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创新系列教材:世界遗产与旅游》将世界遗产与旅游相联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的核心理念,即“从人们的思想中构建和平”!内容涉及世界遗产项目、的背景与一般理论、遗产审美与旅游价值、遗产普遍意义与人生启迪、典型遗产地介绍与案例分析等。《21世纪创新系列教材:世界遗产与旅游》力求在乎实的语言与内容组织中彰显人文关怀,使学生从世界遗产的普遍意义中体味人类的价值,从看似平常的旅行中洞察生命的意义,进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遗产的关爱之情,最终成长为负责任的旅行者和快乐的生活者。
《21世纪创新系列教材:世界遗产与旅游》适用于全国各大专院校世界遗产通识课程,也适用于对世界遗产、旅游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李燕琴,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出版有《旅游资源学》、《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等教材、专著;在《旅游学刊》、《地理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自序 世界遗产与品质生活
第一编 世界遗产与旅游
第1章 世界遗产
第一节 世界遗产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申报与管理,
第三节 世界遗产的核心理念:原真性(Authenticity)与完整性(Integrity)
第四节 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landing Universal Value)
第五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2章 世界遗产与旅游
第一节 旅行与旅游
第二节 从遗产旅游到世界遗产旅游
第三节 世界遗产旅游的动机
旅行的意义之一:Lonely Planet创始人的故事
第二编 世界自然遗产
第3章 地质地貌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地质地貌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地质类世界遗产
第三节 地貌类世界遗产
第4章 水体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水体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水体类世界遗产
第5章 生物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生物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生物类世界遗产
第6章 气象气候与天象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气象气候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气象气候与天象类世界遗产
旅行的意义之二:旅行的艺术
第三编 世界文化遗产
第7章 乡村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乡村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乡村类世界遗产
第8章 城市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城市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城市类世界遗产
第9章 历史遗址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历史古迹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历史遗址类世界遗产
第10章 古代陵墓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古代陵墓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第二节 古代陵墓类世界遗产
第11章古代建筑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古代建筑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古代建筑类世界遗产
第12章 古典园林类世界遗产
第一节 古典园林类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第二节 古典园林类世界遗产
……
第四编 双重遗产、濒危遗产及其他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书图片出处目录
附录2 案例讨论目录
遗产介绍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中段,隶属张家界市,由张家界、索峪溪、天子山、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总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超过250平方千米。在这片广袤的区域,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林海莽莽,山花烂漫,景色奇秀、险峻,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原本”。“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是武陵源享誉海内外的五绝。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武陵源主要特色,区内石英砂岩柱峰有3103座,千米以上峰柱243座,这些峰林造型独特,高低参差,风格各异,构成蔚为壮观的奇观胜景,以骆驼峰、醉石峰和五指峰最为代表。或险峻高大,或淑秀清丽,阳刚之气与阴柔之姿并存,令人赏心悦目。最高峰为兔儿望月峰,海拔1264.5米。
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具有质纯、石厚之特点,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为国内外所罕见。专家推断:在距今大约35000万年以前,这里曾是濒临大海的沙滩,被海水冲刷来的石英砂,在这里反复沉积,形成了300至500米厚的石英砂岩地层。在距今7000万年前,造山运动使这里平整的石英砂岩层被凸出水面,并发生断裂,最终形成方向一致的峡谷。由于岩层中石英砂的含量并不均匀,所以含量较低的岩层极易受到风化水蚀影响,发生碎解。表面碎解后的砂石,在雨季来临时被雨水冲走。夹带沙砾的雨水又对岩石进行磨蚀,使岩缝扩大,逐渐将岩石磨成块。另外,植根于岩石缝隙中的植物,也可通过生长过程中的膨胀力,致岩石爆裂碎解。冬去春来,在大自然的“雕塑”之下,亿万年前的石英砂砾层显露出凸凹不平、层层叠叠的外貌,突兀人眼的岩壁、峰石,形态各异,连绵万顷,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与恢弘景观。峰石造型大如“神堂湾”、“西海长卷”,小如“天下第一桥”(见图3-12)、“天女献花”、“采药老人”、“屈子行吟”,给予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天子山、张家界有80多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静观细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