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是由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公务员联考考试大纲及综合知识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公务员联考重点内容,高效攫取备考知识,并且针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让考生能够快速记忆,轻松踏入高分捷径。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严格依照公务员联考考试真题编写,在认真研究、比较历年真题基础上分析公务员联考的最新变化、特点和趋势,最终确定常识判断必知288条的内容。本教材内容契合考试形式,体现了公务员联考的考试特点,具有极强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帮助大家在最大程度上掌握考点,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专题一 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题二 法律知识
一、法的概述
二、宪法
三、行政法
四、刑法
五、民法
六、诉讼法
七、经济法
八、公司法
专题三 管理知识
一、管理学基本原理 专题一 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题二 法律知识
一、法的概述
二、宪法
三、行政法
四、刑法
五、民法
六、诉讼法
七、经济法
八、公司法
专题三 管理知识
一、管理学基本原理
二、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三、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专题四 人文历史知识
一、哲学思想
二、文化常识
三、中外历史常识
专题五 公文知识
一、公文基础知识
二、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三、公文处理
专题六 经济知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
三、宏观经济
四、国际经济
五、经济热点名词
专题七 科技生活知识
一、现代高新技术
二、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三、世界科技史
专题八 地理知识
一、中国地理概况
二、地球
三、大气与风
四、陆地
五、海洋
六、自然灾害
七、空间地理
1.物质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够被人感觉到。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这一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其次,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又是互相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静止不重要,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每一种质都有相应的量,因此,事物的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量变的表现形式有单纯数量的增减,也有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方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质变的表现形式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前者是通过矛盾双方剧烈的外部冲突而实现的,后者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丧失而实现的。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6.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因此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同时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
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两者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它们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与此相反的历史观就是唯心史观。
8.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既包括在同一种生产关系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在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9.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成为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
10.价值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