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
本书是关于中国汉代历史的大众通俗读物。作品从汉武帝下诏向天下士子征问治国良方,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讲起,详述了从西汉开始到东汉期间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过程,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决狱”、王莽建立新朝的历史过程、东汉的“党锢之祸”等重大历史事件,涉及汉武帝、董仲舒、王莽、刘向、刘歆、刘秀、郑玄等众多历史名人。作品解析两汉儒家知识分子与朝廷在思想及行动上的离合,有助于读者了解汉代历史知识。
《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 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桓灵时代,那是一个普通人不太了解的年代;那是一次儒家知识分子与专制皇权的短兵相接,那是一场影响中国千年历史走向的较量。 通经致用,这是今人已不会再相信的事情,但那,曾经是许多人安身立命的所在。 读圣贤书,这是今人已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曾经,那是很多人澄清天下,为民请命的力量源泉。 天人感应,春秋大义,诗礼传家,这似乎都是很遥远的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那,曾经影响了一个民族数百年,上千年。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那个通经致用的年代。
“还是定风波”,原名冯小军,1976年出生于安徽潜山,199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曾在长江通信管理局(现长江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工作过11年,2007年获通信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2008年起供职于中兴通讯。作者专业虽为理科,但酷爱文史、学识渊博,在本丛书中表现出来的学识、见解,得到了中国当代编辑界前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汪兆骞老师的赞赏。
总序/1
第一章 存亡续绝 天人三策
1. 都是秦火惹的祸/1
2. 孔子的七重外壳/4
3. 好先生与好学生/8
4. 六经的命运/11
5. 大一统理论/15
6. 天下第一策/19
7. 天命与情性/22
8. 四个难题/25
9. 天人第三策/30
10. 天道与人心/32
11. 天不变道亦不变/35
总序/1
第一章 存亡续绝 天人三策
1. 都是秦火惹的祸/1
2. 孔子的七重外壳/4
3. 好先生与好学生/8
4. 六经的命运/11
5. 大一统理论/15
6. 天下第一策/19
7. 天命与情性/22
8. 四个难题/25
9. 天人第三策/30
10. 天道与人心/32
11. 天不变道亦不变/35
第二章 天地阴阳 王道三色
12. 《春秋繁露》/39
13. 天人感应宇宙论/42
14. 阴阳五行系统论/45
15. 新阴阳家/48
16. 五行的新应用/51
17. 防灾攻略/54
18. 求雨与止雨/58
19. 董仲舒的新王道论/61
20. 三色世界/64
21. 汉朝的颜色/67
第三章 春秋大义 原心定过
22. 春秋笔法的秘密/71
23. 春秋笔法之用/74
24. 微言大义/77
25. 张三世与存三统/80
26. 《春秋》的社会发展史/83
27. 为人处世之道/86
28. 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89
29. 复仇有理论/92
30. 原心定罪与春秋决狱/95
31. 春秋决狱的技巧/98
