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序冯艺
小说
牙科医生陆地
后台老板周民震
七色人生韦编联
歌王别传韦一凡
高崖画影王云高
冰棕榈陈雨帆
上梁大吉潘荣才
哥喂鸟黄钲
辟路南昆黎国璞
桥工的妻子梁芳昌
歌魂孙步康
涉过红水黄佩华
扑克凡一平 序冯艺
小说
牙科医生陆地
后台老板周民震
七色人生韦编联
歌王别传韦一凡
高崖画影王云高
冰棕榈陈雨帆
上梁大吉潘荣才
哥喂鸟黄钲
辟路南昆黎国璞
桥工的妻子梁芳昌
歌魂孙步康
涉过红水黄佩华
扑克凡一平
似幻非幻唐樱
等你回家结婚韦俊海
涂满油漆的村庄李约热
谁在深夜戴着墨镜黄土路
虚设桥梁梁志玲
戴罪杀人与我无关潘莹宇
漫山遍野的秋天陶丽群
散文
故乡与童年陆地
鲁迅寄往广西的信(外一篇)蓝鸿恩
情系饭包岭(外一篇)陆腾昆
啊!时间(外一篇)周民震
猴山旅次(外一篇)韦其麟
老县长(外二篇)陆元才
养鸡记韦纬组
童年的梦(外一篇)苏长仙
老兵归来(外一篇)凌渡
五百里岜来……蓝直荣
高高的蚬树(外一篇)严小丁
向往北仑河口(外二篇)农耘
天坛回响(外一篇)蓝阳春
资江漂流记(外一篇)林万里
秦堤踏月(外二篇)庞俭克
郁金香(外一篇)郭辉
金色的回忆(外二篇)岑献青
沿着河走(外二篇)冯艺
谐和难求陈多
父亲的歌黄夏斯榕
出生地(外一篇)严风华
辉煌的注释黄宾堂
北海的风(外一篇)石一宁
龙胜:兼容自然与人文的惊世之美(外一篇)黄伟林
漂移的家蒙飞
月色?书语山庄向红星
诗歌
思想解放先驱者的眼睛黄青
珊瑚花(外二首)莎红
会唱歌的彩虹(外一首)黄勇刹
母恩永垂(外三首)瑙尼
壮锦畅想曲(外一首)古笛
泉水(外六首)韦其麟
山村纪事(二首)农冠品
月夜笛声(外二首)黄河清
海边的雨(外三首)韦照斌
太阳点燃的南方(外三首)何津
写在弹坑上(外四首)李甜芬
蝴蝶蝴蝶(外二首)黄琼柳
花神(外一首)黄神彪
远离天堂(外四首)黄堃
废墟(外三首)陆少平
明天我们毕业(外三首)石才夫
在所有的马年(外五首)韦佐
仿佛疼痛(外三首)黄芳
风吹过山谷(组诗)许雪萍
我必将回到故乡(组诗)费城
长篇作品存目
编后记
牙 科 医 生
陆地
三十年前—— 一九五一年,我左下边一颗大牙龋齿,第一次同牙科大夫打交道。从此,三十年间,断断续续,总因龋齿而常看牙科:或做根管治疗,或拔除,或镶补,找牙科大夫的次数实在不少。大夫们知道我是搞文学的,有的问借小说,有的抽空谈论电影、戏剧,对我这个病号特别感兴趣。有一次,我问一位大夫,说遇到过一些医务人员,有不少人都喜欢文艺,不知是什么缘故。原先学医而后来成了文学家的,就有俄国的契诃夫,中国的鲁迅、郭沫若;当今卫生部的一位副部长,也写过好些短篇小说。“是不是医生和文学有特别的缘分?”
“讲缘分就讲不清了。恐怕是我们当大夫的,长年累月日日夜夜面对愁眉苦脸的病人,下班休息的时候,就想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读读小说,调剂一下,轻松一下。如果说,我们当大夫的给病患者生理上解除痛苦,那么,作家就是在精神生活上给人以安慰和鼓舞吧!”
