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最新版2015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定 价:58 元
丛书名: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 作者:李永新 主编
- 出版时间:2014/12/1
- ISBN:9787511528803
-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30.3
- 页码:34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公版·2015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最新版)》,由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五大部分组成,内容详尽、体系科学、考点全面、技巧实用。
该教材每一章都配有核心知识储备和考点深度解析,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分清重点、领悟知识关键所在。另外,书中还设置了“典型例题精析”、“真题链接”和“易错警示”,不仅能够让考生熟知各种类型的例题,重点突破,还能让考生准确把握易错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取得高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熟练运用,每一篇的最后都设置了“强化训练”版块,考生可以通过对这些习题的思考与演练,将所学知识与技巧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真正做到提升能力、夺取高分。
《中公版·2015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最新版)》在乡镇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笔试阶段必考的科目,其内容涉及较广,涵盖多个学科,而且时间短、题量大。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与考验,广大考生只有选择一本内容全面、体系科学、解析严谨、重难点分明,贴近乡镇公务员行测科目考试大纲的深度辅导教材来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相关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历时数月,经过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并结合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及中公教育考试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乡镇公务员考试大纲、特点,以及考试的命题趋势,终于编写完成2015最新版《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满足广大考生的备考需要!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第一篇 常识判断
第一章 常识判断题型分类精讲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国情社情
第二节 政治常识
第三节 人文常识
第四节 科技常识
第五节 地理常识
第六节 法律常识
第七节 经济常识
第八节 管理常识
第九节 农业农村工作常识
第二章 常识判断实战技巧
核心知识储备 第一篇 常识判断
第一章 常识判断题型分类精讲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国情社情
第二节 政治常识
第三节 人文常识
第四节 科技常识
第五节 地理常识
第六节 法律常识
第七节 经济常识
第八节 管理常识
第九节 农业农村工作常识
第二章 常识判断实战技巧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关键词暗示法
第二节 排除法
第三节 现实联想法
第四节 选项代入法
强化训练
第二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选词填空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词义辨析
一、词语的理性义
二、词语的色彩义
第二节 语法与语用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
第三节 成语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
第四节 虚词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
强化训练
第二章 语句表达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病句辨析
一、病句六大类型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 语句连贯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强化训练
第三章 阅读理解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主旨观点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 细节理解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三节 寓意理解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四节 词句理解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五节 推断下文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六节 标题提炼型题目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强化训练
第四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战技巧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语境分析法
一、对应分析法
二、情境展开法
第二节 关键信息识别法
一、关键词
二、关键句
三、关键暗示信息
第三篇 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六、分式数列
七、组合数列
八、整数拆分数列
九、创新数列
第二节 图形形式数字推理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
第三节 数字推理实战技巧
一、数项特征分析
二、运算关系分析
三、整体特征分析
强化训练
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
一、数的整除特性
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
四、同余与剩余
五、尾数法
第二节 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
一、计算问题
二、和差倍比问题
三、行程问题
四、工程问题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
六、几何问题
七、利润问题
八、容斥问题
九、推理问题
十、运筹问题
十一、浓度问题
十二、抽屉原理
十三、牛吃草问题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
十五、盈亏问题
十六、日期问题
十七、方阵问题
十八、植树问题
十九、年龄问题
二十、时钟问题
第三节 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
二、特殊值法
三、方程法
四、图解法
五、十字交叉法
强化训练
第四篇 判断推理
第一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图形构成
一、点线角面
二、封闭开放
三、图形部分
四、图形种类
五、元素位置
几何性质
一、对称性
二、重心
三、面积和体积
图形转化
一、移动、旋转、翻转
二、图形叠加
第二节 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
强化训练
第二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
必然性推理
一、直言命题
二、复言命题
可能性推理
一、削弱型题目
二、加强型题目
三、前提型题目
四、解释型题目
五、评价型题目
六、结论型题目
第二节 逻辑判断实战技巧
一、找突破口法
二、假设法
三、排除法
四、排序法
五、图表法
六、计算法
强化训练
第三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
第二节 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
一、单定义判断
二、多定义判断
强化训练
第四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
第二节 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一、概念间关系
二、近反义关系
三、描述关系
四、条件关系
五、语法关系
强化训练
第五篇 资料分析
第一章 资料分析概念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计算型概念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二、增长量
三、增长率
四、比重
五、倍数和翻番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七、进出口额
八、指数
第二节 理解型概念
第二章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一、尾数法
二、首数法
三、有效数字法
四、特征数字法
五、范围限定法
六、乘除法转化法
七、分子分母比较法
八、运算拆分法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
第三章 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
核心知识储备
考点深度解析
一、计算题
二、排序题
三、计数题
四、趋势判断题
五、综合判断题
六、假设条件题
强化训练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常识判断作为乡镇公务员考试标准化测试题型,旨在测查应试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国情社情、政治、人文、科技、地理、法律、经济、管理和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第一节 国情社情
一、重要考点储备
(一)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山岭、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5~9月。
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⑦灾情重。
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二)我国的能源与资源
我国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中国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能源消费了37.6亿吨标准煤,由于国际上都通用标准油为单位,大约是26.3亿吨标准油。2013年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5亿千瓦,总量也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能源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过去增加产能、保障供应转向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新阶段。
世界上水能分布很不均匀。据统计,已查明可开发的水能,我国居第一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这些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壳内部的热能易于从这些薄弱地带传到地表,因而地热能比较丰富。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已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我国风能的分布,一般来说,北方多于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从时间来说,冬春两季风力普遍大于夏秋两季。
我国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个粮食主产区,涵盖11个省份,土地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多一点,耕地面积和人口却占全国的5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60%以上,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5%。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1亩=666.67平方米)耕地红线。
“十二五”规划指出,应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0位之后,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的三大林区: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第二大的林区是西南林区,第三是东南林区。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储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宁新五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76%,山西省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共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较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山东、辽宁、京津冀、新疆、河南等。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①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②一些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某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
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举世闻名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稀土储量几乎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轻稀土为主)。
我国资源存在的主要特点有: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
(三)我国的人口与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l/5。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
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5.6%。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一共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我国的人口总量由原来占世界人口的1/4降为l/5。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人口政策。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围绕这一目标,《人才规划》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