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段生动的历史史实,这些片段构成了一个个成语故事。本书收录了一大批经典的成语故事,分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来源、典故进行清晰明了地讲解。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人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权威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名师蔡雯编著。精美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营造最佳阅读体验。权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独家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而中外名著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因为中外名著是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自身教育研究资源,组织了一批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文教育研究者、特级教师等,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本套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定了包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历史读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中小学生倾力打造的经典读物,版本完善,内容准确,体例设置科学实用。丛书中的外国文学名著均为全译本,我们选用了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并编排了大量的由国外绘画大师绘制的精美原版插图,其中大部分插图都是首次在国内图书中呈现。针对中国古典名著、国学类图书,我们邀请了包括蔡义江、张景、马东瑶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和专家,由他们负责编写和把关,以确保此类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丛书通过“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文学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还针对其中思想内涵较深的作品,组织原书的著译者和相关学者、专家编写了权威、专业的点评,通过对作品重点篇章、重要段落、内容要点、精彩语句的批注和评析,实现了对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内涵,真正读懂名著、读活名著。
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其阅读品位。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把本套丛书当成良师益友,与名著同行,在阅读中成长。
李观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蔡雯,文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以词学为研究方向。曾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导读
A
爱屋及乌
按图索骥
B
拔苗助长
八仙过海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百步穿杨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比肩继踵
闭门思过
兵不厌诈
导读
A
爱屋及乌
按图索骥
B
拔苗助长
八仙过海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百步穿杨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比肩继踵
闭门思过
兵不厌诈
病入膏肓
不寒而栗
不可救药
不求甚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
草木皆兵
长驱直入
长袖善舞
车水马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程门立雪
乘人之危
重蹈覆辙
出类拔萃
初出茅庐
唇亡齿寒
D
打草惊蛇
大公无私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德高望重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妒贤嫉能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E
恶贯满盈
尔虞我诈
F
分道扬镳
飞蛾扑火
废寝忘食
风声鹤唳
奉公守法
凤毛麟角
赴汤蹈火
负荆请罪
G
刚愎自用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割席绝交
功亏一篑
过门不入
H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狐假虎威
囫囵吞枣
华而不实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画饼充饥
黄粱一梦
J
家喻户晓
价值连城
江郎才尽
骄兵必败
狡兔三窟
嗟来之食
竭泽而渔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K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刻舟求剑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脍炙人口
L
滥竽充数
狼狈为奸
老马识途
乐不思蜀
励精图治
梁上君子
两袖清风
洛阳纸贵
M
买椟还珠
毛遂自荐
盲人摸象
门庭若市
孟母三迁
民不聊生
名落孙山
明察秋毫
磨杵成针
墨守成规
N
南辕北辙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O
呕心沥血
P
抛砖引玉
鹏程万里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扑朔迷离
Q
骑虎难下
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车之鉴
黔驴技穷
强弩之末
锲而不舍
青出于蓝
青云直上
请君入瓮
趋炎附势
曲高和寡
R
如鸟兽散
如鱼得水
孺子可教
入木三分
S
三令五申
三顾茅庐
三人成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舍本逐末
舍生取义
生灵涂炭
手不释卷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四面楚歌
T
螳臂当车
天衣无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投笔从戎
投鼠忌器
图穷匕见
W
完璧归赵
玩物丧志
望梅止渴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围魏救赵
韦编三绝
未雨绸缪
卧薪尝胆
吴牛喘月
无人问津
X
下笔成章
相敬如宾
向壁虚构
胸有成竹
悬梁刺股
削足适履
Y
掩耳盗铃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一鼓作气
一箭双雕
一目十行
一诺千金
一窍不通
一叶障目
一曝十寒
一衣带水
游刃有余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速则不达
缘木求鱼
运筹帷幄
Z
凿壁借光
朝三暮四
郑人买履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置之度外
忠言逆耳
众志成城
煮豆燃萁
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自惭形秽
自相矛盾
爱屋及乌
商朝末年,纣(zhòu)王很腐败,很残暴。周武王姬(jī)发起兵打败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贵族权臣,便聚众商议。姜子牙说:“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连带着喜爱在他屋檐上栖息的乌鸦;如果不喜爱一个人,就连他所居住的村落的墙壁都讨厌。”他这是在暗示武王应斩草除根。武王虽然讨厌纣王,但也不愿殃(yāng)及无辜;召公则提议应该分别处理:有罪者杀,无罪者留。但是哪些人有罪,哪些人无罪是很难界定的。最后周公提议道:“君王应该用仁政来感化众人,我认为应该让这些人各自回到家中耕种自己的田地。”最终武王采纳了周公的意见。
武王的宽大为怀为西周政权赢得了民心,国家日益强盛起来。
【释义】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西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篇》
?
