儒家所提出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
三、古代道德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 “善”文化的作用
“善”是一枚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善”是一缕红绒线,将每个中国人的心紧紧相连,我们彼此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也承担着彼此的哀愁。“善”是藩篱,它使我们免于危险,却也禁锢了我们前进的步履;“善”是天台的琼浆,充实着我们的生命,却也使我们耽于天真的幻想之中而无法自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善文化”的积极影响而消极地适应社会,也不能无条件地接受,迷信于道德力量的强大,而应该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取其优、舍其劣,才能使古老的文明再一次散发出新的光辉。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长命锁
一、“熟土可依,远土不亲”——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二、一“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对中国人人格的塑造
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
第三章 生活中的“善”文化
第四章 社会诸现象初探
第五章 “善”文化的传承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狩获麟”的故事,在传说中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台,亦名获麟台。
另外,崇拜麒麟,还因为不同民族的人有着一些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人类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心性同一说”。其中之一便是趋利心性。
趋利心性的“利”,不可狭隘地理解为利益、钱财,它泛指对人类有利的一切事物,是人类追求吉祥、幸福,希望万事万物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从而事物的发展作有利于自身的解释或赋予其有利于自身的特征的一种心理特点。古往今来不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人们都具备这样的心理。没有人热衷于引发灾难、祸患,没有人希望万事万物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基督教、佛教教义要求人们安贫、禁欲,其指归也在于解脱原罪,了却前缘,得以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这也是种趋利心性。这种心性在麒麟崇拜中也同样具备。
传说汉武帝曾得到过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为此,汉武帝还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此外,武帝还修筑了麒麟阁(一说萧何造),赏赐群臣白金。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命人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11人画像于阁,以表其功。后世便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由此可见,无论帝王将相或是寻常百姓,麒麟预示吉祥的意义已被世人广泛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