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万物简史译丛”之一。本书是一部揭示人类饮食文化发展历程、阐释东西 方文化差异的力作。书中知识普及与理论探讨兼而有之,既可以作为一般的科普读物, 满足于一般大众获取知识的需求,也可作为学术著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说起食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东方的筷子,西方的刀叉匙,以及中东、印尼等区域的手抓式的用餐方式。那么,你可曾感到好奇并产生疑问:同为人类,为何在就餐用具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山内昶先生的《食具》,将带你回到古代,漫步在时空隧道里,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地食具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现代西方繁琐而复杂的用餐礼仪,与古代西方粗野而豪放的就餐方式,这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落差?今天以“筷子文化”著称的东方,在古代曾经怎样使用“西式”的刀叉?而“手食”真的是“不文明”的表征吗? 你是否注意到,在今天,在以食具就餐的“文明”社会里,“手食”还在延续。 作者以世界各地的用餐礼仪为切入点,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历史资料为依据,细致而生动风趣地阐述了世界各地食具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过程,揭示了食具的出现、演变不只是文明的进步,它所蕴含的礼仪,更是一种文化。
人类为何用手抓食,用筷子吃,或者用刀叉勺三件套进餐呢?每个人在儿时都会遇到这个百思不解的事情。我也是其中之一。那时,我向大人问过这个问题, 但没有人认真地回答过。大多数人,都表现出“如此无聊,没有意义的问题没时间理会你”的神情,稍微亲密一点的人也只是答复说,“以前就是那样做的,所以才那样做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なせ、なんて、 とうして)对孩子们爱问问题的习惯,要做出回应的大人们,才真正是烦恼的。心怀着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的孩子变成老人后,终于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这本书。这个答案是否完整,我并没有把握。但是,关于食具的叙述,我却暗自自负。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过如此具有概括性、理论性的研究。从文化记号论、文化象征论的角度来考察“用什么吃”,特别 是深入到人类思维的原点,对日欧食具的差别进行比较研究,大概这本书开了先河。
虽然这样说,但从时间上,从古代到近代,从空间上,世界各地的食具以及饮食方法,如果全靠一个人来完成所有调查,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为此,只好参照诸多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参考的主要部分,已列入参考文献。特别是对中国的食具史的考察,由于完全没有中文知识,所以很多是参考了周达生先生的优秀著作,对此,铭记在心,由衷感谢。此外,我还参考《记、纪》以及其他的古典书籍的各种普及版本,也参考了《续群书类 从》以及《古事类苑》等。在这里,首先声明:这些书籍不是专业学术书,因此,没有一一明确标注出处以及参考页码。再有,为方便读者, 从各位先生的著作中引用了很多图。应该一一向作者道谢,但因有离世的人,所以无法实现。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