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面向21世纪新的学术视野,对公共管理学的主体、客体、环境以及公共部门战略、公共资源、公共财政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21世纪公共管理学理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这本书即将再次付梓。对此我们感到欣慰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欣慰的是它得到同行专家好评、社会认可、出版社的支持,同时这门学问产生的较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理论,这不仅仅是我国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亦是应尽的义务。在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驱动下,对初版的《公共管理学》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使之不但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而且尽量对社会发展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这又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在这方面修改版较初版的公共管理学有如下变化:
首先,社会科学是随着社会逐渐发展的,人们对其认识亦逐渐深化。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构建和确立也是如此。众所周知这门科学实践的历史悠久,但其上升到理论加以抽象形成一门科学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值得注意的,它是一门治国平天下的锐利武器,因而发展的十分迅速。它与行政管理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后者主要是对政府机构内部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前者则侧重于政府对人民大众的回应,解决人们现实需要和预测现实治理国事中可能出现的未来社会问题。因此,修订本的宗旨在于根据党的十八报告新的治国理念、方式和方法,丰富与发展管理的理论。仅就公共管理而言,我们注意了对政府职能的转变,顶层组织机构的设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将其纳入到修订本的教材中,使之成为更为有用的理论。
其次,公共权力的合理设计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为此,修订本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的尝试。公共权力与其他权力比较,最大特点即是它的公共性。前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构建、维持一种社会秩序而形成的一种支配、影响和调控该共同体各种关系的特殊权威力量的需要。只有公共权力良好运行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并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运行就要承担一定责任,否则这种公共权力就失去公共性。当今公共权力亦有被异化的可能,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等,进而使之走向反面,破坏社会秩序。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我们认为刚柔并济,完美融合是一个好办法。即治理国家过程中,要牢牢掌握这两种武器。这就是本修订要深入研究的并积极提倡的构建以制度设计为中心刚性体系和以高尚德行为中心的柔性行为规范达到二者有机结合之目的。
公共管理学概论(第2版)最后,与时俱进的前瞻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有一些基本问题和主题,或者说都存在共识命题。而与时俱进的前瞻性是一种眼光和境界。学术研究的前瞻性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的拓展,也意味着理论发展的向度和趋势。 立足于我国公共管理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修订本主要着眼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第三部门,在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基础上,坚持实效性、合理性、简易性的原则,注意古今中外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相结合,注重理性内核的抽象,深入浅出,以保证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迅速结合,提高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率,引领理论研究的新潮流。
本书张创新主编,并拟定写作提纲、改稿、统稿和定稿。副主编刘雪华、刘堂灯、任庆伟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工作,韩艳丽博士也为本书的出版出了很大气力。本书撰写者及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第一章: 吉林大学张创新;
第二章: 吉林大学张创新,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韩艳丽;
第三章、第五章第五节: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韩艳丽;
第四章: 吉林大学刘雪华、河南理工大学陈文静;
第五章第、二、三、四节: 吉林大学任庆伟、辇雪妮;
第六章、第十章: 吉林大学任庆伟、单志鹏;
第七章、第十一章: 吉林大学孙德超、长春理工大学刘昕;
第八章、第十二章: 佳木斯大学谷松;
第九章: 吉林大学杨亭亭;
第十三章: 大连民族学院刘堂灯,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彭洪。
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写作过程中总有力不从心之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
张创新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工作室
2014年4月9日
这本书的写作终于完成,我内心感到极大欣慰。它的出版使我多年来的夙愿得以实现。老实讲,我从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十余年了,但对教材的写作迟迟不敢动笔。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首届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每次学会年会讨论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时,与会者都有相当大的分歧和争论,当然我也直截了当地发表了自己的拙见。同时一本又一本有关公共管理学的新著摆在书店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其中有学者著的,有党政领导干部写的,亦有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编的……我对他们的写作速度深表羡慕,真是改革开放迎来社会科学的春天呀!但是也应看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见雏形,传之我国充其量是在90年代中后期,况且这些理论还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而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这样看来,前面所说的学术界出现争论亦不可避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并没有急于动笔,但是我也自信一部有别于行政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的公共管理学教材亦必将问世。张创新:《现代管理概论·再版前言》,2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对于这一结论,我有如下理由:首先,我有给大学本科生讲授现代管理学的经历,并且我主编的《现代管理学概论》一书先后由吉林大学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和2005年出版与再版。这说明我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了如指掌,为写作公共管理学奠定了宽泛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又有给硕士研究生讲授行政管理学的经历,同时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行政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并且由我主编的《中国现代政府行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当代政府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著作也于200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说明我对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也十分清楚,为写作公共管理学奠定了较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最后,我还有给大学本科生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经历。2005年,因院里工作需要,我辞去讲授现代管理学的教学任务,专门给大学本科生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思考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并先后写出十余篇文章。更为可喜的是我的专著《公共管理学前沿探微》也即将出版。这说明,我对公共管理学理论的思考已达到一定程度,为构建有特色的公共管理学体系创造了条件。
公共管理学概论(第2版)第1版前言因此,现在我才敢于动笔。具体说来,本书与其他同类书比较有如下特征:
