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的编写除了遵循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原则外,并在总结、比较现有的或以往的各种同类型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修改。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全书主要探讨了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和转归;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凋亡、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内容;着重论述几个主要系统的综合征,包括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及肾功能衰竭等。
金惠铭,男,1938年生。上海市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本科,1965年该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毕业,1987~1989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二、亚健康
三、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二、亚健康
三、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第三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述和一般特征
一、基因突变的概述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一、基因突变的原因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分子病
一、分子病的概念和分类
二、遗传性蛋白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三、遗传性酶分子缺陷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四、受体缺陷病和膜运转障碍的概述
第四节 基因突变与肿瘤
一、癌基因
二、肿瘤抑癌基因
三、增变基因
第四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二、理化刺激诱发的信号转导
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 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四、信号转导的终止和负性调节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异常
二、受体异常
三、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
第三节 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一、肿瘤
二、高血压心肌肥厚
三、心力衰竭
四、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三、细胞周期调控障碍与疾病
四、 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与信号转导
三、细胞凋亡的机制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六章 自由基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由基的概念
二、自由基的特性
三、自由基的类型
四、自由基的代谢
五、自由基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 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三、自由基损伤的机制
四、自由基增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机制的关系
第三节 自由基在其他重要病理过程与疾病中的作用
一、炎症
二、休克
三、肿瘤
四、氧化应激与免疫
五、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六、氧化应激与衰老
七、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
八、氧化应激与内皮细胞激活主导的病理过程
九、氧化应激与中毒
第四节 涉及自由基和氧化应激的治疗原则
第七章 应激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二、应激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
三、应激的体液反应
四、细胞应激反应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
二、心血管功能改变与异常
三、应激时消化道功能的改变与应激性溃疡
四、免疫功能的改变与免疫功能异常
五、血液系统的改变
六、其他系统的改变
七、应激对情绪、认知、行为的影响
第八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概述
一、生命的起源
二、机体内环境恒定及其意义
三、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正常水、钠代谢和功能
二、水、钠代谢障碍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正常钾代谢及生理功能
二、钾代谢障碍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
一、正常钙、磷代谢
二、钙、磷代谢紊乱
第五节 镁代谢紊乱
一、镁的正常代谢
二、镁代谢紊乱
第九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概述
一、酸碱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四、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三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酸碱一致性酸碱平衡紊乱
二、酸碱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三、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一、根据pH估计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
二、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估计酸碱紊乱的类型
三、根据代偿调节 规律判断单纯性或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四、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十章 发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热的病因及其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
三、发热时体温调节 机制
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一、体温上升期
二、高温持续期
三、体温下降期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二、消化系统功能变化
三、循环系统功能变化
四、呼吸系统功能变化
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
六、代谢变化
第五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治疗原发病
二、退热
第十一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缺氧时的代偿性反应
二、缺氧所致的损伤性变化
三、缺氧时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的分子机制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第五节 防治缺氧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 休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休克的病因
二、休克的分类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
一、休克代偿期
二、休克进展期
三、休克难治期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体液机制
二、组织细胞机制
第五节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一、肾功能的变化
二、肺功能的变化
三、心功能的变化
四、脑功能的变化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六、肝功能的变化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六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病因学防治
二、发病学防治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第十三章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病理生理
第一节 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二、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第二节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一、抗凝系统功能异常
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第三节 血管、血细胞的异常
一、血管的异常
二、血细胞的异常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
二、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四章 心血管病理生理
第一节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简介
一、高血压
二、动脉粥样硬化
三、心律失常
第二节 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类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
三、心功能受损时机体的代偿适应机制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五、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六、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五章 肺脏病理生理
第一节 肺外呼吸功能的评价指标
一、肺通气功能指标
二、肺换气功能指标
第二节 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四、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五、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三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
一、肺的代谢功能与肺疾病
二、肺防御功能
第十六章 肝脏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
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三、肝脏疾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第二节 肝性脑病
一、概念、分类与分期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一、病因和类型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十七章 肾脏病理生理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三、急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四、急性肾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一、慢性肾衰竭的原因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
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四、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尿毒症
一、尿毒症毒素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三、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八章 脑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脑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特点
二、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认知障碍
一、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意识障碍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MODS的病因与发病经过
一、病因
二、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
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二、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第三节 MODS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
一、肺功能的变化
二、肾功能的变化
三、心功能的变化
四、脑功能的变化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六、肝功能的变化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四节 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病因学治疗
二、发病学治疗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英汉病理生理学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