说这话的,是一位三十六七岁的年轻牙科医生,人长得挺帅,谈吐谨慎,举止敏捷。在华西医科大学学的口腔外科专业,毕业那年正赶上全国解放,由于成绩优异,分配到首都口腔医院开始他的牙科大夫生涯。在给一位姑娘做门牙的根管治疗中,经过几次交谈,知道对方是在清华大学读经济学的,但对文学却特别爱好。大夫向她借阅《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一借一还,互相有了交情,不想竟成了伴侣。组织上为了照顾他们的关系,毕业分配的时候,她因在报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于是,雄心勃勃,企图挤上文坛,显示其抱负,趁机关精简下放干部之机,主动报名申请下放,志愿到边疆来,以便汲取写作源泉。丈夫为了迁就爱人的志趣,只好放弃首都工作和生活的优越条件,随同妻子一道到了边疆。按他的说法,一个人只要能让自己爱的人得到幸福,使对方快乐,自己的损失也就得到了补偿。也许就由于这一信念的力量在驱使,这位牙科大夫的工作态度一直是好的,精力充沛,情绪高涨,对待病人很有耐心。一九六〇年春节,他领着夫人沈璧和女儿欣欣来我家做客,知道我女儿盈盈外语成绩不佳,便主动提出每周抽空给盈盈做义务辅导。我说:“这不剥夺了你的休息、娱乐时间了吗?”他说:“不要紧,只要用得着,自己又能尽了心,也就是娱乐嘛。”看他态度是真挚的,并非敷衍的客套。春节过后,他果然每周三趟——二、四、六晚上,骑着自行车来履行他的承诺。从七点半到九点,一个半小时,风雨不误。有时,辅导完了,见我没紧要的事就聊上几句才走。
记得一回,我问他:“沈璧同志近来写些什么呢?好些日子不见了。”他说,她就穷忙,写不成东西的。说一九五八年那阵,她到了京郊,从通州来信,兴致勃勃讲她在那儿发现民间歌谣丰富极了,要在那里辅导社员作诗,争取放文艺卫星,做到人人都成诗人。“你说,这不是滑稽吗?”大夫说,他盯着我的眼睛。也许见我发窘,不等我开口,又说他看他爱人对文学那样兴致勃勃,精神可嘉。“可是,老实讲,她后来写的东西……很遗憾,不敢恭维。”他看着我迟疑的目光,稍停一会,又喃喃自语似的说:“我以为小说、诗歌,应当是表现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写人和人之间悲欢离合的遭遇什么的,对吧?即便在革命运动、阶级斗争中人也不能没有个人的感情。可惜,如今的文艺作品尽是喊的政治口号,讲的革命理论。我说,这样的话,只要理论家和新闻记者就行了,何必还要文学家呢?老实说,当前有些我就欣赏不来。白天开会听报告,看报纸,听广播,道理都听得差不多了,晚上看电影、读小说,还是那些话,真是受不了。你说,墙上贴的这些卫生挂图、人物透视也许不差,但你能说它是美术作品吗?不能吧。这是机械的图解模式,缺乏起码的感情,怎么能算作文艺作品呢?《三国志》是一部历史著作,《三国演义》却是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张飞大闹长坂坡,貂蝉戏吕布,曹操横槊赋诗,都是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故事安排既合情又合理,叫人信以为真,情感上受它感染。当前流行的作品,有些就叫人感到虚伪造作,味同嚼蜡。我有空时是喜欢读小说的,却不大看当代流行的作品。正如我虽然尊重、支持沈璧的爱好,却不那么欣赏她写的东西。她写了也不愿给我看,她抱怨我太苛求,筷子穿莲藕专挑眼。为此,我们往往闹得不欢而散。”
听他这一番话,心想,他对文艺未免太苛求了,但也不无道理。