32. 原心定罪和自由心证/102
33. 必也无讼乎/105
第四章 异端叠起 古经之坷
34. 王官学与百家言/109
35. 博士制度之变迁/112
36. 五经博士/115
37. 古文经学之问世/118
38. 异端的学者/122
39. 古代世界之重现/125
40. 古经之争立/128
41. 挑战者刘歆/130
42. 时来天地皆同力/133
第五章 古文真伪 周礼治国
43. 穿越者王莽/137
44. 社会风气之流变/140
45. 换个角度看王莽/143
46. 春秋大义到周礼治国/147
47. 两个故事/150
48. 不靠谱的古文经书/153
49. 康有为的反对者/157
50. 不靠谱的伪经考/160
51. 刘歆真造假了吗/162
52. 顶层设计时代之终结/166
53. 禅让制度之复活/169
54. 谶纬之学/173
55. 孔子的狗血剧情/176
56. 谶纬的命运/179
第六章 宗师终现 一扫众讹
57. 今古文之优劣/182
58. 后汉今古第一战/185
59. 昙花一现的博士/188
60. 经学统一运动/191
61. 后汉的经学和政治/194
62. 回到董仲舒/197
63. 一代宗师的诞生/200
64. 名师高徒/203
65. 一生布衣复何求/206
66. 小统一时代/209
第七章 诗礼传家 昏冠乡射
67. 诗三百的用处/213
68. 《毛诗》的传承/216
69. 孔子的见解/219
70. 礼仪之邦的维护者/222
71. 三礼的价值/225
72. 礼学笔记/228
73. 礼的法则/231
74. 长大成人之礼/235
75. 成家立业之礼/239
76. 婚礼“六步曲”/242
77. 洞房花烛与共牢而食/244
78. 公平竞争之礼/248
后记/252
跋/256
第一章 存亡续绝 天人三策
1. 都是秦火惹的祸
剧情其实很狗血。
很多年前抱错的两个孩子,造成了很多年后一场悲剧——啊,不对!这是傅红雪。
很多年前两位前辈误读了一本武功秘籍,造成了江湖一个大门派的分裂,自相残杀,人才凋零——啊,又不对!这是华山的气剑二宗。
很多年前两种不同文字的经书,造成了儒家内部的大分裂,其争斗历时两千年——啊哈,这下终于对了!这是经学的两大派别。
融合儒道阴阳为一体,打造儒家新纪元,开创了一个全民学经、通经致用新时代的董仲舒,大概没有想到,一百年后,另一种版本的经书会横空出世,并拉开经学两大派系的大斗争。
要怪只能怪秦朝的那把大火——我指的是项羽烧的那把。
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不怪秦始皇和李斯烧的那些火呢?那些火可比项羽烧的要厉害得多,也要广泛得多。是的,你说得都对,可谁叫项羽烧的是最后那一把呢?
秦始皇说了,我一生就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消灭了六国,另一件事是消灭了旧文化。灭六国这件事被无数人说了无数遍,基本上是肯定的居多,原因无非是统一总比分裂要好,又无非是郡县总比封建要好,还无非是,神州地方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没有个强有力的领导层,能行吗?但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这些人要么觉得封建也有封建的好处,要么觉得秦始皇创立的制度,是两千年专制社会的开始。
不过对于秦始皇消灭旧文化的事,就是否定意见居多了——原因嘛,大约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实在是一个喜欢“朝后看”的民族。西方文化里,理想国在海外,亚特兰蒂斯在海外,而美国的大片里,科幻题材不知凡几,他们的理想世界,总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天边,在将来;而咱们的黄金时代,则总在过去。尧舜禹汤,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所以世风总是日下,人心总是不古,而如果把市面上的古书全部销毁,把电视里所有的古装剧全部删掉,很多人恐怕会瞬间无所适从吧?