(1)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不同。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科学中的某一领域,而是一切领域中的管理现象这一层面的理论问题。张创新: 《现代管理学概论》,6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行政管理学虽然也对国家重大事务、社会事务管理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对各级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它研究国家重大事务与社会事务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自身改革。公共管理则不同,它的理论产生与发展是以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为条件的。这一理论丰富和深化是与解决“政府失灵”现象相匹配的。因此,它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既包括政府,又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还包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点是如何解决二者的合作与互动问题。
(2) 管理主体不同。既然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领域中管理层面的一般理论问题,那么其管理主体是相当广泛的。当然不管主体多么广泛,一旦具体管理事务出现,其主体总是单一的。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各级政府,其管理主体当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一切公共问题,其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值得注意的是非政府公共组织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还包括跨国的公共组织。
(3) 结构不同。与其他同类著作比较,本书的最大突破点是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跨国组织引入公共管理学理论之中,进而使著作整体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便是本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关键。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新兴力量的驱动作用,则是合作的加速器,这样便可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
(4) 所用的资料不同。现代管理学多用经济领域中的资料说明其理论问题,行政管理学多用国家行政机构中的资料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而公共管理学所用的资料既包括政府管理案例,又包括非政府组织中的新鲜资料,以此说明二者如何合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本书由我主编,并拟定写作提纲、改稿、统稿和定稿。副主编刘雪华、刘堂灯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工作,韩艳丽博士也为本书的出版出了很大气力。本书撰写者及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第一章:吉林大学张创新;
第二章:吉林大学张创新,韩艳丽;
第三章、第五章第五节:吉林大学韩艳丽;
第四章:吉林大学刘雪华;
第五章第一、二、三、四节:吉林大学辇雪妮;
第六章、第十章:吉林大学单志鹏;
第七章、第十一章:长春理工大学刘昕;
第八章、第十二章:佳木斯大学谷松;
第九章:吉林大学杨亭亭;
第十三章:大连民族学院刘堂灯,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彭洪。
总之,本书的出版是作者长期准备与偶然机遇相结合的结果。虽然如此,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写作过程中总有力不从心之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
张创新
2009年11月10日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工作室
第一章绪论1
一、 公共管理一般理论概述1
二、 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6
三、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9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22
一、 公共管理的主体: 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22
二、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25
三、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29
四、 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是公共管理的辅助主体37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客体42
一、 公共管理的客体: 一切公共事务42
二、 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45
三、 基于公共管理客体的管理思想的演变47
四、 能本管理是时代的召唤52
第四章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权力61
一、 公共权力合理运用: 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
尺度61
二、 公共责任: 公共权力运行的基本要求69
三、 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73第五章公共物品的供给86
一、 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86
二、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90
三、 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94
四、 公共物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101
五、 全球治理下公共物品的国际组织供给104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环境111
一、 良好的公共环境: 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111
二、 生态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17
三、 社会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21
四、 国际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30
五、 公共管理与各种环境的协调发展134
第七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36
一、 前瞻性的公共部门战略: 公共管理持续发展动因136
二、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性147
三、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及其内容149
四、 公共战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157
五、 我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其改进163
第八章公共资源管理168
一、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公共管理内在发展的依据168
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71
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182
四、 自然资源管理 192
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203
一、 均衡的公共财政预算与收支: 公共管理内在发展的基础203
二、 公共预算管理209
三、 公共收入管理222
四、 公共支出管理233
第十章公共政策238
一、 构建公共政策协调机制: 公共管理协调发展的生命238
二、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245
三、 公共政策的过程分析256
四、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优化的对策272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275
一、 科学的公共部门绩效机制: 公共管理发展的加速器276
二、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构建和技术方法选择286
三、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94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301
一、 与时俱进的公共管理伦理: 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自滤器301
二、 公共管理过程中伦理困境的形成309
三、 公共管理伦理困境的化解314
四、 和谐社会与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建设319
第十三章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331
一、 改革与创新: 公共管理发展的永恒主题331
二、 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342
三、 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任务351
四、 善治是公共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365
参考文献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