有一回同他一道去看苏联影片《攻克柏林》,完了,他开口就说不真实。“一个优秀工人入伍,开头当个普通一兵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战争的锻炼,战士的能力也应有所提高。这是生活的逻辑吧。何况,这是个战前就受过斯大林接见的优秀的炼钢工人,战争一开始就应征入伍,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多次战役,军队又发展那么大,兵员扩大、补充那么多……可遗憾的是,历经四年的战争,一直打进了柏林,而战争却几乎没有使他发生多少变化,这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了。当然喽,这也许是我又在吹毛求疵。但是,俗话说,一只死老鼠弄坏一锅汤。一个情节不合情理,整部作品就会失真,是不是?对不起,我又在阁下面前发海水,班门弄斧,哈哈。”
“听你这样一讲,你可不仅是个牙科大夫啊?”我不禁脱口说道。
大夫却腼腆地说:“见笑,见笑。对文科来说,我这胡诌可是庸医误人了。”
之后,他爱人的单位搬家,离医院近了,为了照顾爱人上下班方便,他把医院的房子退了,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一来离我们家也远,二来我女儿上了高中,到学校住宿去了,他就没再常来,我们见面聊天的工夫就少了。
那天,我晨跑去迟了半小时,马路开始出现三五个赶早班的人影了。在街头拐角地方,一个呼声把我叫住,抬头一瞧,一位俊秀的高挑个儿伫立在我面前,旁边还有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叫我一声:“伯伯,你好!”
“哎哟,古大夫!你们父女俩也——”
“不,”古思今大夫抢着说,“我不是晨跑来的,因为搬了家,孩子转到新的学校,我带她先试走一趟,看需要多少分钟,好计算每天出门的时间。”
我对他笑着说:“阁下真不仅是好大夫,还是个好父亲哪,处处都为他人想得那样周到。”
“老婆孩子算什么他人啊,你不说我太自私吧?唔,沈璧最近写篇东西,想烦你给她看看。”
“你看呢?”
“我看不怎么样。”
“写的什么?”
“写农村阶级斗争新动向,赶浪头的玩意儿。其实,她出生在城市,对农民生活原本就是陌生的,现在下去才几天,东西南北,方向还认不清,人生地不熟,感情从何而来?没有真情实感,怎能写成文艺作品嘛。文学创作不能跟我拔牙那样,凭机械和力气吧!”
“那,你为什么不同她谈谈?”我陪着他父女往前走,边走边谈。
“没用。”古思今说,停了一会儿,又说,“不知阁下有没有这样体会,两口子谈问题很难靠拢。同样的道理,别人讲,容易接受,自己人说,偏偏不以为然。她要同你保持平等,听了你的,就好像比你矮了半截似的。可笑的自尊,真叫人哭笑不得……”
这次见面以后不久,我下乡搞“四清”运动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没有再见。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首当其冲,被公开点名批判,戴了文艺黑线人物、三反分子的高帽,成了“过街老鼠”。自己丧失了自由,亲友们也断绝了往来,思今大夫当然也是见不着了。
一九六七年春天,对我批斗的冰雹告一段落了。造反派内部开始打派仗,对个人的专政放松一些了,放我到郊区一个养鱼场去劳动。规定每天到附近的村头田边割一担草或捡满一担牛粪往塘里投放,就算交了差。
一天,早露才收,我已经割满了一担蒿草,正打村前大队部的门口过,看到大榕树下——村人夏季乘凉憩息的地方,一群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圈,眼睁睁地瞅着一个师傅给他们的伙伴理发。他们边看边吵,惹得坐在旁边破篾编筐的老头,抖动一束发长长的篾片,对小孩嚷道:“吵什么!走,走。谁要剃头,按先后轮着来。”
“对对,要理发可不得造反,排队,一个一个来。该谁了?”师傅理完了一个,将深蓝色塑料围布取下,抖了抖,抬头见我来到跟前,不禁一愣,伸出食指正一正眼镜(眼镜左边的腿架断了,用细绳子绑起,套到耳朵上),用疑惑的目光瞅着我,嘴唇嗫嚅,说不出话。在他眼里,也许我的外貌变多了。但是,我一眼却把他认出来了,激动使我忘了禁忌,脱口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