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盾闪闪》用小说的形式叙述了20世纪80年代通过招干进入太平洲工商管理部门的一群年轻干部的成长的过程。狄峰、刘霞、张华、花魁等人是同一批通过招干取得工商系统干部身份的,但是不同的性格以及为人之道使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同道路。
叶凡,江苏扬中市丰裕镇人.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四年通过招干进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长期在基层从事企业登记管理、市场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和广告管理等工作。对《公司法》《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等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具有独到的执法方法和技能。用小说文体诠释法律法规的内涵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宣传方式,旨在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一九五四年,特大洪涝把平安洲的堤岸冲垮了,洪水肆虐,老百姓四处流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党和政府组织干部群众抢修堤坝,发粮赈灾;老百姓拿出了自家的床板、木门来阻挡洪水,砍竹伐木用草绳将它们连接起来阻挡洪涛,有的基层干部甚至带领群众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洪水的冲击。全县人民凭着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战胜了特大洪水灾害。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由于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的降临,这里的老百姓面临着生死考验。饿死的人不少,生病逃荒的人更多。能顽强生活下来的就靠吃秧草维持生命。一直到现在当地人还把秧草(又名三叶菜)称为生命菜、救命草。后来,有识之士把秧草制成美味菜肴销往全国,就如高邮鸭蛋、镇江香醋一样在全国负有盛名。
“文化大革命”的噩运降临平安洲,可是平安洲人天生有一种与天灾做斗争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他们就是凭借这种精神与“四人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荒唐行为做不屈的斗争。
芦、柳、竹是平安洲的自然物产,聪慧的平安洲人利用上帝赐予的自然物制作特色产品,以此作为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家庭作坊式经济却成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砧板之肉,政府下令坚决扼杀,并设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成立乡、村级的民兵小分队,日夜巡查。禁砍、禁运政策使平安洲的一大批特色产品无法正常生产、销售。
尽管如此,民间仍有人偷偷地生产,并躲过民兵小分队的巡查将产品偷运到外地。胆大的人做,胆小的人也冒险尝试着做,生存是唯~动力。所以,虽然外面监管严厉而恐怖,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却暗流涌动……
聪明、勇敢的平安洲人,不仅仅局限于农副产业的发展,更积极发展着电器产品配件加工、砂轮制造、服装、皮鞋等行业。这些产品的原料进货、成品销售都要由能人志士来完成,当地把这些能人志士称为“外勤”。他们的辛苦劳动让平安洲人得到了实惠,他们本是有功之臣,理应得到赞誉和尊重,然而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却将其视为敌人。只要是买进来再卖出去的行为,就被定性为投机行为,必须查处。政府也把这些人列为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动派、坏人、右派)之外的第六类。奔波、忙碌、为生存而奋斗的人,为一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人成了革命的对象,有的被关禁闭、参加学习班,有的被戴高帽子游街,有的甚至成了阶下囚。“外勤’’后面加上“鬼子”,即“外勤鬼子”的称谓让人避之不及。即使如此,在逆境中生存的“外勤鬼子”仍然顽强地在全国各地“扫荡”。
平安洲要生存、发展、强大,就得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平安洲人用抗击自然灾害的精神来抗击不适的政治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拼搏,最终取得了成效,奠定了村、乡的工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