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按照产业→产业经济学→产业之间的关系(包括本质联系和数量关系)→产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产业发展→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的逻辑顺序,系统介绍了产业分类、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规制、产业政策,体系更完整、逻辑性更强、层次更清楚、结构更合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转型,包括三大方面的转变:第一是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第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发展战略由传统赶超战略向现代化战略转换;第三是经济结构由传统二元经济向现代化一元经济转变,由产业结构畸形化向产业结构合理化转变。适应这种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形成了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过渡经济学的热潮,而且产业经济学也得以引进、介绍和发展起来,人们发表了大量有关论著,仅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就出版了十几种,为中国的结构调整和合理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十五”计划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实现发达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产业经济学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本书正是为了适应新世纪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要求,满足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新编的一本产业经济学教科书。本教材的特点是:
(1)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大量产业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和国内已经出版的10多种产业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认为体系更完整、逻辑性更强、层次更清楚、结构更合理的理论框架,尽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论述比较成熟的理论。
(2)对目前产业经济学中流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产业经济学的定性定位问题、产业分类方法与产业类型问题、产业政策分类等,力求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更为准确、科学。
(3)补充了一些其他同类教材中没有或者论述不多、不全、不深的内容,如产业革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的类型、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布局合理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的内涵等。尽可能克服目前产业经济学教材中存在的两种偏差,即一方面把不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等纳入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加以详细介绍,使得教材内容过于庞杂;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某些本应属于产业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论述,努力使产业经济学教材的内容更为全面、准确、合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产业分类
第一节 产业分类方法
第二节 产业类型
第三节 中国的产业分类
第三章 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五节 工业化与工业化道路
第四章 产业关联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第五章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概述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调整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产业集聚
第六章 产业组织
第一节 产业组织概述
第二节 市场结构
第三节 市场行为
第四节 市场绩效
第五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
第七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产业革命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
第八章 产业规制
第一节 产业规制概述
第二节 产额规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产业规制的内容
第九章 产业政策
第一节 产业政策概述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
第三节 产业组织政策
第四节 产业发展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价格基准问题
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价格的基准有多种确定手段,有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前者以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出售其产品的价格为准,如工业品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它由生产者的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后者通常是零售价格,由生产者价格加上产品运费、流通部门的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在建立投入产出表之前不能对价格问题作出合理的判定,将影响用投入产出表分析问题的准确性。上述两种价格体系各有优缺点:使用生产者价格便于分析且可以避免流通费用的重复计算,不利之处在于直接取得生产者价格的数据比较困难。采用消费者价格的好处是取得资料比较容易,但可能导致直接消耗系数的不稳定和流通费用的重复计算。至于应该采用哪种价格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特殊部门的处理
特殊部门包括商业部门、运输部门和金融部门。它们是各产业间流通和交易的中介部门,几乎所有的商品在产业间交易都与这三个部门有关联,如果要使投入产出表如实反映这些过程,投入产出表将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对商业部门、运输部门和金融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应该各自设立成独立的部门,对商业部门,可用商业盈余将其归总起来;对运输部门,可用运输费用将其反映出来;对金融部门,可用利息和手续费将其反映出来。
3.进口与出口的处理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出口列入第Ⅱ象限作为一个列向量,但是对进口的具体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因为进口产品与离开生产过程作为最终产品的出口产品不同,它会有一部分用于生产消费。因此,它在表内的处理不像“出口”那么简单,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
(1)差额法,在进出口比例很小且对国内生产影响不大,仅将进出口作为“调节余缺”的“平衡项”时采用此法,即将进出口差额(进口一出口)作为一列置于第Ⅱ象限。
(2)向量法,当进出口产品在生产消耗中数量不大时采用此法,即将进口总起来列作一行置于第Ⅲ象限。
(3)矩阵法,当进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均较多时采用此法,即在第1象限的流量表中将国内生产和出口分列进行处理。