秦始皇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他消灭的旧文化有:旧文字——所有的繁体字都一律不准用,全部改成李斯创制的简化字;旧礼乐——所有的封建礼俗一律要消除,新社会的一言一行,以法律为准;旧家族——封建社会大家庭一律进行拆分,成人之后,父子必须分家,结婚之后,兄弟必须分家;旧城市——什么临淄、大梁、定陶、蓟城、郢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一律进行破坏,新世界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咸阳;旧历史——六国的史书一律销毁,那些书对新制度极尽诋毁之能事;旧书籍——最最根本的,是所有的旧书,全部没收、焚烧,旧社会旧文人写的东西,一律按大毒草论处。谁家要是藏了旧书,烙铁、铡刀和绳子,随便选一样——注意,这不是美剧《越狱》第四季,绳子不是用来逃跑的,是用来向阎王报到的;这也不是大清朝十大酷刑,烙铁不是用来屈打成招的,而是用来具五刑的,这是大秦朝的七十二种死法。别挣扎了,爱读书的人们,知识分子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他们将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员,修城墙,筑陵墓,种庄稼,扫厕所……
不过,秦始皇却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儿。也就是说,虽然普天之下的旧文化给消灭干净了,旧书籍给焚毁得很干净,但在咸阳宫中,却留了那么些个旧东西。书留了一些,以供秦始皇欣赏——啊不对,是批判。人也留了一些,以供秦始皇咨询——啊又不对,是改造。
那些人被称为博士。
什么叫士?士曾经是贵族的最底层,后来是平民的最上层,再后来,差不多就是知识分子。士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的那些人——士就是明明过着农夫的日子,却有着王侯一样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什么叫博?博就是什么都懂,博就是跟文艺男聊政治,跟科学家谈穿越,跟文科生谈元素周期表,跟理科生谈日期变更线。所以那些人就是所谓“通古今”、“备顾问”的。
这些人里有儒、有道、有阴阳,可能还有墨啊兵啊什么的,反正是百家都有,不过总数只有七十人,据说七十这个数目是为了向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致敬。区别是,齐国稷下学宫是向全社会开放的,而秦国的博士是给皇帝特供的专家团队。
有同学要问了,秦始皇不是认为读书不好吗?不是反对专家治国式的贤人政治吗?为什么自己还搞了个七十人的专家团队呢?这位同学就有所不知啦,不想让别人学,不代表自己也不会去学。像那些关闭国门,不准人民学习外国的东西,自己却躲在小书房里学习西方科学的人,很显然,都是别有用心;想让别人都糊涂只有自己一个人聪明的,对不起,我说的是康熙。还有像那些反对百姓黔首读很多书,尤其反对读古书,百姓黔首除了官府文件什么都不必知道,而自己却藏书满室,手不释卷的,很显然的,也是别有用心;想让别人都糊涂只有自己一个人聪明的,对不起,我说的是秦始皇,秦始皇每天的阅读量都要一副担子才能挑得动。
这样一来,等民间的诗书百家语全部销毁干净,这七十个人就是仅存的能安全研究诗书百家的人了。对不起,忘掉了一个,那就是秦始皇。通古今的人是很少的,但有人比他们更通古今一些,那就是秦始皇。所以没过多久,秦始皇就发现这些人其实不靠谱,比如那个叫淳于越的儒家,居然主张恢复封建,这叫什么话!封建制度那么落后的制度,居然让我们恢复它?李斯,给我骂!还有些神仙家,说要替朕找不死药,可怎么看都像是骗人的!没说的,给我滚!什么?居然背地里骂我对知识分子不宽容?没说的,给我刨坑埋了!后世都说秦始皇坑儒,其实最主要是因为这些人里只有儒家成功逆天。当年被“坑”的,其实啥人都有,最典型的,却是方士。
不过秦始皇那套“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理论,还真的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刘季,不爱读书,拿儒生的帽子当夜壶;项籍,不爱读书,连兵书也不学。刘季先入长安,只顾泡美女,同行的萧何强一点儿,不过也只是把地图、户口本什么的带走;项籍后入长安,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这把火之后,世上再也没有成文字的诗书了,真好,真好。
不过秦始皇千算万算,没算到大秦朝那么短命,只十五年就亡了。
结果诗书并没有失传,因为总有些强人在你削一只水果的时候秒杀一道算学题,总有些强人在你爬到树上捉一只知了的时候记住一首诗,总有些强人在你虚度一年光阴的时候记完一整本的《周易》。结果就是秦朝都死了,而他们还活着。什么是活经书,他们就是活经书。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繁体字的写法,但他们还记得那些经文。
这就是今文经学的来历。
当然,他们是不会称自己为今文经学的,因为他们就是经学,唯一的经学。他们不知道一百年后,有一些用被秦始皇消灭的繁体字写成的不一样的经文,被挖了出来。那一挖,让整个经学体系天翻地覆,再也无法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