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秦国有位著名的相马师叫孙阳,他可以轻松地分辨出马的优劣。世人称赞他技艺高超,便以天上掌管天马的星宿伯乐来称呼他。伯乐凭借他毕生相马的经验,写成《相马经》一书,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加以说明。伯乐的儿子也喜欢相马,很是崇拜父亲,于是熟读父亲的《相马经》,自以为学成了相马的本领。有一天,他在道旁无意间看到一只癞(lài)蛤蟆,发现它额头隆起,眼神明亮,与《相马经》中对骏(jùn)马良驹(jū)的描述如出一辙。他喜出望外,将癞蛤蟆捉了回去,对父亲炫耀(xuànyào)说:“快看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它除了蹄子不够大,其他的条件完全符合您说的千里马的标准!”孙阳看着眼前这只癞蛤蟆,哭笑不得,就跟儿子开玩笑说:“你抓的马喜欢跳,不容易驾驭(yù)啊!”
【释义】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骥(jì):好马,千里马。
【出处】“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
拔苗助长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每天,他干完了农活就在田间徘徊(páihuái),总是觉得自家的庄稼长得慢。在他看来,日复一日,禾苗似乎还是保持着最初的样子,既没有长高,也没有变得更茁(zhuó)壮。他无时无刻不记挂自家田里的庄稼,越来越着急。一日,他忽然灵机一动,心想:我将禾苗拔高,它们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于是,他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番,虽然他十分疲倦,但看着自己的“杰作”,还是觉得心满意足。回家后,他兴冲冲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很多!”他的儿子听后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八仙过海
道教传说中有著名的八位仙人被称为“八仙”,他们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和何仙姑。相传,他们在途经东海的时候,看着眼前巨浪翻滚,波涛汹涌,又浩瀚(hàn)无边的海洋,吕洞宾沉思半晌(shǎng),提议:“我们今天过海,不如不乘船,而是依靠自己的仙术,如何?”众仙纷纷表示赞同。铁拐李将自己的拐杖投入海中,稳稳地站在上面渡过东海,韩湘子则投入横笛,接着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分别投入自己的长剑、纸叠驴、鼓、玉笏(hù)、花篮,并立于宝物之上向前驶去,唯一的女仙何仙姑则在自己的法器——盛开的荷花之上亭亭玉立,御风而行。众仙皆风度翩翩,运用自己的神通轻松地渡过了一望无垠(yín)的东海。
【释义】相传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出处】“试以一物投之水,而各显神通而过何如?”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
班门弄斧
鲁班,原名公输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巧匠。他被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祖师,非常善于使用斧子。传说,有个木匠在他家门前吹嘘自己的技术很好,被人们嘲笑。后世遂(suì)将“班门弄斧”作为成语,用以自谦(qiān)或讥讽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学问、手艺的人。后来,明代诗人梅之焕前往采石矶(jī)凭吊唐代大诗人李白。相传,李白在游览采石矶时,为捞月失足落水而死,采石矶也因为这个传说而成为旅游胜地。梅之焕在游览时发现,很多人在李白墓前题诗,但一首首看去,诗的质量却普遍不高,有些甚至不通。梅之焕很愤慨,心想这些人怎么敢在大诗人墓前舞文弄墨,这真是“班门弄斧”啊!于是他也赋诗一首来抒发感慨:“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意思是在采石江边有李白的坟墓,李白的诗名历来传诵千古,来来往往凭吊李白的游客都会题诗,而这种行为无异于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啊!
【释义】在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操斧于班、郢之门。”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yuè)羊子的人有一位很贤德的妻子,她将家中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外出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兴冲冲地回来看他的妻子。妻子却并不高兴,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坦言:“并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因为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妻子听后,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织布机上有自己织了很久却没有织完的布。她将与这块布料相连的纺线一下子剪断,然后对乐羊子说:“织布要靠日积月累,如果像这样将织线剪断,就是没有完成而终止,就会前功尽弃。这块布料再没有任何用处,而之前的心血和劳动就都白费了。”乐羊子明白,这是妻子暗示自己在求学的路上,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于是他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因为牢记妻子的劝诫,整整七年后,他已学有所成才回到家中。
【释义】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出处】“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
百步穿杨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名叫养由基的神射手,他勇猛过人,尤其善射,可以百发百中。有一天,有人自恃(shì)箭术过人,要和养由基比试比试。对于二人来说,命中靶(bǎ)心并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有人提议不妨在一棵杨柳树上挑选高低不同的三片叶子做上记号,然后两位射手在百步之外瞄(miáo)准目标,最后能射中杨柳叶的人即为胜者。只见养由基在百步之外,抽出箭,搭弓上弦。随着他的视线所指,箭疾驰而去,直接命中杨叶的中心,一连数次,箭无虚发。在旁围观的百姓不禁啧(zé)啧称赞,拍手叫绝。而他的对手射箭却连连落空。这样,对手不由得羞红了脸,感慨养由基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自叹不如。此后,养由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善射美名很快传遍了全国。
【释义】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用来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出处】“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战国策·西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