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了锚固类结构在其发展应用历程中,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的涉及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并提供了大量工程实例。本书分8篇,共40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法;指出了目前世界各国相关技术标准普遍采用的基于平均剪应力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建议代之以更加先进、合理、科学的基于临界锚固长度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本书可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质检和工程维护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相关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学习与借鉴。
胡井友,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博士,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前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锚固类结构的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获得军队、省(部)、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多篇(部)。采用锚索、锚杆、土钉支护和复合土钉支护技术,主持设计、建造在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基坑、边坡、地基、隧道、桥梁(墩)加固支护工程约百余项。近年来潜心研究和实践新型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杆、钉)工法,完成大量典范工程,体现了我国的代表性建造水平。以锚固类结构支护支护技术为基础,创立了昆明军龙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第一篇锚固类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1制约锚固类结构发展与应用的若干问题
1.1概述
1.2锚固类结构诸界面剪应力相互作用关系问题
1.3锚固类结构杆体临界锚固长度问题
1.4平均剪应力设计方法问题
1.5微观结构理论应用范围问题
1.6锚固类结构的“定时炸弹”问题
1.7锚固类结构的3个“同时转移”特性问题
1.8复合锚固类结构加固支护的优化组合问题
1.9地下工程新型复合锚固类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问题
1.10国外屈服锚杆、吸能锚杆的借鉴应用研究问题
1.11影响锚固类结构应用的特殊地层的钻孔机具问题
1.12影响锚固类结构应用的某些特殊不良地层边坡的破坏模式问题
1.13锚固类结构支护边坡破坏的临界位移速率问题 第一篇锚固类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1制约锚固类结构发展与应用的若干问题
1.1概述
1.2锚固类结构诸界面剪应力相互作用关系问题
1.3锚固类结构杆体临界锚固长度问题
1.4平均剪应力设计方法问题
1.5微观结构理论应用范围问题
1.6锚固类结构的“定时炸弹”问题
1.7锚固类结构的3个“同时转移”特性问题
1.8复合锚固类结构加固支护的优化组合问题
1.9地下工程新型复合锚固类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问题
1.10国外屈服锚杆、吸能锚杆的借鉴应用研究问题
1.11影响锚固类结构应用的特殊地层的钻孔机具问题
1.12影响锚固类结构应用的某些特殊不良地层边坡的破坏模式问题
1.13锚固类结构支护边坡破坏的临界位移速率问题
1.14锚固类结构抗动载效应与机制问题
1.15锚固类结构理想诸界面剪应力量测技术问题
1.16锚固类结构钻孔偏斜率测试技术问题l.
1.17锚固类结构中锚杆、锚索、土钉墙、土钉支护作用机制异同问题
1.18小结
参考文献
2岩土边坡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2.1假设条件分析
2。2工程失事实例来源及说明
2.3工程失事实例
2.4工程失事原因统计结果及分析
2.5失事工程围护结构类型统计结果及分析
2.6失事工程处理措施统计结果及分析
参考寸献
第二篇临界锚固长度研究与应用
3 国外关于锚固类结构杆体临界锚固长度的研究
3.1概述
3.2关于平均剪应力的研究结论和理论基础
3.3关于临界锚固长度的现场试验结果
3.4关于临界锚固长度的室内试验结果
3.5关于临界锚固长度的理论研究结果
3.6关于临界锚固长度的动载试验结果
3.7小结
参考文献
4 国内关于锚固类结构杆体临界锚固长度的研究
4.1概述
4.2现场试验与监测结果
4.3模型试验结果
4.4理论研究结果
4.5综合研究结论
4.6小结
参考文献
5锚固类结构临界锚固长度的试验与判别
5.1概述
5.2试验条件
5.3试验结果
5.4试验结果分析
5.5临界锚固长度判定方法
5.6与相关成果的比较分析
5.7设计与施工方法
5.8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入篇界面剪应力相互作用关系和平均剪应力研究与应用
6锚固类结构诸界面剪应力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第四篇岩土高边坡环模式和锚固类结构防护对策研究与应用
第五篇锚固类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预测研究与应用
第六篇新型锚固结构研究与应用
第七篇新型锚固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第八篇锚固类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
附录A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可回收式锚索施工工法流程图
全书归纳与看点
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